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靜,李昌模
(1.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天津300222;2.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天津300222)
博弈論視角下食品安全監管新動向研究
李學靜1,李昌模2,*
(1.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天津300222;2.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天津300222)
在我國特殊的制度環境下,自媒體輿論監督、政府監管部門過程監管和新聞媒體末端反饋成為我國食品安全事件監管的主要手段。構建了自媒體輿論監督食品安全制度體系的博弈模型,并對博弈的均衡條件進行求解。結果表明食品安全事件的監管必須堅持輿論監督、政府監管部門和媒體共同監管。他們之間彼此依賴又相互監督。
食品安全;監管;博弈;自媒體
制度是一種社會博弈規則,制度建設的任務就是創立一套激勵相容的制度來規范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任何一種制度都是在具體操作工程中不斷磨合、調整和改造的產物。博弈的過程中,達到個人的策略選擇實現局部和整體雙重利益最大化的均衡,是制度制定的最主要目的,因此考慮經濟活動的博弈性是一個重要的過程。
針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多頭管理”的監管漏洞一直遭到質疑,為此中央政府進行多次調整,統一協調各部委的監管職責,并且成立以副總理為組長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使食品安全的權責進一步集中,在逐步擺脫多頭管理、重復監管、職責交叉的監管局面后,如何避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與企業的利益合謀問題,成為當前的食品安全監管的研究熱點。中央政府從維護社會總體利益出發,加大了對監管者的督查力度,使很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得以解決,主要問題集中在上級督察部門到消費者之間溝通交流信息不暢,以及對監管者的督查實現全程跟蹤監管的巨額制度成本,檢查的工作程序化,不是定期檢查,就是檢查之前事先通知,或者讓商家主動送檢。為避免監管者與企業犧牲消費者利益,成為利益共同體的局面,國內很多學者認識到媒體監管在我國特殊監管體制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加強媒體監管[1]。在“阜陽奶粉事件”中,地方監管者最初的選擇是協助企業隱瞞,幾經周折,最后被媒體揭露,直接報給中央政府[2]。“三鹿事件”中,三鹿集團所在地的石家莊市政府在問題奶被揭露前,明知道三鹿奶粉存在質量問題,卻一味地幫助封鎖消息,支持三鹿集團繼續銷售問題奶粉。最終還是新聞媒體機構披露三鹿隱瞞事實致毒奶外流。實踐證明,如果不是監管者不作為甚至包庇和縱容,問題奶粉不會存在這么多年才被發現,更不會讓20多萬兒童的生命與健康受到如此巨大的損失,國內食品行業也不會出現如此多的危機[3]。媒體在解決企業與政府之間作為監管對象與監管者之間利益合謀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自媒體重構了關于食品問題的公眾話語平臺,讓公眾參與和揭發食品安全事件,并向新聞媒體和政府部門傳遞信息,使政府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從而實現對監管者和企業的監督,自媒體已在食品安全監管的中發揮著“食品偵探”的作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廣泛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的便捷性和傳播速度,對自己的所見所聞上傳至網絡,向社會傳遞出對食品安全的看法,進而形成很大的輿論風波,引起新聞媒體的重視,為監管者提供線索。近年來被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全部來源于消費者的反映,如果沒有自媒體這個言論自由的空間,媒體受職責權利限制,可能無法發現更多食品安全事件。公眾是食品市場監督無處不在的眼睛。保障和充分利用自媒體帶來的信息來源,不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消費者在解決訴訟難和成本高創造了投訴和維權的平臺。
合理的輿論監督是為督查部門和媒體監督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來源,不僅讓生產經營者暴露于輿論之中,為受害的消費者節省了訴訟成本,還大大減少了督察部門和媒體的監督成本。本文采用博弈論的視角,從提高社會總效用的目標出發,通過合理的自媒體監督制度安排,以合理的監督成本減少企業違法行為,降低企業與監管者合謀的概率。同時在輿論監督、政府監管者與媒體共同監管食品安全問題上又建立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關系。
1.1 模型假設
1)本文所指監管者,是指代表公眾利益的主體,他所追求的是社會總效用的最大化。監管者對食品安全事件行使監管權,擁有食品質量檢驗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權力,本文主要考察監管者介入自媒體信息處理的響應程度。
2)企業作為生產者,只有他知道食品的真實情況,對于企業而言,企業所獲效用分為兩種,自媒體上反映的信息經鑒定屬實(i=0),企業的違法所得為α0,如果自媒體參與在食品監督的過程中惡意傳播虛假信息(i=1),給生產者造成了傷害,給企業造成的損失為α1。
3)自媒體信息的發布者,擁有量龐大,可以是任何人,當然也包括受侵權的食品消費者,對于單個人在面臨懷疑食品安全問題后,是否選擇公布,取決于兩個因素,監管者的響應程度和本身的交易成本。自媒體監督效用是指公眾向社會傳播信息中所獲得的效用,這其中涉及食品安全事故的賠償、對信息提供屬實者的獎勵,和對故意造謠、傳遞虛假信息者的懲罰。
當監管者接收到自媒體輿論監督的信息時,是否介入督查取決于監管者督查成本的大小,本文所指的督查成本包括獲取問題食品信息以及確定信息真實性所需成本,從監管者的角度來看,督查所需的成本越小,介入督查的概率p就會越大,介入督查的概率是關于督查成本的函數,記為p(x),督查成本p(0)=1,p(∞)=0,p′(x)<0。
