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保成
通過對加拿大職業教育體制和機制、社區學院辦學特點的詳細分析和深入研究,總結并提出了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一些意見與建議。
加拿大社區學院辦學特點啟示借鑒2012年5月5日至6月1日,我有幸參加了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組織的“高職院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簡稱VELT項目)赴加拿大的考察學習。通過聽取加拿大社區學院協會(簡稱ACCC)專家關于對加拿大教育體系的介紹、VELT項目領導力專題講座,參觀考察卡莫森學院、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尼亞加拉學院、新斯科舍農學院,特別是集中在薩斯喀徹溫應用科技學院(簡稱SIAST)進行為期兩周的培訓和研修,全面了解了加拿大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目前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明晰了社區學院的體制、組織機構、管理和運行機制,對專業建設、質量控制、職業教育以學生成才為中心的價值觀、與企業和社區密切聯系并服務社區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理——實”一體和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特點有了深刻的認識。
一、加拿大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和機制
加拿大是聯邦制國家,實行聯邦、?。ǖ貐^)和市三級政府制度,1867年聯邦憲法規定教育為各省管轄。因此,各省都設有教育管理部門并制定了符合各省情的教育法律、法規。省政府對職業教育實行宏觀管理,具體職能部門為各省的教育部或高教部。高等職業教育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大亮點,社區學院起著引領作用,形成了以就業為導向、學生為中心、能力為本位、工學交替為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在辦學形式上,采取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普通和繼續教育相結合、全日制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理論和技能教育相結合。學校和企業雙向介入,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高技能勞動者和技術應用型人才。
公立的職業院校運作與管理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社區學院的管理分為外部和內部管理兩部分。外部主要以省教育部的宏觀管理和非政府組織的影響。以薩斯喀徹溫省為例,教育部制定職業技能、類別、總體教育三大標準;非政府組織或其他教育服務機制主要是學院雇主理事會、行業協會、企業協會、社區學院協會(ACCC)等對職業教育的影響。其中(ACCC)在職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為各省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省高校提供相互間的協調、游說政府支持并影響政府撥款、構建信息平臺及進行教育政策研究、開發國內外市場和提供其他服務等,在國內和國際場合上,是加拿大140多所公立社區學院、研究院校、大學學院和技術學校的代言人,統領著加拿大社區學院的發展。內部是由董事會和一些自治組織來管理并對省教育部負責。省政府法規中規定,每個學院董事會成員不少于12人,不多于20人,成員由內外兩部分人員組成,內部主要由學生、教學、行政和后勤人員組成,校長原則上是董事會成員,但不具備投票權。學院董事會的主要職責是為學院確立發展目標、制定有關政策;聘任院長并對院長進行績效考核;籌集辦學資金;研究決定學院的重大事項;監督學院的戰略方向及事業發展,確保公共資金在教育方面合理使用,保證其更好地培養學生和為社會、社區服務等。董事會不參與學院日常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院長負責并具有高度的自主權。外部主要由能夠代表社區利益、反映社區需求、關心和支持學院發展的行業和企業名流、教育專家、社會高層代表組成。另外,還有由校長任命或指定的專業咨詢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專業和課程建設與開發,參與制定和修訂專業培養方案,提供現有和未來可能有的社區、市場、行業需求和其他需求的培訓項目,協調學院與政府和社區的關系等。
二、加拿大職業教育的辦學特點
1.政府賦予了學院法定辦學的自主權
董事會成員由政府任命和選舉產生組成,董事會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權。校長由董事會聘任,負責學校的運營及日常工作,對董事會負責并匯報工作。政府與學院沒有強烈的依附關系,政府賦予了學院法定辦學的自主權,學院有權決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可根據社區和雇主的需要,自行設置專業和開發相關課程,可以自行決定人事(干部)聘任和解聘。卡莫森學院雖然是公立的學校,但對于學院的資產擁有絕對的使用、租賃的權力,可自由支配固定資產的創收收益。
2.管理服務體現以人為本
河谷學院服務理念是“以學生為本”,體現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途徑和任何階段”為學生服務。學院與學生是伙伴關系,體現在學校研究重大事務決策時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機會和平臺??瓕W院專門設立殘疾人資源管理部門,給予考試可延長考試時間、讀試卷、代寫試卷等幫助;對于聽力障礙的學生上課允許錄音、錄像,便于課后整理材料。
3.辦學質量放首位
卡莫森學院的人才質量工程是一個比較完善的系統,有政府評估體系,有學院教學質量評審標準、學院課程開發委員會、課程評估和更新委員會、教學理事會、專業咨詢委員會等標準和制度作保證。
4.師資隊伍重培養
社區學院對職業教育教師的任職資格有嚴格的規定,一是基礎學科的教師必須具備學士以上學歷和強的教學能力,專業課教師必須具有5年以上的企業、行業背景,且都是通過嚴格的考核擇優錄用的;二是隨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知識和技術不斷更新的需求不斷培訓;三是鼓勵社區學院聘用兼職教師并建立專兼結合的隊伍;四是實施聘用制,終身制教師數量很少。因此,為了教學需要,社區學院一般都設立了自己的教師培訓中心。(SIAST)的師資培訓上已經形成了專業化的運行機制,有詳細的培訓規劃、培訓項目、培訓形式、經費預算等,培訓內容針對新任教師、老教師、兼職教師分別設計了不同的主題。
5.就業導向設置課程
