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運會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于運會
本文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進行了理論探討和教學實踐總結,提出了建設“五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形成“校內實訓+技能比賽,校外見習+頂崗實習,校內外工學交替”實踐教學運行模式,闡述了該模式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實施效果分析。
會計專業;見習;實訓;技能比賽;工學交替;頂崗實習
(一)產學結合理論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產學結合理論認為:校企雙方的共贏點是產學結合點,良好的運行機制和利益機制是產學結合的保障,產學結合的目的是讓學生把顯性知識學習與隱性知識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產學結合理論要求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要通過校內外結合,共同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共同開發實踐教學資源,共同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二)建構主義理論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建構主義認為:人與周圍環境通過相互作用建構關于周圍環境的知識;人的心理過程結構是在人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形成。高職實踐教學需要建構具有邏輯遞進關系的教學內容體系,建構實踐教學運行的基礎平臺,建構科學的教學策略與實踐教學運行模式。建構主義理論要求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要分段、遞進進行,逐漸構建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技能體系。
(三)情境學習理論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與情境是交互作用關系,知識是學習基于情境的結果,學習是一種情境性活動。高職實踐教學需要為學生學習創建真實或模擬的職場情境,提供真實或模擬的工作項目,需要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來完成項目任務,以便養成學生的職業經驗與職業習慣。情境學習理論要求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平臺。
從2004年我校開始招收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以來,我們就對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深入研究,不斷進行改革,6次修訂實踐教學方案,教學效果越來越好。我們認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從見習、校內實訓、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技能比賽等方面開展。具體來說,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可以分為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和校內外結合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會計實訓和組織技能比賽,校外實踐教學主要包括組織學生見習和實習,校內外結合實踐教學主要指組織學生進行工學交替。由于會計行業的特殊性,有許多真實的會計信息屬于機密,而且,企業也不可能把現金收付、主要會計業務的核算交給實際工作經驗不足,且基本信任還沒建立起來的學生去做,所以,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該以校內模擬實訓為主,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見習,根據企業需要安排學生進行工學交替,通過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生實習,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技能比賽,提高學生會計實際操作訓練的積極性。
通過理論分析和教學實踐,我們認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從見習、校內實訓、技能比賽、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等方面開展,需要構建見習→校內實訓→技能比賽→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建設“五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形成“校內實訓+技能比賽,校外見習+頂崗實習,校內外工學交替”實踐教學運行模式。下面就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及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加以介紹。
(一)會計專業“五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建設
會計專業“五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由基本技能訓練、專項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創新能力訓練和就業創業能力訓練平臺等五部分構成。
基本技能訓練平臺由計算機基本技能、點鈔、珠算等實訓室和會計業務流程展示室等組成。主要讓學生通過計算機、點鈔、珠算訓練,提高會計基本技能,了解會計工作的基本業務流程,為核心技能訓練打下基礎。
專項技能訓練平臺由手工記賬、財務軟件操作、納稅申報、審計等實訓室等組成。主要培養學生手工記賬、財務軟件操作、納稅申報、審計等專項技能。
綜合技能訓練平臺由會計多功能綜合模擬實訓中心、會計職業技能鑒定考試中心等組成。主要培養學生綜合的賬務處理能力,為學生考取各種技能證書提供平臺。
創新能力訓練平臺由證券投資、商務談判、ERP沙盤等實訓室組成。主要培養學生的證券投資、商務談判、資金籌集運用等企業經營能力。
就業創業能力訓練平臺由財務咨詢中心、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組成。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二)會計專業見習與評價
會計專業見習方式有多種,一是帶領學生到工廠、商店、銀行、機關事業單位參觀,二是安排學生利用假期主動到企事業單位參觀,等等。學生見習結束后,需要把見習心得體會交回學校,學校組織相關人員根據學生見習自我鑒定、出勤與紀律狀況、指導教師評語綜合分析,定出學生的見習成績。
由于會計專業學生較多,組織見習也存在許多問題。帶領學生去工廠、商店見習,只讓看,不讓動手;去銀行見習,只能在大廳,不能進工作室。再說一級學生這么多,很難帶領全部學生去見習。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正在開發“會計專業見習系統”,讓學生通過觀看企事業單位的業務、工作流程,增加感性認識,為專業學習打基礎。
(三)會計專業校內實訓與評價
