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北京 100081)
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李建華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北京 100081)
新一屆政府把城鎮化的發展道路提升為國家戰略層面。而目前我國實際城鎮化水平并不高,與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文章擬通過對我國金融發展與城鎮化的相互關系文獻進行梳理,分析金融支持城鎮化的作用機制,找出我國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現有的金融體系、結構、產品及服務水平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存在明顯的錯位。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以及相關業態鏈條的協作配合和大力支持。金融支持首當其沖,金融的作用就是高效有序地實現資金融通,沒有金融支持的城鎮化是不可能實現的。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研究此進程中金融的支持問題,對穩步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最后文章提出從政策扶持、金融體系、服務范圍、金融產品、機構協同發展等角度構建健康有序的金融服體系有利于更好地支持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
城鎮化;金融支持;資金融通;金融發展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2012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城鎮化列入2013年六項工作重點,明確提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從此城鎮化戰略被提到了一個新高度,成為我國十八大之后最重要的發展問題之一。2013年12月中央專門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分析城鎮化發展形勢,明確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論述了當前城鎮化工作的著力點,提出了推進城鎮化的具體部署。城鎮化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推進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最可行的路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無論是從速度上來說,還是從質量上來看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2年,城鎮人口達到7.1億,城鎮化率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中國的城鎮化不僅使我國人民受益,而且世界的經濟和生態同樣也會受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率自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53.7%,名義上已經基本上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仍遠低于中等發達國家城鎮化率85%,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95%左右,美國97%,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的城鎮化仍然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內需。在大力促進我國的城鎮化過程中,不斷提升城鎮化建設內涵,不斷總結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的寶貴經驗,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城鎮化進程中給我國的啟示。做好城鎮化路徑的頂層設計及實施計劃路線圖,明確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更應該強調城市群、城市帶、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必然性以及農村城鎮化的重要性。要有效分析影響城鎮化進程中的關鍵因素,實體經濟與金融相互促進、相伴相生,伴隨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作為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的金融業,金融需求將是一個不斷產生、持續釋放的長期過程。新型城鎮化更追求質量和效率,更加重視城鎮化的核心與本質,也對資金融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提出金融新需求,而且中小城鎮建設、生態城鎮建設、衛星城、智慧城等所需資金需求也將明顯增加。在這一強勁推動力的促使下,如何適應城鎮化建設要求、不斷構建和完善新型城鎮化金融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是需要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
研究金融的發展與城鎮化關系,尤其是金融對城鎮化的支持力度、支持結構及水平,為金融機構能夠不斷地完善自身發展、提高服務效率、加大對城鎮化進程中的資金支持力度等方面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支撐與分析框架。為金融市場能夠不斷優化自身產品結構、融通資金能力及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更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盡管關于金融對城鎮化的支持研究在不斷地深入,并且得出的結論也基本上得到一致的認可,金融無論是從結構、密度上,還是從水平、質量上來說對城鎮化的促進都是明顯的,反之,城鎮化率的提高對金融的發展也有較大的提升作用。

圖1 金融體系的功能與城鎮化圖
金融促進城鎮化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全方位、多領域改革與發展過程。在充分認識城鎮化發展的趨勢、路徑和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把握好前瞻性和統籌性,不斷加快金融發展,完善金融體系,強化金融功能,更為高效有力地促進我國新型城鎮化轉型升級。
金融體系作為服務行業的龍頭,通過自身的中介作用實現資金的融通與資源的配置功能,通過金融機構的合理布局,實現金融業務及產品的不斷創新,通過對資金的集聚與分散來調配資金盈余。從而成功地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實現發現價格、風險管理、提供信息和激勵、流動性供給等功能,作用于實體經濟以促進城鎮化發展(見圖1)。
我國城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之快,國內學者對城鎮化進程的研究速度也緊跟其步伐。鄭長德(2007)主要從金融中介對城鎮化進程中各種生產要素的空間聚集的角度來論述金融的支持作用。汪小亞認為金融對城鎮化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現在城鎮化的三個起始條件上的作用力。陳愛莉特別強調商業銀行在金融支持城鎮化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發揮各種傳統信貸融資方式的作用、提高新型信貸品種的融資比例、利用BOT等項目融資和發展中間業務等方式,支持城鎮化的發展。
