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嫻++++林英
職業病危害因素對胎兒有何影響?孕期保護應重點做好哪些工作?在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長期從事女職工勞動保護研究的北京市勞動衛生職業病研究所陶永嫻研究員、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所副主任醫師林英,結合《職業病防治法》及其《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等配套規章,作了介紹。
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的重點是經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四期”勞動保護,其中孕期又是“四期”勞動保護工作的重點。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影響
據有關研究估算,我國每年有20萬~30萬肉眼可見的先天畸形兒出生,加上出生后經過一段時間才顯現出來的先天缺陷,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萬~120萬人,約占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其中最常見占第一位的是先天性心臟病,每年約有22萬例;其次是神經管畸形,每年約有10萬例;第三位是唇腭裂,每年約有5萬例。另外,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0~14歲兒童智力低下平均總患病率約為1.2%。先天缺陷的原因較復雜,可以是近親結婚、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等遺傳原因;或放射線、感染、母體代謝不平衡、藥物及其他化學物質等環境因素;還有60%~65%是原因不明的,其中包括工作場所存在的放射、化學等物質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可見,做好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對保障后代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孕前期是敏感時期
孕期為適應妊娠的需要,機體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子宮增大,體重增加,能量消耗加大,新陳代謝、心率加快,總循環量增加,心臟負擔加大、氣體交換增加,肺通氣量加大。如果女職工孕期在有毒有害環境中工作,吸收的有害物質就要比未孕女職工多。更重要的是妊娠后,從受精細胞第四天進入子宮腔,經6~7天著床,至第三周時進入胚胎期,在發育的第二個月末是主要器官的形成期,這一段孕前期是胎兒對毒物最敏感的時期。
從妊娠到分娩如不加以保護,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有:自然流產、先天缺陷、低出生體重、新生兒或圍產兒死亡等。自然流產分為臨床可識別的,以及臨床未能識別的自然流產(或稱亞臨床自然流產、或早早孕的丟失)。自然流產大多發生在妊娠早期,特別是妊娠12周之前最高。先天缺陷是指新生兒在出生時,機體就已存在的缺陷,這種缺陷既包括形態上的異常(如無腦畸形、脊柱裂等),也包括細胞、染色體和分子的異常。
孕期勞動保護工作的重點
孕前期勞動保護
為獲得高質量的新生兒,配子必須健全。工作中接觸具有性腺毒性作用物質的女工,生殖細胞有可能受到損傷,一旦妊娠,胎兒發育會受到影響。因此,應做好以下受孕前的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
已婚待孕女職工,禁忌從事鉛、汞、苯、鎘等作業場所屬于《有毒作業分級》標準中第Ⅲ、Ⅳ級的作業。
患有射線病、慢性職業中毒、或近期內曾有過急性中毒的女工,暫時不宜受孕,須經治療痊愈后再懷孕。
從事鉛作業的女工,由于鉛被吸收入血液后,可蓄積在骨骼中,當食物內缺鈣或體液酸堿度改變時,骨內的鉛又可隨骨鈣轉移入血液,使血鉛濃度增高。因此,接觸高濃度鉛的女工,或以往曾從事過鉛作業目前已經脫離者,即使沒有鉛中毒的表現,最好也要經驅鉛試驗后,再決定可否懷孕,即應進行有計劃的妊娠。
對接觸某些可能具有性腺毒性作用物質后有過兩次流產史以上的女工,當獲得生育指標后,最好暫時脫離有毒有害作業。
對已婚待孕的女職工,應積極開展妊娠知識、優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咨詢,使其能選擇適宜的受孕時機。
為防止神經管畸形,我國有關政策規定免費向孕婦提供在孕前、后各3個月服用葉酸,對此企業與用人單位應大力宣傳,讓每位孕婦都能服用。
孕期勞動保護
孕期勞動保護對于保護母嬰健康,預防先天缺陷,保證胎兒質量,降低圍產期死亡,防止流產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應做好以下孕期勞動保護工作:
首先,婦女在妊娠13周內(最好在孕2個月左右)應進行早孕檢查。其重要性一是確定妊娠是否正常及懷孕的周數;二是盡早發現不宜繼續妊娠的情況;三是可有計劃地監測孕期疾病。
第二,妊娠早期要及早脫離有毒有害作業。女職工在孕期應當禁忌以下勞動范圍:一是作業場所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內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環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二是從事抗癌藥物、己烯雌酚生產,接觸麻醉劑氣體等的作業;三是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質的操作,核事故與放射事故的應急處置;四是高處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高處作業;五是冷水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冷水作業;六是低溫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低溫作業;七是高溫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的作業;八是噪聲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的作業;九是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十是在密閉空間、高壓室作業或者潛水作業,伴有強烈振動的作業,或者需要頻繁彎腰、攀高、下蹲的作業。
第三,要堅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孕期保健指導、孕期生活指導、孕期勞動制度的合理安排。女職工在孕期不能適應原作業崗位勞動的,用人單位應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夠適應的勞動;對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用人單位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安排夜班勞動,并應在勞動時間內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懷孕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
第四,如出現妊娠反應、妊娠嘔吐、貧血、先兆流產、浮腫、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下肢靜脈瘤等,應及時就診并根據醫囑進行處理。
重在落實主體責任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十二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對用人單位遵守本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因此,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是女職工勞動保護執法主體。此外,各級工會與婦聯組織應充分發揮群眾組織監督作用,維護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的正當權益。各企業與用人單位是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的責任主體,應當將女職工勞動保護納入企業日常工作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女職工保護管理機構,針對女職工特殊的生理特點,制定并完善各項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規章制度,落實各項女職工勞動保護措施。
做好并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關系到提高我國人口素質,促進民族興旺發達。未來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的先天身體素質是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所以,加強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意義重大,希望大家都來重視女職工孕期勞動保護工作。 編輯 邊 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