會計專業校內實訓有珠算點鈔、基礎會計、ERP、企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預算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軟件操作、EXCEL會計管理技術、商品流通企業會計、統計方法和應用、稅收實務、會計綜合實訓等項目。會計專業每項校內實訓項目都有完整的實訓方案和評價標準,都能夠按照計劃學時開展,實訓開出率都達到100%。
(四)會計專業技能比賽的開展
我們依托學院卓越技師培養工程,積極組建技能訓練隊,組織學生和專業指導老師進行不間斷的技能訓練,參加校內外各級別技能大賽,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我們組建了珠算點鈔興趣小組、手工記賬興趣小組、財務軟件操作興趣小組、ERP沙盤興趣小組等技能訓練隊,每學期組織珠算點鈔、手工記賬、財務軟件操作、ERP沙盤等校內技能比賽,組織學生參加會計實務技能競賽、企業經營沙盤模擬經營競賽等省級及國家級技能大賽,取得較好的成績。
(五)會計專業“工學交替”的實施
我們與寶龍新時代商貿有限公司、上海平安保險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型校企合作關系,每級學生都安排為期一個月的“工學交替”。為了學生不耽誤工作,有時將考場或畢業答辯現場搬到學生實習單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受到企業的好評。有些畢業生通過“工學交替”,在企業獲得良好的聲譽,被企業留用,有些學生很快升任到中層管理工作崗位。會計專業“工學交替”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以后進行,有時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調整校內教學安排,組織學生“工學交替”。系部和實習單位都注重學生“工學交替”的管理,把“工學交替”作為一門課進行考核,保證了“工學交替”的教學質量。
(六)會計專業頂崗實習與評價
會計專業現有49家校外實習基地,其中緊密型實習基地20家。實習基地包括會計公司、會計事務所,工商企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網絡、影視企業等,實習項目有單證填制、收銀、報稅、手工記賬、財務軟件操作、會計綜合實踐、審計、驗資、代理記賬等。
會計專業頂崗實習共計16周,采取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方式,分為自擇單位實習和學校安排實習兩種。學生實習結束,學校按照學生實習考核表,根據學生實習自我鑒定、出勤與紀律狀況、實習單位指導教師評語、系部指導教師評語、實習單位綜合評語進行綜合分析,定出學生的實習成績。
(七)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機制保障
會計專業成立由學院領導、系部、會計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組成專業建設領導小組;著力構建多層次校企合作機制;不斷建立和完善深度融合型、項目導向型、緊密結合型等校企合作模式,保障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運行。
(一)學生技能與就業效果分析
會計專業實行“雙證書”教育,學生在畢業前既要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還要取得珠算、會計電算化、會計從業資格、初級會計師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精心安排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踐,顯著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專業技能考試合格率都在90%以上。學生參加省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達96%以上,參加省計算機文化基礎考試通過率達95%以上;94%以上學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96%以上學生考取珠算證書,98%以上學生考取會計電算化證書,40%以上學生取得初級會計師證書,而且通過率逐年有所提高。有些學生考取外貿會計師、中級計算機技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會計專業學生能夠積極參加各級技能競賽活動,獲得高職經管沙盤模擬大賽山東省一等獎,山東省特等獎,國家二等獎;山東省現代會計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山東省會計信息化職業技能大賽高職組三等獎;全國信息化技術大賽國家三等獎;全國高職會計信息化大賽國家一等獎;全國模擬創業技能競賽工業企業經營技能賽項國家二等獎等獎項。會計專業學生既學習會計知識,培養會計技能,也學習計算機知識,培養計算機技能,并且能夠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畢業后既可以從事會計方面工作,也可以從事計算機方面工作,并且能夠滿足社會對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就業前景廣闊。到目前有七屆高職畢業生,學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5%以上,就業質量較高。
(二)教師教科研成果分析
通過上述實踐教學模式的運行,會計專業教師不斷總結實踐教學經驗,2010年以來建成省級精品課程有《EXCEL會計管理應用技術》、《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稅收實務》、《會計綜合實訓》;院級精品課程有《ERP企業管理沙盤》、《管理會計》、《財務軟件操作》等;編寫專業教材有《新編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資產評估實訓教程》、《統計學》、《預算會計》、《初級會計電算化同步輔導應試指南》、《會計電算化實用教程》等;發表論文30篇,其中國家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獲得教學、科研成果獎勵15項,其中省級獎勵7項,國家級獎勵5項。
(三)專業建設成果分析
通過上述實踐教學模式的運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指導書經過三次修訂,已經定稿。會計專業2010年批準為院級特色專業,2012年批準為省級特色專業。會計專業教學團隊2010年批準為院級優秀教學團隊,申報的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正在審批中。
[1]麥海燕,麥海娟.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分段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運行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l2):100-102.
[2]侯麗平.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7):163-164.
[3]國鳳蘭.實施“三軌五線”促進應用型和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J].商業會計,2009,(7):66-67.
(作者單位: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為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學生實踐教學運行模式與策略研究》(20095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