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張文勝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戰略與管理研究中心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300222)
基于食品安全視角的社區支持農業功能及機制分析
梁丹,張文勝*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戰略與管理研究中心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300222)
傳統農業主要服務于食品生產,其高度集約化的生產模式帶來了許多環境問題。社區支持農業具有農業多功能特性且發展迅速,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本文基于食品安全視角對社區支持農業的功能、機制進行分析,并探討了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前景,為綠色生態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可選擇的方案。
社區支持農業;食品安全;農業多功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逐漸受到消費者的普遍關注與高度重視。一般而言,菜市場和超市是生產者銷售食品和消費者購買食品的主要途徑,因此中間商就具有了相對較強的議價能力。從產業價值鏈的角度考慮,中間商擔負了部分運輸和存儲費用,卻占據了大部分利潤,這對生產者和消費者而言都極為不公平。社區支持農業注重農業可持續生產和生產者與消費者合作互補,因此在拯救農業生態環境、促進食品健康安全方面得到較好發展,受到了廣泛關注,現已在世界范圍內傳播,為消費者和農民打開了雙贏局面[1]。現階段,社區支持農業的理念已從最初的購買健康安全的農產品,延伸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當地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對我國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綠色生態休閑農業體系都具有非常現實意義。
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的概念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瑞士,在日本得到最初發展,之后拓展到歐美,現在我國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社區支持農業是一種新興的生態型都市農業,它強調消費、生產人群的密切結合與有效互動,雙方對所支持的社區共擔風險、共享利益。農民要采用生態可持續的種植方式,即不使用化肥、除草劑、農藥等化學藥物,維護莊稼的正常生長,生產出健康安全的食物,并保證了農業生產系統具有生態安全性;同時,消費者要在下一種植季到來之前預付費用,承諾在種植季給予支持,與生產者共同承擔可能由養殖失敗、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的生產風險。消費者與生產者雙方對農產品計算生產成本,商定價格,使農產品價格趨于公平合理。因此,社區支持農業可以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利共贏:對生產者而言,合理的農產品價格可以確保可觀的利潤,從而實現農場的可持續經營;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可以確保所獲得的農產品新鮮、健康、安全,不再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擔憂。
農業生產環境污染加劇,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曝光以及消費者對健康安全重視是社區支持農業得以快速發展運作的三大推動力。除此之外,還包括其它條件:第一、社區認同感,同一社區里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社區理念高度重視并強烈認同。第二、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社區支持農業理念要求重視食品安全的消費者主動為所獲得的健康安全食品付出成本[2]。第三、市民與農民之間的充分信任,即城市居民愿意主動承擔一定風險,農民以負責的態度生產綠色、健康、安全的食品。
社區支持農業理念將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結合在一起,促使雙方通過有效的互動溝通,探尋更合理的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途徑,從而構建良好且可持續的生態環境。
一些北京知識人才于2005年與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農民簽署了“購米包地”協議,這是我國最初包含“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理念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截至目前,在華東地區上海、浙江;華北地區北京、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華中地區湖南、湖北、河南;華南地區廣東、廣西、福建;西南地區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北地區陜西;東北地區遼寧等全國各地,先后涌現出近百家社區支持農場,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成功案例有北京的“小毛驢市民農園”、上海“青藍耕讀合作社”以及廣西柳州“愛農會”等。
1)成功案例一: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坐落于北京市六環外鳳凰嶺腳下,它是由中國人民大學與海淀區產學研基地于2009年開始共同合作開發運營的項目。該項目在初創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就快速發展了220余名會員,主要為會員提供當季新鮮有機蔬菜。“小毛驢市民農園”有“配送份額”與“勞動份額”2類客戶:“配送份額”是指由農民種植,農場每周配送有機蔬菜給會員;“勞動份額”是指會員租賃土地,農園提供種子、水、有機肥料和指導服務等,會員自種自收。2類客戶均與農園簽署種植生產合作協議,即在種植季前期支付費用,以此保證與農園共同承擔農作物種植風險。
2)成功案例二:上海“青藍耕讀合作社”是由80后海歸青年和青年設計師在崇明縣向化鎮租地130畝創立。2010年,該合作社首次公開招募社員(包含新農戶:配送份額、智耕農:勞動份額、綠巨人:集體莊園三種形式),并為其提供土地、種子及技術指導等。該合作社所有成員要保證全部采用生態種植,不使用轉基因種子,全程不使用化肥、農藥、催熟劑等化學產品,不進行反季節栽培農作物,通過集約化使用土地及創意性經營。該合作社規劃尋創意機構和人物,組織創意生產;定期組織社員進行溝通交流;定期開設公益市集;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及名人等舉辦講座。