根據上述條件構建了介入督查的概率p(x)的表達式:p(x)=(1+x)λ,(λ<0),其中介入督查的概率是關于督查成本的減函數,督查所需的成本x越大,介入督查的概率p就會越小,λ表示介入督查的概率隨督查所需的成本的增大而減小的程度。
監管者介入督查介入督查的概率為p,即使監管者與企業合謀,沒有介入督查,由于媒體是由多家機構組成的,對于任何一家媒體首先曝光食品安全問題都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各媒體之間存在競爭的關系,企業或監管者無法與每一家媒體機構達成合謀,故媒體也會根據自媒體提供信息真實性,以概率p0進行曝光。在監管流程上,督察部門屬過程監管在前,媒體屬末端反饋監管在后,同一食品安全事件,或被督查部門發現或被媒體監管發現,不存在同時發現的可能。同理,構建食品安全事件媒體曝光的概率函數p0(x0)=(1+x0)λ0,(λ0<0),p(x)=(1+x)λ,(λ<0)其中媒體曝光的概率是關于監督成本的減函數,曝光所需的成本x0越大,媒體曝光的概率p0就會越小,λ0表示媒體曝光的概率隨曝光所需的成本的增大而減小的程度。
1.2 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新動向的博弈分析
1.2.1 自媒體輿論監督的必要性
政府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者和協調者,是監管制度建設的制定者和企業安全生產誠信建設得政策支持者。而自媒體在信息傳播環節處于關鍵地位,是政府、媒體與消費者之間信息流通環節的橋梁。借鑒歐美先進的監督管理政策制度和方案,結合我國食品安全監督信息不對稱的監管現狀,合理引入自媒體輿論監管,規范自媒體輿論監督的權利和義務,與政府監管部門和媒體共同監管食品安全問題,彼此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已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發展模式。
1.2.2 自媒體輿論監督的前提
自媒體輿論發布的對象是龐大而分散的群體,對于單個對象來說,在懷疑食品質量問題時,面臨著是否公布的選擇,影響其發布消息的因素有3個:一是消息發布后所獲的效用,二是督察部門的響應程度,三是媒體曝光的概率。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來看,既要保障輿論敢于“發聲”和“亮劍”,又要防范為謠言助力。
1)保障公眾應訴盡訴的制度安排
假設自媒體傳播的食品安全信息屬實,引起很大的“輿論波”,為監管者或者媒體的進一步調查提供了線索,自媒體監督效用(對信息發布者的獎勵)為V,為了鼓勵更多公眾積極關注和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督過程中去,在制度建設上,必須給與參與輿論監督并對食品安全事件的揭發和曝光做出貢獻的公眾一定獎勵,即滿足:V[p(x)+(1-p(x))p0(x0)]≥rD
其中p(x)+(1-p(x))p0(x0)為公眾提供的信息被監管者和媒體發現并采用的概率,r為制度設定的比例,D為對違法食品企業的罰款。將,代入上式,得到:
2)防范故意傳播謠言的制度安排
針對自媒體信息舉報的制度,還應該防范某些不懷好意之人刻意利用虛假信息打擊他人,造謠他人。侵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聲譽權,也就是說為了防范不法分子的故意傳遞虛假信息,要增加對自媒體的監督成本(對信息發布者的處罰)V0,從制度建設上,必須制止虛假的負面信息給生產經營者帶來的傷害,對負面信息的發布者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要求自媒體加害人就其過錯責任對受害企業進行公開道歉,即滿足:V0[p(x)+(1-p(x))p0(x0)]≥D0。
其中p(x)+(1-p(x))p0(x0)為公眾提供的信息被監管者和媒體發現并采用的概率,D0為對受害食品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代入上式,得到:
3)確保合理自媒體輿論監督的制度安排
結合以上,對自媒體監督的效用和成本約束條件來看,得到在考慮合理自媒體輿論監督的制度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對自媒體食品安全信息發布者的獎勵和處罰;二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督查成本和媒體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的成本;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來看,既要保證自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又要防范不法分子濫用監督權利損害食品生產經營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實際上,自媒體的監督效用隨著監管者的監督成本、媒體的曝光成本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說,當監管者和媒體食品安全監督的成本無限大時,自媒體輿論監督的作用越大,只有三者相互合作,才能最大限度、最高效用的監督食品安全問題。
總結我國食品安全目前監管狀況,食品安全監管者到消費者之間溝通交流信息不暢,以及對生產者的督查實現全程跟蹤監管的巨額制度成本,監管者的檢查工作的程序化,不是定期檢查,就是檢查之前事先通知,或者讓商家主動送檢。出于利益和競爭的考慮,生產者和銷售者很少主動將自己的信息對外公布,同時,監管者也很難及時全面地對廣大公眾公布所有食品安全信息,監管部門甚至包庇縱容食品企業違法犯罪。對食品安全事件的媒體報道,在解決企業與政府之間作為監管對象與監管者之間利益合謀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媒體已然站到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前沿,消費者也已開始把有無媒體曝光作為評價食品安全的依據。然而食品報道涉及食品的相關標準多,專業性強,媒體在報道食品質量安全衛生問題時,對國家和行業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以及食品安全質量衛生相關常識掌握有限,亟需對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傳播起到正確引導作用[4]。