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付東,郝潔,谷宇
(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300222)
我國大豆進口對大豆產業安全帶來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徐娜,付東,郝潔,谷宇
(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300222)
在探討我國大豆種植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分析了大豆產業供需結構和國際資本沖擊對我國大豆產業安全的影響。提出了包括種植補貼、非轉基因扶持、技術提升、定價權以及"綠箱政策"在內的農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相結合的大豆產業綜合安全政策,對緩解我國大豆產業危機和保障糧食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豆種植業;大豆進口;大豆產業安全
我國耕地面積大,土壤肥沃,勞動力資源充足,大豆種植分布地區較廣,尤其東北地區出產的大豆因其顆粒飽滿,產油量高,蛋白質豐富,被公認為優質品種。但是,相對來說,由于大豆的種植面積較小,缺乏規模效應,難以采用專業化的設備,技術水平較為落后,因此我國大豆的生產成本較高,在國際貿易中缺乏價格競爭優勢[1]。與此同時,國際糧商對國際大豆市場高度壟斷,導致我國的大豆種植產業對外依存度較高。其結果是國際大豆價格一旦產生波動,就會迅速對國內大豆市場造成影響,不但對大豆供給帶來不良影響,對我國大豆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帶來巨大的挑戰。本文將從國內大豆種植業和加工業的現狀出發,通過考察大豆進口貿易結構,深刻剖析我國大豆產業存在的問題,為緩解我國大豆進口貿易的不利形勢,實現我國大豆產業安全和健康發展提供借鑒。
1.1 我國大豆種植業的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后,大豆被列入我國糧食主要作物,在1949年~1995年是我國大豆凈出口的時期。其中,1949年~1957年是快速上升期;1958年~1978年,是我國大豆種植業的下降滑坡階段;1979年~1995年,是我國大豆種植業的恢復期。而到了1996年以后,我國大豆進口數量不斷增加,逐漸從大豆出口大國轉變為大豆進口大國,這必然導致我國大豆加工業所需的原料主要來源于進口,過高的對外依存度直接威脅到了我國大豆產業的安全。最近幾年,由于我國的大豆加工業利潤持續波動下跌,大豆種植收益也是逐年走低(2012年大豆種植收益為120元/畝,同期玉米種植收益為280元/畝),因此大部分大豆種植者不再種植大豆,轉而紛紛種植玉米等經濟利潤較高的農作物。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為6 567千公頃,相比同期下降8.5%,大豆產量則下降至1 220萬t。如圖所示,大豆的種植產量逐年下降,而大豆進口量則逐年遞增,特別是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給我國的大豆產業安全和大豆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圖1 2010年-2013年我國大豆產量和進口量Fig.1 China'ssoybean production and imports froM2010-2013
1.2 我國大豆種植業存在的問題
首先,每年大規模的從國外進口大豆對我國國產大豆的種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擠壓。由于大豆生產種植面積的大幅度減少,生產能力低下,人力物力耗費量大,總產出一直在下降,而國民對大豆需求量持高不下,供應商為了從中賺取利潤,大量進口國外產的大豆,造成大豆進口量逐年升高。由此,大量的低價國外進口大豆充斥市場,對國產大豆的種植和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其次,我國大豆戶均種植面積小也是導致農戶種植大豆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我國大豆主產區戶均種植面積約為3公頃,而美國大豆主產區的戶均種植面積達到了300公頃左右。我國大豆的小農戶小規模生產模式決定了我國大豆種植成本高,缺乏價格競爭力,同時也缺乏必要的種植激勵和政策扶持,因此大豆種植產量持續下滑。
最后,我國大豆種植技術水平低也是導致我國大豆產業缺乏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2]。我國大豆種植技術與國際相比較,種植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資源利用效率低、優良品種培育落后,導致我國大豆產出效率低下,人力物力耗費大。加之國外高補貼的進口大豆的沖擊和擠壓,大豆種植業面臨的危機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2.1 我國大豆進口供需結構失衡
1996年之前,我國國產大豆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內需求,并有一部分剩余用于出口[3]。然而在1996年之后,由于我國取消大豆的關稅進口配額,下調進口關稅,取消進口量上限,導致大豆對外進口依存度逐年上升,終于由大豆凈出口國變成大豆凈進口國[4]。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均蛋白質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國內大豆消費量呈增長趨勢。2012年,中國大豆進口量接近5838萬t,同期國內大豆產量僅為1277.4萬t,大豆對外進口依存度達到82%左右;2013年,國內大豆產量大約為1 220萬t,同期大豆的進口量增加到6 338萬t,大豆對外進口依存度上升到83.9%。在短短的兩年間,大豆對外進口依存度上升了接近2個百分點。而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利潤持續下降,進口大豆加工企業利潤趨漲,加劇了我國大豆加工企業選擇利潤更高的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引起我國大豆進口量不斷攀升。預計2014年~2015年,大豆進口量還將持續穩定上升,我國將繼續保持其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的地位。
2.2 國際資本對我國大豆市場的沖擊
在中國大豆進出口的歷程中,外資憑借其強大優勢,通過大規模兼并和重組沖擊著我國的大豆加工市場,對大豆加工企業造成了巨大威脅。由于外資的大舉進入,我國大豆的供給水平急劇下降,供給率從2001年的53%下降至2013年的20%左右,整體下降一倍。國內大豆市場價格由于缺乏有效關稅政策的保護,不僅容易受到國際價格波動的影響和跨國糧商的壟斷;不僅難以保障我國大豆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我國的糧食安全。現階段,跨國糧商對于全球大豆資源的壟斷超過了70%,使我國很難擁有非轉基因大豆的定價權,甚至要為這些跨國糧商所獲得的壟斷利潤支付高昂的代價。隨著我國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和食品加工工業的轉型的升級,為我國大豆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國可以利用相繼到來的進出口貿易的有力時機,提高大豆進口貿易的選擇權,擺脫大豆進口的不利局面,是我國農業和糧食政策所面臨的挑戰。