3)成功案例三:廣西柳州“愛農會”是一家民間機構,其與周邊山區近400戶農家合作,為城市居民尋求提供無農藥添加的農產品和家禽。愛農會采用保守發展的模式,即由城市平臺的需求量來決定農戶的參與數量與程度,從而確保供求有效匹配。在普遍存在的農產品和家禽傳遞過程中,如本地家傳土雞、土香豬等都以預付的形式免費傳遞給農戶,產出的農產品統一由愛農會回購。
社區支持農業理念一方面要求建立本地食品經濟體系,另一方面要求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消費者和農民通過共同工作來確保食品安全,并實現自然環境、社會與經濟的持續性與穩定性。此時,消費者不再是單純的依靠政府和市場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而是積極參與到此過程中來。即消費者作為食品鏈的終端,要主動對所購買的食品的健康、安全負責。現如今,因各自地理位置、條件因素的不同,社區支持農業沒有統一、特定的模式,每個社區根據其特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
3.1 社區支持農業的目標及功能
地域性、安全性、公平性是社區支持農業的三大特征[3]。它能夠促進本地生產、發展本地經濟、實現城鄉社區居民之間的信賴;與此同時,社區支持農業是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的交易方式,不需要中間商操縱價格,可有效解決食品健康安全問題的新型的生態型都市農業;其目標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3.1.1 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社區支持農業以消費者的需求為農產品種植生產的標準,根據需求訂單進行生產。所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農民必須不能過分依賴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品,從而才能得到新鮮、健康、安全的有機農產品。由于這些活動會改善環境要素中的土壤結構、水質等,從而對當地環境的大有幫助。同時,因為農產品出售目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本地,也就降低了長途運輸過程中消耗能源帶來的環境污染。因此,社區支持農業有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3.1.2 促進城鄉交流,加快城鄉統籌
社區支持農業以消費者和生產者互信信賴為建立基礎。消費者信賴生產者,保障生產者的生活,使生產者能夠安心地生產健康、安全、有機農產品,同時消費者免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雙方達成共贏。此外還可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城鄉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理解。同時,成員之間分享勞動過程、收獲及所得,強化相互關系,促進城鄉交流,減少城鄉間隔閡與沖突,有效地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3.1.3 提供健康安全食品
社區支持農業堅持的理念為:農民承諾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轉基因種子、化肥、農藥、催熟劑等化學產品,確保加入社區支持農業的消費者可以獲得綠色、健康、安全、新鮮的食品。消費者能全程參與到農場的經營管理決策,即根據自身需求提出調整種植計劃。這種組織模式保證了食品無害化的生產。社區支持農業為食品健康提供了保障,緩解了城市居民對于身邊農藥、添加劑食品的恐慌,成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可靠辦法,對我國食品安全形成了一道天然的保障。
3.1.4 實現農民增收與農村可持續發展
社區支持農業具有產銷對接特性,能大幅度減低中間流通環節的成本,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農產品滯銷問題;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承擔未來自然災害等造成的風險,能保證農產品銷售市場的穩定性,減少農戶不必要的損失,獲取經濟效益。同時,社區支持農業以健康、安全、無污染的生產為經營原則,降低了原農業生產對能源、環境利用的壓力,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所以說,社區支持農業不僅增加農民收入,也促進了農村的可持續性發展。
3.2 社區支持農業食品安全保障機制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化學發展程度不斷提升,經常曝光的轉基因食品、瘦肉精、添加劑、農藥超標等食品問題,普遍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社區支持農業中農產品的產銷對接、預付生產費用、共同承擔風險等歸納到農場運營中,以其綠色有機的生態種植模式從產業鏈的源頭解決了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優質、無公害的鮮活農產品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了消費市場。
3.2.1 食品安全利益保障機制
社區支持農業中將蔬菜直接配送給農園成員,實現了對農產品產地追溯源頭,促進了產銷對接,打開了菜農與社區居民的雙贏局面。
食品安全對農場主的經濟利益有重大影響。正規廠商的經濟利益因不正規廠商以低成本制造的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受到嚴重損失,導致無銷售渠道可尋。而社區支持農業,采取產銷對接的方式,擺脫中間商的剝削,菜農負責任的按照預定計劃生產的健康、安全、有機蔬菜及農產品,定期配送給社區成員。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使更多的消費者都開始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關注日常飲食。社區支持農業,使得社區居民不受商標蒙蔽誤導,與菜農共同核算蔬菜生產成本,并進行產品定價,獲得健康安全的蔬菜及農產品。
3.2.2 食品安全休閑教育機制
提供休閑體驗場所:城市居民與農園簽訂合約后,可以帶家人、同事、親朋好友到農場翻耕土地、種植農作物、經營管理自己的菜園等,享受親近自然、了解農作物生長過程的愉悅。作為一個公益平臺,農園每年都會組織各種主題活動,如用來播種祈禱的開鋤節,體驗傳統文化的端午節、中秋節,與菜農見面的有機市集等。農園是市民通過勞動享受收獲樂趣的休閑旅游場所。
倡導食品安全教育機制:社區支持農業以農場為載體,挖掘農業多功能性中的“教育功能”,配合以社區專家名人講座、成員經驗交流會、與生產者見面的有機市集等活動,開展市民生活教育和兒童體驗,交流討論食品安全、新興消費模式與健康生活理念,建立消費者與農場的互相信賴關系,形成認同生態農業、熱心參與、具有穩定性的消費群體。
3.2.3 食品安全可持續發展機制
