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群
中國上市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實證分析
王軼群
本文以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股票的股權結構數據和年度會計報表的經營績效數據為樣本數據,運用EVIEWS計量分析軟件,對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商業銀行的股票股權結構和經營績效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得出:商業銀行國有股份額占總比例逐漸增加對公司經營績效產生阻礙作用。進而從國有企業改革的角度分析指出,應加大對流通股股東價值的投資和專業能力引導培養,強調我國股票市場活躍性的期待,達到對上市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有力的促進作用。
股權結構;公司績效;商業銀行
銀行作為金融業的核心,在國家經濟中具有至關重要的金融中介功能,是一般經濟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杠桿,因此,對商業銀行治理的研究一直是廣為重視并努力探索的重要領域。隨著中國加入WTO,外資銀行以獨資或者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銀行業,甚至拓展到服務領域,對中國商業銀行的行業發展和內在競爭力給予了嚴峻挑戰。股權結構的問題一直以來在西方的公司治理和委托代理理論中占據著基礎地位,這決定了所有者與經營者、實際控制與治理之間委托—代理關系的性質,而且通過治理對公司業績產生著不同的影響。作為本身具有特殊性的商業銀行行業,針對其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的研究也備受關注。
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通過梳理該學術領域相關研究的內在聯系,依據現有的理論作為研究基礎,先對未知參數的相關關系提出假設,然后利用樣本提供的信息來檢驗所提出的假設是否合理。建立多元回歸分析模型來驗證股權結構的變化是否可能帶來不同的績效,考察他們之間的解釋關系并檢驗各個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程度顯著性。
本研究運用中國上市商業銀行不同性質股份占總股份的比例和股權集中度兩個指標作為自變量的影響因素進行計量統計,來實證分析股權構成和股權集中度對上市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股權集中度指標:①Herfindahl指數;②Z指數;③股權構成;④流通股比例。
衡量績效的指標:①TOBINQ托賓Q;②ROE凈資產利潤率;③ROA主營業務資產收益;④π凈利潤其他指標;⑤SIZE公司規模。
數據來源于CSMAR期貨股票分析高頻數據庫和16家上市商業銀行季度報告兩個方面。
表格1樣本流通股比例描述性統計
1.描述統計
樣本流通股比例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從結果可以看出,樣本中2010年的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分散在0.6~0.7/0.7~0.8/0.8~0.9三個區間;2011年集中于0.8~0.9區間,較前一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隨后的2012年比例有略微下降,主要在0.7~0.8和0.8~0.9區間內集中,但仍然高于2010年的比重;2013年又有一波提升,使得0.8~0.9區間再次成為了集中區域,且超過了2011年的比例。
截止最新的股權調整數據,16家上市商業銀行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Z指數和股權集中度Herfindahl指數的描述統計如表2所示。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均值為31.48%,第二大股東的平均持股比例為17.03%;前兩大股東具有絕對控制權。從反應股權制衡的Z指數高達2.4851看出,第二大股東對于第一大股東的牽制力較為薄弱。
表格2 16家上市商業銀行相關指標統計
2.回歸分析
分別選取不同的經營績效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利用Eviews3.1軟件對于所得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對比可知,在取凈利潤作為解釋變量時,R-squared值0.9332,說明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解釋程度非常高;而選擇TOBINQ和ROA時較低,回歸結果不顯著。結果表明,上市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各因素與公司揭曉變量托賓Q、凈資產收益率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而與凈利潤顯著相關,F-statistic達到15.9604,各項股權結構分布、股權制衡度及股權集中度的控制變量t-statistic也較為顯著。
從與凈利潤的回歸分析結果看到,用凈利潤衡量的上市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顯著負相關,與國有股比例顯著負相關,與流通股比例顯著負相關,經營績效與法人股的持股比例之間呈不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上市商業銀行凈利潤與Z指數和Herfindahl指數都呈較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實證分析中得出,國家股比例與經營績效呈現負相關的特點。由于國有金融資產的資產缺位,激勵機制薄弱,國家股的比例應降低,同時提高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并繼續貫徹對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工作。針對股權集中度較高,股權制衡度較低的顯著情況,說明其他股東對于第一大股東難以產生有效制衡。
[1]陳小悅、徐曉東.股權結構、企業績效與投資者利益保護[J].經濟研究,2001(11).
(作者單位:英國杜倫大學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