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石華 甄燕妮 王國啟
西南地區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是中國西南門戶,地理環境特殊、轄區面積大,有30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形態多樣,民族宗教問題突出,地區的部分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虔誠,歷來是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分裂、顛覆的重點地區。故對西南地區宗教問題進行了探析。
西南地區宗教概況宗教問題宗教工作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是一個社會實體;它既是人們的思想信仰問題,又是社會政治問題。不僅它本身有復雜的結構和功能,而且與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并總是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歷史和現實的矛盾相交錯,與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緊密聯系在一起。
西南地區面對東南亞是中國西南門戶,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區,邊防線長,而且民族眾多,尤其是在邊境地區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宗教問題突出,歷來是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分裂、顛覆的重點地區。歷史經驗,搞好地區民族宗教問題是地區對外斗爭的關鍵問題,是實現邊境地區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的重要保證,是邊境地區穩定和發展的政治基礎。
一、西南地區宗教簡況
西南地區轄云、貴、川、渝和藏五省市區,屬多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分布較廣,民族、宗教問題較為復雜。本區是一個多民族地區,除漢族以外,還有彝、苗、白、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跨境民族20多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大都遺存著原始宗教信仰,同時,受外來宗教的影響,有的少數民族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從西南地區整體情況開宗教信仰特定呈現出種類繁多,內容繁雜,形式多樣的格局的形式。
我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由于所處的自然環境較為惡劣,加之經濟社會發展十分落后,因而宗教對這些民族的發展產生了特別深遠的影響。絕大多數群眾信仰宗教,而且信仰程度十分虔誠。
極少數分裂分子利用宗教迷信活動的手段,欺騙不明真相的信徒,以傳播宗教思想為名,實行民族分裂活動。一小撮極端分子在境內外反動勢力的支持下,借用宗教力量在群眾中的影響,到處制造騷亂和恐怖事件,嚴重威脅國家主權和社會穩定。
二、西南地區存在的民族宗教問題
1.宗教與貧困問題相交織。西南地區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不僅地處經濟相對落后的西南部,地理環境特殊,農業基礎薄弱、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信教群眾多集中的地區,往往也是經濟文化發展較落后的地區。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在深山峽谷之中,以原始耕作為主,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嚴酷的自然和生活的艱辛,使有的少數族把希望寄托于來世。這就要求我們在當地的脫貧致富、社會穩定工作中,既要利用和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又要慎重解決宗教問題,防止其對人們經濟生活和社會穩定帶來的巨大破壞。
2.宗教的國際性。西南地區與越、老、緬和印等國接壤,邊界線總長約6千多公里,宗教在這些東南亞及南亞國家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各民族的原始宗教外,還有穆斯林、佛教徒等,其中,緬、泰、老是傳統的佛教國;天主教、基督教不僅在越南是重要的宗教之一,而且在緬甸北部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境外的宗教狀況,使地區處于宗教國際性氛圍中。
三、做好西南地區宗教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宗教信仰復雜,使得民族宗教問題相互交織,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縱橫交錯,十分復雜。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民族利益、民族感情和民族團結,很可能造成矛盾的激化。
針對西南地區宗教的特點,以及宗教因素對西南地區民眾的影響,要加強對駐地機關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只有在全面、深刻地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礎上,才能認真地加以貫徹,才能做好西南地區邊防的安全穩定工作。
1.深刻理解和認真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認真做好西南地區安全穩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要全面正確地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努力使廣大信教群眾在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統一、促進社會和諧等重大問題上取得共識。
要堅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犯罪,確保宗教活動規范有序進行。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幫助和支持各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使信教群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下最大限度地團結起來。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原則。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概括起來,就是“兩個要求”和“兩個支持”。“兩個要求”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
中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鴉片戰爭以后的一百余年的歷史上,中國的天主教、基督教一直被外國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所利用、所控制,處在一種殖民狀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天主教和基督教通過反帝愛國運動,實現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自治、自傳、自養,成為中國教徒自辦的宗教事業。現在,獨立自主、自辦宗教已成為中國各宗教處理對外關系的一項不可動搖的原則。不排除與世界各國一切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在平等基礎上的友好往來,能促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2.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密切黨群關系,加強團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駐地機關在一貫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形成的優良傳統。
西南邊疆與周邊多國家接壤,是保證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屏障,又是抵御西方敵對勢力和境外民族分裂勢力的前哨陣地。緊密地依靠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是我黨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是我黨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密切與少數民族地區各族人民的關系,依靠各族人民的支持與幫助,是駐少數民族地區機關能夠長期生存和完成黨賦予各項戰斗任務的保證。
參考文獻:
[1]鄭汕,趙利峰.邊防民族宗教概論.
[2]楊正春,鮑忠榮.西南地區邊防民族宗教概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