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利 裴雷
隨著基礎教育由注重規模擴大、數量增長向以質量提高為中心的發展方式轉變,對校長的素質提出了更加專業、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校長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培訓教學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研究校長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實踐工作,不斷探索總結校長培訓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
校長培訓創新針對性實效性當前,隨著教育的發展,我國基礎教育正在由注重規模擴大、數量增長向以質量提高為中心的發展方式轉變。由此,對校長素質提出了更加專業、更加嚴格的要求。然而,我們的一些校長,由于長期以來習慣于經驗性管理,專業化程度還偏低,還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培訓者必須在研究校長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校長培訓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增強校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與時俱進,培訓觀念要不斷革新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各種先進教育理念、教學觀念不斷涌現。培訓者應該不僅是先進理念的傳授者,更應是先進理念的學習者、踐行者;不僅需要掌握先進的培訓和管理理念,還必須掌握新課改所提倡的教育教學新思想,并在校長培訓工作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組織管理過程中加以充分理解和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校長培訓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按需施教”“與時俱進”和“改革創新”,才能展現其應有的魅力和吸引力,才能真正促進其繁榮和發展。
二、統籌規劃,培訓內容要推陳出新
校長培訓工作的階段性、連續性,通常要求同一培訓對象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如果培訓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毫無創新,那么培訓就是機械的、重復的、毫無意義的培訓,勢必會失去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培訓內容設置上既要科學合理,又要不斷推陳出新。
首先,要按需設置培訓內容。具體體現在:一是要考慮不同培訓類別的需要,如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與高級研修,其培訓目標不同,培訓內容的設置也應不同。二是要考慮校長不同崗位的需求,如教學校長培訓同德育校長培訓的側重點不同,培訓內容當然不同。另外,還要考慮校長自身發展的不同層次需要。校長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其自身專業發展的起點也處在不同的層次水平上,其培訓需求是不同的,那么除了設置通識性培訓內容外,還應設置針對性強的專題性培訓內容。
其次,教學內容要“高”“新”“精”“寬”。“高”,即要高起點;“新”,即要技術把教育前沿理論和最新成果融入培訓內容之中;“精”,即要精選教學內容;“寬”,即要范圍寬。只有這樣設置培訓內容,才能讓學員感覺培訓次次有不同,年年有新意,步步有提高。
三、積極探索,培訓形式要整合創新
單一的培訓形式容易使學員感覺培訓枯燥、乏味、形式化,影響其參訓積極性,從而導致培訓質量下降。因此,應該打破長期以來單一的集中辦班的培訓形式,采用靈活的學員自學、專家專題講座、小組研討交流、教育考察、學員自我診斷反思等多種培訓形式。同時,還要積極開拓新的培訓形式。例如在校長培訓中,我們嘗試采用了“參與、分享”式培訓。在“參與、分享”式培訓中,通過調研讓學員參與教學設計,實現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之間的對話;通過問題反饋、專家解答,變學員被動培訓為主動思考,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到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來,實現學員與專家之間的對話,通過學員自學,小組研討交流,讓每個學員參與專題研究,分享各自在學校管理和學校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實現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對話。正是這種交流與對話,參與與分享的靈活方式,為培訓者與專家、專家與學員之間搭建了一座信息交流的平臺,大家都能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各種見解,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進而凸現了“學員本身就是培訓資源”的現代培訓理念。
另外,我們還應努力結合本地校長培訓實際需要,研究探討開展校長異地掛職鍛煉、遠程網上培訓及以專家(校長)論壇形式的專題研討等培訓形式,并加以創新完善。只有培訓方式有機整合,不斷創新,才能增強培訓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吸引力,才能讓學員真正參與到培訓學習中來,從而使其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四、科學規范,培訓管理要重在求新
校長培訓工作要想最終取得良好成效,還離不開科學有效的培訓管理方法和策略。因此,在抓好常規性培訓管理的同時,還應不斷借鑒先進管理理念,創新培訓管理模式。例如,在校長培訓班上,為了貫徹過程性管理先進思想,我們采用了“任務驅動”式培訓模式,努力實現培訓管理新突破。“任務驅動”式培訓模式,即給學習者設計一些問題,并要求其按一定的要求完成任務,學習者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必要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技能。它是目前培訓領域較為先進的策略。它通過培訓達成培訓者的目標,通過任務的完成讓學習者學到相關的知識并提高能力。在培訓中,我們在幾個方面滲透這種培訓新策略:在培訓前,我們參閱了大量資料,精心編輯學員自學材料,提出具體的學習內容和任務,使學員學有方向、學有目標。在培訓過程中,又把培訓目標轉換成具體的培訓任務,并把各階段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學員結業考核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自學階段,要求學員初步開展本校管理與發展的自我診斷活動,并提交個人自學作業,小組提交小組自學成果匯報材料和小組研討交流記錄;專題面授時提出具體學習要求;教育考察后要撰寫教育考察報告;整個專題學習結束后,學員要進一步修訂并完善本校總體改革方案或本校管理與發展診斷報告;在學習的最后階段,學員要參加專題全省統考。由于學員明確了培訓目標和學習任務,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得到了較好的調動。通過任務驅動”式培訓模式,抓好培訓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規范整個培訓管理流程,使培訓工作組織嚴密并具有科學性,從而使培訓收到實效。
總之,校長培訓工作是一項戰略工程,它關系到校長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校長培訓工作又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在宏觀上有科學規劃,也需要在微觀上使其總體目標得到具體體現,細化為具體任務,并予以落實。我們培訓者應該在先進的培訓理念指導下,抓好培訓管理這一核心工作,使參訓學員感受到培訓內容豐富多彩,有吸引力;培訓方式不拘一格,有新意;培訓過程環環相扣,有創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員參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確保培訓實效,真正提高校長培訓工作質量,培養出一支高素質、高能力的校長隊伍,促進本地教育事業健康、蓬勃、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天升.中小學校長培訓管理的探索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0,(24).
[2]董宏華.中學校長培訓模式的新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5).
[3]王雁茹.對加強中小學校長培訓實效性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6).
[4]劉冬梅.需求的校長培訓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論叢,2011,(04).
[5]安曉靜,安瑩瑩.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訓的現代轉型[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