新聞媒體的實名和可追溯報道還面臨著來自監管者的行政阻力,個別瀆職食品監管機構為了包庇違法食品企業,打壓媒體,對媒體記者建“黑名單”。自媒體能夠拓展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空間。自媒體使用者的草根化以及無需實名制,可以讓食品市場中的廣大消費者成為自媒體的傳播主體[5]。自媒體擁有龐大的用戶量和極快的傳播速度,不僅可以將媒體曝光的問題食品信息迅速傳播,而且達到某種程度的食品安全網絡輿情還能引起主流新聞媒體對問題食品的重視,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線索,有利食品安全的輿論監督。自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真正構建了與食品有關的公共話語平臺,讓公眾有了充分參與討論和關注食品事件的空間,能夠向社會傳遞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看法,進而形成輿論,不僅讓生產經營者暴露于輿論之中,同時也使監管者與輿論面對面交流,從而實現了對監管者和生產經營者的監督。但無需實名注冊的網絡輿論,被個別有意者引起的事實扭曲問題也不容忽視,自媒體的傳播速度極快,發布者一經發布消息,再被有意者加以扭曲和夸大事實,最終演變成對食品企業很不利的一條負面新聞,在未正確行使食品安全監管的負面信息被傳播后,又需要監管者和媒體對自媒體的監督,目前監管者和新聞媒體的食品安全監管都有相關法律的規定,自媒體的監督由于無需實名制以及先與事實的傳播特點,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有利有弊,食品市場亟需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自媒體的權利和義務,獎懲分明。總之,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需要監管者和新聞媒體以及自媒體輿論監督共同的努力。
根據本文的研究,建議在《食品安全法》增加關于自媒體監督權力的規定,國家應鼓勵和保護公民以各種合法形式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權利;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達到某種程度的輿情作出相關解釋與回應的法規制度;規范政府和媒體在食品安全信息傳播機制中的義務;確立自媒體信息發布者、自媒體運營商在自媒體監督中的法律責任,并對食品安全事件調查提供相關信息和材料的信息發布主體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對自媒體濫用監督權利損害食品生產經營者合法權益行為者給予一定經濟制裁并對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公開道歉。
[1]倪國華,鄭風田.媒體監管的交易成本對食品安全監管效率的影響[J].經濟學,2014,13(2):559-560
[2]肖可生,廖衛東,時洪洋.論我國食品公共安全規制的制度建設[J].當代財經,2009(11):93-98
[3]瞿方業.“三鹿”田文華的悲劇讓誰反思[EB/OL].http://cpc.people. com.cn/GB/64093/64103/8594183.html,中國共產黨新聞,2008-12-29
[4]萬靜.調查顯示食品安全事件報道中消費者話語式微[EB/OL]. http://www.legaldaily.com.cn/report_supervise/content/2011-10/17/ content_3044822.htm?node=31932,法制日報,2011-10-17
[5]郭蘭英,單飛躍,趙文煥.食品安全自媒體監督現狀、問題及其法律規制[J].宏觀質量研究,2014,2(1):76-82
New Trends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Game Theory Angle of View
LIXue-jing1,LIChang-mo2,*
(1.Food Safety Strategyand ManagementResearch Center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2.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e systeMof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we media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regulatory,the newsmedia feedback become themainmeansof China's food safety regulatory events.Thispaper constructed themedia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of food safety systeMofgame model,and for solving game equilibriuMconditions.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ulatory food safety eventsmust adhere to the supervision ofpublic opinion,government regulatorsand themedia supervision,They depend on eachotherandmutualsupervisionbetween them.
food safety;regulatory;game;wemedia
10.3969/j.issn.1005-6521.2014.18.035
2014-09-15
“十二五”國家科技重點項目(2012BAD33B02)
李學靜(1988—),女(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戰略管理。
*通信作者:李昌模(1971—),男,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食品安全性評價工作及功能性油脂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