郭志強, 農 軍, 黃立飛, 楊 憲
(1.廣西南寧市植保植檢站,廣西南寧 530001;2.廣西百色市水果辦,廣西百色 533000;3.廣西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7;4.廣西南寧市武鳴縣農業經濟管理站,廣西南寧 530100)
廣西是絲瓜栽培的主要產區之一,近年來,隨著設施大棚栽培技術的推廣,絲瓜實現了周年生產,絲瓜栽培地域擴大,絲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07年廣西絲瓜栽培面積超過2.33萬hm2,總產量22.5萬t,產值4.5億元,成為優化廣西農業產業結構的首選品種之一。然而,在絲瓜產業發展的同時,瓜實蠅發生為害也越來越嚴重,特別在夏秋絲瓜,即每年6~10月是其發生和危害高峰期。2009年7月在武鳴縣雙橋鎮平福村絲瓜地調查,受瓜實蠅危害的蟲瓜率一般為25%~47%,重的達70%,甚至絕產絕收,成為廣西絲瓜生產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為此,筆者在武鳴縣雙橋鎮平福村對絲瓜瓜實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等進行了試驗觀察,以期探索絲瓜瓜實蠅無公害綜合防控技術措施。
1.1絲瓜瓜實蠅發生規律觀察調查地點在廣西南寧武鳴縣雙橋鎮平福村,調查3 塊地, 每塊地隨機取樣30 個點, 每點調查2 畦( 每畦約15 m2) 瓜架上的總瓜數和被害瓜數。
1.2誘殺成蟲性誘劑從市場購買廈門興互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好田園”昆蟲物理誘黏劑。把“好田園”噴于白色礦泉水瓶外,瓶內裝入少量水,掛于瓜棚下避免陽光直射且距地面約1.3 m高的瓜架上,150~250 m2掛1個礦泉水瓶,成蟲黏滿后更換。
2.1發生規律瓜實蠅(Bactroceracucurbitae)是雙翅目實蠅科害蟲,俗稱針蜂、瓜蛆[1]。瓜實蠅在廣西1年發生7~8代,各代重疊,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出成蟲,開始活動。到夏秋季節,特別是6~10月活動繁殖最活躍,危害最重。一般6月中旬成蟲交尾; 6月下旬至9月上旬產卵盛期,且各蟲態同時并存,各蟲態歷期隨氣溫高低及暴雨次數的不同而長短不一,卵期1~3 d,幼蟲期8~18 d,蛹期9~20 d。正常年份一般從6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危害的最高峰期,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出現1個小高峰。11月中下旬化蛹越冬。
2.2危害特點瓜實蠅在廣西除了為害絲瓜,還為害苦瓜、甜瓜、冬瓜、黃瓜等瓜類作物,是瓜類蔬菜較為重要的害蟲。瓜實蠅成蟲產卵部分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具有選擇性,在絲瓜雌花子房未發育完成前,瓜實蠅產卵于絲瓜的雄花或絲瓜蔓上;當果實發育至5~10 cm大小、果皮變硬前,雌實蠅成蟲將產卵管刺入幼瓜表皮下產卵,產卵處即刻分泌出膠狀汁液,1~2 d后凝成淡黃色或黃褐色膠狀物,其下有針眼狀疤點。孵出的幼蟲(蠅蛆)在瓜內取食,受害瓜先局部變黃,受害處下陷、畸形,瓜味苦澀,影響瓜的品質和產量;嚴重的下半部分或整瓜腐爛變黃。瓜內常聚集上百條齡期不一的蛆蟲蠕動,造成大量落瓜。
2.3發生環境條件