(SIAST)在辦學形式上采取了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職前和繼續教育相結合,全日制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共開設185個專業,其中學分制專業159個,學徒制專業26個。在課程類別上開設證書(1年制)、文憑(2年制)、學徒制(2~4年)、高級應用證書(6周至1年)、基礎教育、本科學位等六類課程,為不同就業需求和不同教育基礎的大學生、高中畢業生、在職和失業及退休人員、家庭婦女等提供服務,學習方式可通過在校全日制,也可在家通過遠程在線邊工作邊學習??瓕W院還開設直通車項目,讓合格的學生在學院畢業后直接進入維多利亞大學或本省大學進行對口專業的第三年學習,從而使學生既有實踐動手能力,又有市場認可的大學文憑,提高就業競爭力。endprint
6.緊貼市場需求育專才
卡莫森學院辦學經費的20%都來自行業企業的資助,學院完全按照市場的需求設置專業,做到市場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專業人才;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課程,按照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課程教學內容;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多數來自企業,同時不少學生畢業設計產品也能夠直接用于企業生產。
7.產學與服務有機融合
(SIAST)幾乎所有專業都有社區行業企業的參與,行業企業委托培養、企業技術專家到學院兼職任教、校企聯合技術開發、行業企業向學院提供實訓實習設備、接受學生實習等多種形式。學院還非常注重實訓地基建設與經營雙重功能的發揮,既服務社區又經營創收,經營收入可支付實習費用和持續發展。
8.人才國際化突發展
社區學院采用國際化的教育模式培養面向世界的國際化人才,大多數學院設立了國際項目部,負責通過各種方式同世界各國教育部門、經濟部門的溝通聯系,招收留學生和培訓生,爭取國際教育資源和市場份額,派遣教師或技術人員去國外講學或培訓等形式多樣的國際化模式。如專業——按國際標準培養人才;教學內容——按國際化的課程標準、內容組織教學活動;教學團隊——要求教師要有國際視野和經歷,不單是招國外的教師;學生——組織學生走出國門,國外的學生到加拿大學習;教學環境——在設施、管理和服務上與國際水平看齊。
三、加拿大社區學院辦學對我們的啟示
1.建立董事會、理事會制度
加拿大職業教育董事會制度充分調動了政府、行業、企業、社區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了辦學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同時也廣泛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為社區學院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在堅持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的同時,可建立董事會、理事會等多種形式的議事制度,形成多方參與、共同建設的運行機制,增強辦學活力。
2.加強校企深度合作
卡莫森學院讓合作協調組織中的行業、企業代表直接參與學院的重大決策,從行業、企業的各個層面架起了一座座暢通且有效的校企合作的橋梁,起到了培養和建立學院與行業、企業相互信任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利益共同體、調動行業和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積極性的作用,使校企深度融合。我們在借鑒上述經驗的同時,根據我國的國情,可以讓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減免或抵扣一部分稅收來進一步調動企業參與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
3.增強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理念
卡莫森學院、范莎學院給予教師絕對的學術自主權,給予學生寬松的教學環境和熱情周到的服務,給予弱勢群體細致入微的照顧與幫助,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國,本科選擇的是適合教育的學生,高職是探索適合學生的教育的選擇模式。由于職業教育學科地位低下,導致其社會地位低下,造成生源質量較差,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加強文化育人,體現人文關懷,加強內涵建設,提供豐富的資源和以人為本的設施服務,樹立變“補短教育”為“揚長教育”的理念,做到教書育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職院校。
4.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
卡莫森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中的主要部分由省教育部制定統一標準,省社區學院協會一致認可,委托第三方測評,結果與政府撥款掛鉤的經驗,將對我國高職教育建立和完善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估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5.強化高職教育的區域性
卡莫森學院立足社區,服務社區,將“緊密結合社區”作為學院發展戰略四大支柱之一,專業開設與否,如何開發課程都來自他們所服務的社區和行業的需求和期望。(SIAST)幾乎所有專業都有行業和區域企業的參與。這種立足社區、服務社區的發展思路,對國內高職院校面向區域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辦出特色,體現我國職業教育的本質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6.立足類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目前對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始終處于高等教育的非主流和尷尬境地,社會地位低,生源質量差。為了適應國家發展的轉型升級,在立足類型的前提下,應盡快科學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給予職業教育的學科地位,使得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既有獨立的發展通道,又能相互打通,互相銜接,解決高職教育“斷頭路”問題。
參考文獻:
[1]俞仲文.職業教育頂層設計N個建議[N].中國青年報,2013-11-4(11).
[2]姜大源.提高現代職教體系學科地位[N].中國教育報,2013-10-1(5).
[3]黃華.高職院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戰略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1,(22):45-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