蒙蔭莉使用金融相關率真指標,運用OLS回歸分析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對1952-2001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金融發展與城鎮化發展的都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張宗益、許麗英用帶有控制變量的VAR模型對1952-2003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析,探討了我國金融發展的規模擴張、結構調整及效率變化三個方面與城市化水平的關系,證明了金融發展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黃勇、謝朝華采用結構化的向量自回歸模型,通過約翰森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我國銀行貸款和城市化建設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銀行貸款對城市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支持效應。鄭枚和傅強(2008)的研究發現,金融業的發展是影響重慶市城鎮化率的重要因素。陸岷峰和馬艷(2009)分析國外金融發展對進程的支持途徑。他們認為,在不同的國家呈現不同的特點。在法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利用了一切可能的途徑,主要資金來源有:市鎮稅收、國家撥款、銀行貸款、企業貸款、發行機構投資、發行長期債券以及基金投資等;在日本,用小量投資伙民間資本創造條件以吸引民間投資,同時將民間的資本和經營能力引入政府的投資事業,由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團體和民間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在韓國,通過設立國民投資基金,有效地吸引民間資本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開發銀行和商業銀行將國內吸收的存款按低利率貸給基礎設施企業。可見,在國外的城鎮化進程中,政府有效地運用各種金融支持手段,體現了資金主體的多元化,資金來源的多渠道及投資方式的多樣化,實現了城鎮化進程中資金供需暢通。
1.匱乏的金融支持體系下所引發的問題與挑戰
從目前來看,很多城鎮融資能力較差,金融基礎設施相對滯后,信用體系不夠健全,問題層出不窮。城鎮化建設中與民紛爭的現象屢見不鮮,官民矛盾不斷激化,造成一部分農民失去土地,在沒有一個健全、完善的金融系統以及社會保障機制的支持下,農民的基本生活無從保障會引發民生危機,進而造成矛盾,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型城鎮化建設失去了意義。導致這些制約性因素出現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城鎮地區的金融系統不完善、不發達。從這種意義上講,加快建設一個能夠全面支持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金融體系刻不容緩,要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金融的服務水平和質量。
2.城鎮化建設金融體系薄弱
城鎮化的發展周期長、資金量大、沉淀成本高,尤其是資金的需求大,沒有大量的資金來支撐,城鎮化也只能是個空中樓閣,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有一個服務周到、效率高效、設施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持。然而,從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建設來看,這套行之有效的體系仍然沒有建立起來,甚至要想在農村找到一家銀行都很困難,即便是到幾十里路以外的縣城,也是廖廖幾家。區域商業銀行數量更少,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更是少的可憐,在沒有這些金融體系的積極支持下,城鎮化建設就找不到輸血的機制,城鎮化建設也無法持續進行。
3.金融支持的手段單一
城鎮化自有的發展特點,決定了它的建設資金需求量較大,往往需要多種融資手段共同作用,協同支持。以往我國城鎮化建設資金大多來源于傳統金融機構銀行的信貸,形式過于簡單,缺乏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資機制。從融資的結構來看,主要依靠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比例偏低,與城鎮化建設所需資金來源多樣化需求不協調。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發展水平與金融市場發育水平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而我國的金融市場本身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與不足,不同類型金融市場不能夠發揮協同配置資源的作用。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孤立的工程建設,需要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以及相關業態鏈條的協作配合大力支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撐。新型城鎮化雖然不是大規模的土地開發,但相關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首當其沖的。完善住房、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城鎮公共服務政府財政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財政資金有限,而各地區政府財政實力存在較大差異,僅靠財政資金是無法滿足新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要求的。因此,城鎮化所需的金融服務體系需要全方位考慮和創新,要在積極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下,把充分合理利用社會民間金融放到重要位置,使其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的更為重要的資金來源,廣泛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創新合作模式,開創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各種金融需求,這涉及債券發行、股票融資、信貸投放、保險保障需求等各個金融子行業相關領域。此外,新型城鎮化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意味著金融業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還需努力適應新形勢、創新新產品,以提供新型金融融資支持服務。