社區支持農業是重視生態環境,具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以勞動替代資本淺化機制實現土壤改良是生態種植環節的核心[4]。土壤改良的主要舉措包括使用有機肥料、禁止使用農藥、除草劑、催熟劑等化學產品。如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采用自然養殖飼養生豬,依靠土中微生物分解排泄物,實現節約用水、降低環境污染等。
4.1 社區支持農業發展結論
我國對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研究還處于初級摸索階段,所以,會面臨許多問題,如農作物種植周期長、銷售認證難等。而我國社區支持農業能堅持走多遠多久,目前尚不能確定。由于我國人口數量多,生存壓力大,因此,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實行高產的雜交水稻等生產形式仍將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流和方向,當前食品安全問題與主流生產模式關系密切。社區支持農業提供了一個小眾化的解決方案,農民雖然不能通過社區支持農業體系獲取高額收益,但卻可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可持續的保障[6]。
在主流市場中,由于中間商、種子公司、農藥公司的剝削,使消費者和生產者只能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生產者有時為了維持生計,無法保證食品安全;消費者也因信息不對稱經常被蒙蔽、誤導。在社區支持農業體系內,由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完成成本的核算,產品的定價,公平、公正、合理。社區支持農業在緩解城市居民對于周邊催熟劑食品、農藥超標、添加劑恐慌的同時,也為食品的健康安全提供了一個額外保障。
4.2 社區支持農業發展前景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我國經濟社會指明了發展方向。社區支持農業通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帶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消費模式的轉向,為建設環境友好型農業提出一個新思路。從此意義出發,社區支持型農業在我國發展前景看好。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今社會食品問題日益凸顯,消費者亟需健康、安全、無污染的食品。社區支持農業倡導綠色、生態、有機、純天然、無污染的食品生產,恰好滿足了消費者與農民各自需求,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5]。
社區支持農業在注重食品安全,保障人們健康,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方面貢獻突出。城市居民通過社區參與勞作,改變著農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同時也將農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深入到了城市。我國目前實施的是健康農業、有機農業、可持續農業,剛好與社區支持農業倡導綠色、健康、生態的有機種植理念相契合。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社區支持農業定會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接受推崇。
[1]李良濤,王文惠,王忠義,等.日本和美國社區支持型農業的發展及其啟示[J].中國農學通報,2012(2):97-102
[2]林杜娟.食品安全危機背景下中國短鏈食品的發展與前景[J].綠色科技,2013(3):157-161
[3]劉麗偉.我國發展社區支持農業的多功能價值及路徑選擇[J].學術交流,2012(9):100-103
[4]石嫣,程存旺.小毛驢市民農園的生態農業種植模式[J].中國合作經濟,2010(5):27-28
[5]屈學書,矯麗會.我國社區支持農業(CSA)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13(9):214-217
[6]溫鐵軍.CSA模式是建設生態型農業的有效途徑之一[J].中國合作經濟,2009(10):44
Function and MechanisMAnalysis on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froM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afety
LIANGDan,ZHANGWen-sheng*
(Tianjin 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Food Security Strategyand ManagementResearch Center,SchoolofEconomicsand Management,Tianjin 300222,China)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mainly serves food production.The highly intensive production mod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rings some environmental problems.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due to its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and rapid development.Thispaper carried outan analysison function andmechanisMofCSA froMthe perspectiveof food safety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CSA and proposes alternative approaches for the developmentofgreen ecological leisure agriculture.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food safety;multi-functionality ofagriculture
10.3969/j.issn.1005-6521.2014.18.090
2014-09-18
2012年度天津市教委社會科學重大項目(2012ZD045):天津發展綠色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研究
梁丹(1989—),女(滿),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國公司管理。
*通信作者:張文勝(1872—),男(蒙古),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