3.1 我國大豆種植業的對策
第一、執行大豆種植補貼政策。明確我國大豆重點產區的大豆種植規模和品種,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率,特別是要抓好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等大豆的主要產地發展[5]。建立與糧食種植收益價格浮動相掛鉤的補貼政策,保證大豆種植能獲得相應的種植收益,保護農民的大豆種植積極性。
第二、發揮我國大豆非轉基因的品質優勢。我國大豆種植品種大多是非轉基因大豆,其健康性和優質性有著嚴格的保證。相比于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而言,更為人所信賴,具有天然的健康安全優勢。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建立和宣傳非轉基因大豆品牌和非轉基因大豆產地,實現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優質優價。
第三、提高我國大豆種植業的科技水平。我國大豆種植技術與國際大豆種植技術相比比較落后,大豆種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單產量低,這需要新技術新品種的開發。我國需要學習國際先進的種植和培育技術,并且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研發優良品種,建立嚴格的監督和安全評價體系保證品質??偟膩碚f,需要加強我國大豆種植技術的經費投入,激勵研究人員的積極性,推動農業技術研究和商業化發展是保障我國大豆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3.2 我國大豆進口的對策
首先,要規范我國大豆進口制度和政策。建立專門的大豆產業振興計劃,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構建公平和公正的大豆貿易秩序,積極推動國際反壟斷聯盟的建立,實現合作雙贏的目標。
其次,充分利用“綠箱政策”?!熬G箱政策”是WTO農業協議允許各參與者承諾免除部分國內優惠措施,包括政府對農業生產的補貼、發生自然災害后的補償金、農業種植及加工調整補貼等。我國應充分利用“綠箱政策”,對大豆生產、加工和貿易過程中的研發費用、環境保護費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調整進行有效的補貼和鼓勵,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國大豆產業的安全與利益。
最后,提高我國在大豆國際市場的發言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但是我國卻沒有掌握大豆的定價權,這無疑是一個對我國十分不利的局面。當今世界,大豆的定價權主要掌握在美國嘉吉公司,AMD公司等為首的跨國糧商手中,我國應當鼓勵像我國中糧集團那樣的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糧企進入國際市場,提高我國廠商在大豆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我國大豆市場供求的結構性失衡,直接影響到我國大豆產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從經濟規律角度,目前人民幣的升值對于我國大豆進口無疑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隨著各地自貿區的開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深,中國的對外貿易將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可以利用相繼到來的進出口機會,加大大豆進口方面擁有的選擇權,擺脫大豆進口的不利局面。隨著國家對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加深,國外先進的大豆種植加工設備技術和管理模式被引進,逐步改善我國大豆產業的供給水平,有效緩解我國大豆高對外依存度的現狀。政府應作為主導力量,對我國的大豆種植業、加工業和大豆進口出臺相應的政策,實現我國大豆產業的重振與發展。
[1]高粱紅.中國大豆產業全球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周輝燕,呂加倫.我國大豆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路徑思考——基于世界大豆貿易格局演變的視角[J].時代經貿,2013(10):39-40
[3]姜秋宇.淺談我國大豆進出口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2(9):294
[4]曹曉婷.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大豆產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2
[5]徐雪高.我國大豆生產區域布局變化與后期展望[J].農業展望, 2011(7):42-44
The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Influence of Soybean IMports on the Industrial Security of Soybean in China
XUNa,FUDong,HAO Jie,GUYu
(Institut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Tianjin300222,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China’s soybean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s impacton the safety of Chinese soybean industry on the base of discussing status quo of China’ssoybean industryand problemsexisted.Itproposed aseriesofcomprehensivesoybean industrialsecurity policies,including planting subsidies,non-GMO support,enhancing technology,pricing rights,and"Green Box Policies".They are a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trade policies.The policies have very important reality significancebothonalleviatingChina'ssoybean industry crisisand guaranteeing food security.
soybean planting;soybean importing;safetyofsoybean industry
10.3969/j.issn.1005-6521.2014.18.087
2014-09-18
2013年天津市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13ZLZLZF03700)產業鏈創新系統的再造升級對天津創新驅動戰略的啟示
徐娜(1973—),女(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