2.3.1適宜的氣候條件。廣西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主要特征是夏天時間長、氣溫較高、降水多,冬天時間短、天氣干暖,大部分地區全年無霜。年平均氣溫21.1 ℃,最熱月是7月,月均氣溫23~29 ℃,最冷月為1月,月均氣溫6~14 ℃。年日照時數1 396 h,不小于10 ℃年積溫達5 000~8 300 ℃,持續日數270~340 d。年均降雨量為1 835 mm。適宜的氣候條件為瓜實蠅繁殖、越冬和羽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2.3.2特殊的地理環境。廣西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背靠大西南。與越南邊界線長約1 020 km,大陸海岸線長約1 959 km。廣西通過南寧以其大西南出海通道、物流樞紐及與東盟國家成員國間陸路邊境線長、口岸點多面廣的優勢,邊貿發展迅速,特別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對東盟果蔬零關稅實施,邊境貿易頻繁,人流物流量大,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瓜實蠅隨貿易進境的植物及其產品、植物性包裝材料、種子種苗等繁殖材料傳入廣西的風險很高。近年,廣西口岸從東盟國家農產品中截獲有害生物種類逐年增加,這為瓜實蠅的傳播與蔓延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3.3栽培制度。 隨著栽培技術的提高,絲瓜作為一種主要的蔬菜種類,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類型和品種不斷豐富,為適應市場需求相對于以前單一的適季栽培來講,又出現了提早、延遲和反季節栽培等多種栽培方式,并從露地栽培發展到了大棚栽培,實現了周年生產,為瓜實蠅的繁殖提供了連續、豐富的食源,致使瓜實蠅大量繁殖,不斷危害。
2.4綜合防治由于瓜實蠅發生代數多,防治難度大,使用單一防治方法難以達到最佳效果。因此,生產中建議采用綜合防治方法。根據田間發生情況,將化學防治作為輔助措施,可提高防治效果,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有利于無公害蔬菜生產和保護生態環境[2-4]。
2.4.1農業防治。發現有為害狀的瓜或爛瓜及時摘除,并帶出瓜地,噴施50%辛硫磷1 500倍液或90%敵百蟲1 000倍液后深埋60 cm以上深度的土坑中;或用2 000倍敵敵畏藥液浸泡,以減少蟲口量。
2.4.2性誘劑誘殺成蟲。昆蟲物理誘黏劑可誘殺大量成蟲,有效降低田間瓜實蠅的數量,同時通過統計誘瓶中成蟲數量動態可以準確預測預報成蟲的盛發高峰期,為科學防控瓜實蠅提供依據。
2.4.3藥劑防治。在成蟲盛發期,選晴天8:00~10:00時或14:00~18:00時成蟲最為活躍時間,噴灑20%氰戊菊酯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5%氟蟲腈1 000~1 500倍液、40%敵敵畏800倍液、24%敵殺死3 000倍液、90%敵百蟲1 000倍液、80%敵敵畏1 000倍液、48%毒死蜱1 000倍液,每3~5 d噴1次,連續2~3次。對瓜體噴施農藥的同時對瓜地面澆50%辛硫磷800倍液,防治剛羽化出土的成蟲。
2.4.4套袋保果。套袋技術是目前防止瓜果免受瓜實蠅危害的一種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也是生產無公害產品的重要手段。當雌花授粉后,即花瓣開始萎縮時進行套袋,套上長寬為(40~55)cm×18 cm的白色美果紙袋或無色透明的乙烯薄膜袋,將袋套在果實上,然后將袋口在果柄部用線繩扎好,但不能過緊,防止影響果柄橫向生長,同時可保持一定的通氣性。瓜袋可循環利用。
[1] 張如松,呂偉,李輝.不同誘劑對絲瓜瓜實蠅成蟲誘集效果試驗初報[J].現代農業,2010(9):34.
[2] 王穿才.瓜實蠅生物學習性、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中國蔬菜,2009(1):40-41.
[3] 張全勝.瓜實蠅的發生為害習性觀察及其防治實踐[J].中國植保導刊,2009(1):24-25.
[4] 陳群航,陳仁,聶德毅,等.瓜實蠅發生危害及誘捕技術[J].植物保護,2005(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