伴隨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作為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的金融業,金融需求將是一個不斷產生、持續釋放的長期過程。新型城鎮化的轉變,對金融服務體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建設生態文明大環境下的新型城鎮化,不僅對中小城鎮基礎設施貸款提出金融新需求,而且對中小城鎮建設、生態城鎮建設的資金需求也將明顯增加。在這一情況下,如何適應城鎮化建設要求,構建有利于城鎮化建設的新型城鎮化金融體系,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值得認真研究。在具體操作層面,如何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快速適應,并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需求,助力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順利轉型,則是當下金融行業亟需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應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加強金融組織體系建設,擴大金融服務范圍
首先要從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上創新,探索建立政策性城鎮開發金融機構、城鎮基礎設施類金融服務機構,探索建立支持城鎮化建設的專門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持續擴大金融服務城鎮建設的范圍。積極開拓新型金融組織,加大傳統銀行金融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重點開創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布局,不斷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對于經濟發展相對欠佳的地區則可嘗試引入大型商業銀行、保險或證券企業等多種金融部門,在它們的協作互助之間打造多元化融資渠道,確保為落后鄉鎮地區提供更多方便、快捷又安全的融資渠道。
2.積極完善有利于金融體系建設的扶持政策
第一,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投資改制的金融機構。積極完善產業發展規劃,促進城鎮產業聚集發展,全面提高民營企業的經營水平與經濟效益,以此使更多的金融資金前來集中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
第二,極力扶持民營企業,并在稅收政策、人力資源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和支持,積極引進更多的金融企業,調動各種金融手段來為民營企業提供資金,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城鎮地區產業經濟的發展。
第三,積極吸引業務經驗豐富的金融部門前來入駐。可以在進駐門檻、稅收、監管、產品創新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支持,使其能夠充分服務當地經濟。
第四,積極強化國家行政部門的監督引導。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來集中研討編制具體的城鎮化建設方案;國家行政部門要積極主動組織促進城鎮化發展的交流座談會。以金融服務的需求為導向,以政府管理手段為有效杠桿,結合當地發展特色,努力讓金融機構接地氣,與當地實體經濟融資體系協同發展。不斷拓寬金融體系的直接融資比例,更要充分發揮和健全間接融資路徑。
第五,積極發揮財政的支持力度。積極優化財政分配制度,加大在一些建設周期長、收益慢項目的投資力度,積極調動預算資金引導作用的發揮,也可以通過貸款貼息以及稅收削減等措施來彌補信貸風險。積極支持與吸引各種類型的資本資金,例如,吸引中外合資、外商獨資等經濟形式前來投資,推動城鎮化建設。
第六,加強行政辦事效率,為城鎮化建設提供支持。國家行政部門需要在農業土地流轉以及審批方面給予更多的便利,減少繁瑣的程序與費用支出,以此來為投資創造良好機會,積極支持城鎮化建設。
3.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輔之以政府調節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在政府做好整體規劃設計后,要交由市場去運作。市場這只無形之手能夠通過公平競爭有效的調節和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調整當地的產業布局及有效的空間聚集效應,從而提高各個行業競爭力。因此,必須確立市場調節的決定性作用,減少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的干預。
4.積極有效地發揮區域性金融部門的作用
區域性金融機構是城鎮化難得的寶貴資源,必須要挖掘好,利用好。首先,要積極引導這些金融機構不斷優化法人治理結構、提升內部管理不平衡、拓寬服務渠道,努力打造成熟的業務能力,健全功能體制的現代金融機構。其次,要充分利用國內國外的兩種資源,要鼓勵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與外商資本前來投資,使內資與外資能夠充分融合,助力當地城鎮化建設。再次,要不斷地轉變思想觀念,大力引進民間資本,并逐步形成主導優勢,政府資本可以起到引導性或先導作用。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混合資本的整合實力。最后,要積極引導地方金融部門在業務方面的改革進步,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產品,突破傳統的融資模式。
同時,要積極鼓勵城鎮地區的農民自主創業,為一些具備創業能力的農戶提供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削減審批程序,積極支持農民創業,開拓地域性經濟產業,彰顯地方特色,為城鎮化建設營造地域文化氛圍,以此來帶動城鎮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另外也要積極支持農民的民間借貸,并對這些借貸流程等做出明確的規范制度,以此來實現對農村經濟的輔助發展。
在辦理集團業務方面,要首先將目光放在那些享有地域優勢的企業,例如,具有資源優勢、地理空間優勢、人力資源優勢等,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與適應市場變化能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屬于現代企業。在不斷的經營結構優化調整與科學的經營管理制度下獲得長遠的發展,多給予他們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毫無疑問不僅會促進金融機構的盈利,也會帶動整個城鎮地區的發展與繁榮,因為一個城鎮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實體經濟,各項金融事業以及社會公共事業才得以發展與繁榮。金融部門要利用各種方法和多種融資工具積極調動資本市場為這些實體經濟開拓融資渠道貢獻力量。
5.健全聯動機制,協同發展
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金融機構、社會資金力量以及國外資金要形成合力,協同發展。在各自撬動城鎮化融資的杠桿作用下,形成聯動機制,合力撬動。首先,政府部門要與金融部門形成聯動機制,金融部門要明確政府對當地城鎮化的總體規劃及推進進展,加強銀政合作,不斷拓寬合作的領域與渠道,做到發力的前瞻性。其次是政府各部門間的聯動,工商、稅務、規劃、金融監管、征信、信擔保等相關鏈條部門間的相互協調與配合。最后是金融機構間的聯動,金融產品的互通、大量資金的共同支持、擔保機構的增信等,多方共同搭建一個資融通的平臺,推動城鎮化的建設。
6.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
