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思政課是對高職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中居于核心地位,發揮著政治導向、思想教育、知識涵養、人文精神教育和方法論熏陶的基本作用。
高職思政課教學育人功能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對高職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職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合格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思政課教學在實現這一目標中居于核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本文認為有以下五個基本方面。
一、政治導向功能
高職思政課作為向高職生傳播黨的指導思想和國家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具有明確的政治導向功能。其主要體現為增進高職生的政治認知和政治認同,激發他們的政治熱情,使他們逐步形成正確的政治觀點、政治立場以及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等,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生活中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在信息化、多元化的時代,多種思潮相互交融,人們在主張個性獨立、關注自身利益的過程中極易出現人性異化、價值觀錯位和物欲膨脹等現象,學生的“主體中心化”和意識形態的“懵懂困惑”,再一次對高職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考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生態環境,“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便成為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政治立場。教學中,我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思政課教育教學,通過課程內容的教學,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自覺形成三個自信,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激勵學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刻苦學習,將來積極投身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中,逐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思想教育功能
高職思政課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是通過課程內容的教學,提升高職生的精神品位,豐富其心靈世界,使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生活理性告訴我們,一個缺乏理想信念的人,常常只能受本能驅使,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從而無法獲得真正的心靈自由。而一個心中有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園完整的人,則會感到充實有力,心有所依,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態度樂觀,思想行為積極向上,人格完善,個性和諧,意志力頑強,面對人生的任何境遇都能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和一顆高尚的心靈,并能真正獲得一種心靈的自由和解放。因此,我們充分發揮高職思政課的思想教育功能,倡導在塑造人格的過程中突出學生人生理想信念的構建及其重要性。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教學中,我們結合課程性質和學生思想實際,把人生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確定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并引導學生在系統掌握其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歷程中,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堅定理想信念,以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高昂的革命斗志、科學的思維方法,積極求索,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限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統一起來,樹立崇高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知識涵養功能
高職思政課的知識涵養功能,就在于通過教育教學向學生傳播政治、經濟、道德、法律、哲學、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掌握與自身生活、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相聯系的系統科學知識,使學生發展出其它課程所無法培養的政治是非感、敏感性、鑒別力和思想的深刻性等能力以及正確的政治行為方式,具備將來從事祖國現代化建設第一線工作應有的熱情、品德、素質和職業能力,從而在今后復雜的社會事務和社會思潮激蕩中能夠保持正確而又清醒的頭腦。
眾所周知,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但絕不只是人才的科學文化素質的競爭,而是人才的綜合素質的競爭,而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起著主導作用,它好比人的靈魂,是一切活動的主宰,決定著人們行動的目的和方向。從實際生活來觀察,一些人就業之后發展緩慢甚至遭受大的挫折、失敗,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上,而大多是出在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不高上。因此,我們充分發揮高職思政課的知識涵養功能,教育和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品學兼優、德才兼備、以德為首、成人成才。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教學中,我們從高職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幫助高職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和遵紀守法觀念,使高職生在面臨多元價值選擇時,能夠自覺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并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為他們將來從事祖國現代化建設第一線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基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人文精神教育功能
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其實質是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核心是如何做人。高職思政課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就是通過教育教學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他人、社會和集體的關系,成為有理想信念、有社會責任感,具備人文關懷的人。
目前,高職開設的思政課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教育內容。無論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學說,還是毛澤東的立志“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光輝思想,鄧小平的“讓中國人民富起來”的偉大理論,都貫穿著一個核心內容,就是使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這些理論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都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寶貴資源。教學中,一方面,我們把課堂上經濟、政治、道德、法律、歷史、文化等知識的介紹,演繹成為學生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境遇的觀察和體驗的素材,激勵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另一方面,通過對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的講解,讓學生深刻理解革命的不易和歷史的滄桑,培養他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同時,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讓學生的人文情感得到升華和強化,并將這一情感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一種優秀的學習生活習慣。從而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自然、他人、社會的關系,引導他們向真向善向美。
五、方法論熏陶功能
方法論屬于哲學的范疇,是指人們在一定世界觀指導和支配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高職思政課課程中滲透著豐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知識,其教學不僅要向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原理,而且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實際,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教育和指導,啟迪學生思考和探討有關人生價值、理想信念、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以及帶有共性的思想疑慮和困惑,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回答。因此,高職思政課的方法論熏陶功能,就是幫助學生通過思政課的學習,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譬如,在《基礎》課教學中,教育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分析方法,正確看待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權利與義務、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等的關系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在《概論》課教學中,教育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正確分析與應對當代西方國家制造的所謂“中國威脅論”;用辯證的觀點,正確分析與看待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必要性,堅定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同時,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把書本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的互動比較中,真懂、真信、真學、真用馬克思主義,等等。實踐證明,學生普遍認為,思政課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高職思政課教學的諸多育人功能的發揮,是一個整體效應,其五個主要功能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不能片面強調某一方面而忽視其它方面。盡管高職思政課教學的育人功能的研究尚需深入,但實踐證明,它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觀,增強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和人文素質,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以便使其在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邱柏生.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04).
[2]張之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育人功能研究[J].科教文匯,201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