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是為了不斷滿足城鎮化進程中居民在金融需求方面的多樣化需求。金融機構應該不斷地深入基層調研,研發一些針對農戶特需的、個性化的金融產品,不斷拓展在資產管理、財務顧問、代收保險費、投資銀行業務等新型金融服務領域,滿足城鎮化進程中農戶的多樣化金融服務要求。金融機構要加大培訓力度,培養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豐富的理財規劃師和投資顧問師,重點幫扶金融基礎設施薄弱,居民金融意識不強的地方,探索一條既開拓業務又服務居民的金融營銷與產品創新機制。總之隨著國家城鎮化戰略的實施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已經如箭在弦,蓄勢待發,隨之而來的相關產業結構的調整、區域經濟的戰略部署、空間結構的再次聚集、人口城鎮化的消費提升,都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沒有金融在此過程中起到資金潤滑劑的作用,城鎮化建設是不可能實現的。金融支持體系與城鎮化體系二者必須互相整合,相互支撐。從而有力地帶動當地的工業、商業等經濟形式的快速發展與提升。為整個國家呈現一副新型城鎮化形象,從整體上改善農村生活環節,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帶動農業的發展與繁榮。
[1]鄭長德.中國的金融中介發展與城市化關系的寮證研究 [J].廣東社會科學,2007(3):12-18.
[2]江小亞.中國城市化與金融支持 [J].財貿經濟,2002(8).
[3]陳愛莉.論城市化建設與商業銀行發展 [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7).
[4]陸岷峰,馬艷.以金融支持推進中國推進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思考 [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
[5]趙崢.中國城市化與金融支持 [M].商務印書館,2011.
[6]郭新明.金融支持我國城市化戰略的政策思考 [J].西安金融,2004(9).
[7]伍艷.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J].經濟論壇,2005(2). [8]張宗益,許麗英.金融發展與城市化進程 [J].中國軟科學,2006(10).
[9]徐維祥.產業集群與城鎮化互動發展機制及運作模式研究 [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10]左雯.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建設與城鎮化推進協調互動發展研究 [J].經濟研究導刊,2010(32).
[11]王旭陽,李曉波,董小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 [M].經濟金融出版社,2009(12).
[12]Wyn Grant,Anne MacNamar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ers and farmers:An analysis of Britain and Ireland [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6(4).
[13]Mike Devaney.Local characteristics,contestability,and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rural banking:A market study [J].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5(3).
[14]許婷婷.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 [J].經濟與管理,2013(4).
(責任編輯:HLT)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LI Jian-hua
(School of Finance,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The new government enhanc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ization to a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But compared with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the current level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s not high and there is still a wide gap.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financial support,so the paper combs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how finance supports urbanization and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challenges appeared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Existing financial system,structure,product and service levels have obvious dislo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The new urbanization projects are not isolated,but rather a systematic project,they need the suppor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different industries,and collaboration with relevant formats chain.Financial support to bear the brunt of urbanization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efficient and orderly financing.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urbanization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studying the issue of financial suppor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teadily promoting urbanization.In the last part,the paper suggests that viewing from such aspects as policy support,financial systems,services,financial products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to build a healthy and orderly financial services system so as to better support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Financial support;Financing;Financial development
F830.34
A
1004-292X(2014)10-0102-04
2014-05-29
李建華(1976-),男,北京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