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 張偉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面向建設應用科技大學的轉型過程中,借鑒國外應用科技大學的豐富經驗,無疑有利于我國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以德國、荷蘭、芬蘭、瑞士四國具有典型性的應用科技大學作為分析對象,比較上述四國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現狀、組織和運行結構、優勢特色等,分析其異同,揭示其啟示,以期為我國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應用科技大學發展現狀組織結構目前,應用科技大學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德國、荷蘭、芬蘭、瑞典等歐洲國家,應用科技大學已經成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國家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狀況不同,其主要目的可以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還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外應用科技大學迅速發展,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對我國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一、發展現狀
德國的經濟能夠如此迅速的發展,無疑得益于職業技術教育,其中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n,下面簡稱FH)在德國高等職業教育中成為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FH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其辦學方針是“理論與實踐緊緊結合,學校與企業密切聯系”,著力培養一系列工程師。比如,應用型工程師、企業型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現場工程師等,它的培養任務是為企業職業崗位群開發人力資源。德國現有FH200余所,學生數突破40萬,相應FH的育才措施也十分完備,自創建以來,就顯示出了極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已成為培養技術創新人才的搖籃,從FH畢業的學生正在德國的社會經濟和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德國社會中大部分企業經濟師、信息技術人才和社會教育工作者都是由FH培養出來的,FH已經成為德國高等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FH已和大學一起成為德國高等教育的兩大支柱之一。
荷蘭由于地少人多,人口密度極高,是歐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因此必須發展知識經濟,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簡稱HBO)促進了荷蘭經濟的發展,使得這一小國競爭力始終排在前列。經過上世界80年代的合并,荷蘭應用科技大學數量明顯減少,但是學校的綜合性明顯增強,在校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已經超過普通大學在校生的規模,在荷蘭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數達到了60%以上。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離不開荷蘭各界的重視,他們認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樣重要,沒有優劣之分,社會各階層十分重視社會文化氛圍,使得荷蘭應用科技大學和普通大學一樣受歡迎,從應用科技大學畢業的學生失業率較低,工資水平卻不低,這也是許多學生愿意上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的原因之一。
芬蘭應用科技大學(芬蘭語簡稱AMK)創辦于上世紀90年代,它的建立形成了與普通大學共同發展、互相補充的雙元格局。芬蘭在2003年通過法律,明確了應用科技大學的使命和地位。目前芬蘭共有應用科技大學27所,擁有在校生14萬余人,這一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芬蘭人口稀少,總人口只有540多萬,但平均每20萬人就有一所應用科技大學,足見芬蘭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迅猛。
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形成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傳統大學的發展滯后,難以適應產業發展要求和技術進步需要,因此對應用研究和技術轉移需求強烈;其次,是人才缺乏,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缺乏,難以滿足傳統行業以及高新技術行業中對人才的需求;再次,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需要,歐洲國家高等教育體系轉軌與學歷互認的需求。
二、組織和運行結構
1.德國亞琛應用科技大學
成立于1971年的德國亞琛應用科技大學是德國規模最大的應用技術大學之一,它也是德國同類大學中最好的大學,它擁有自然科學教研中心、研究開發中心、技術轉化中心,其中的工程專業在德國同類大學的排名中穩居第二。現學校學生數達到一萬多名,其中國際學生占到了21%。學校擁有教授240名,教職人員共450名。設有12個系共30多個專業,還擁有200個實驗室及車間。由于亞琛應用科技大學具有較好的教學與科研能力,得到社會各方的大力資助,這其中包括聯邦政府、州政府、歐盟以及各界工商企業等。
2.荷蘭應用科技大學
荷蘭應用科技大學包括四個校區,分別位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代爾夫特和哈勒姆,有6個分校和其它一些較小的教學地址,現有在校生4萬名左右,教職工3千多人,在校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總共有60多門課程。荷蘭應用科技大學是企業界最受歡迎的大學之一,因為學校采用靈活、透明的辦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職業導向性,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學校主要開設金融、會計、國際管理、國際市場類專業。
3.芬蘭瓦薩應用科技大學
芬蘭最好的應用科技大學莫過于瓦薩應用科技大學,它是一所提供高等教育和研究服務的國際化的機構。主要分為社會服務與護理學院、商務經濟與旅游學院和技術通信學院3個學院,以及研究與商業服務部、管理與經濟部2個部門。學校教學語言豐富,包括英語、德語、芬蘭語、瑞典語等,現有在校生4600人,教授和教授380名,包括社會科學、語言與文化交流、商業、技術等課程。瓦薩應用科技大學擁有全芬蘭配備最先進、設施最完備的高科技實驗室——博的尼亞技術研究中心,也屬于瓦薩大學和芬蘭瑞典工學院。本著地方學院服務地方的原則,瓦薩應用科技大學與當地企業與政府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
4.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
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是一所國際化的大學,它位于歐洲中部,地理位置優越。它由四所州立大學合并而成,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0名左右,包括社會科學、教育學、土木工程學、建筑學、藝術設計、音樂等專業,它還設有55所專業教育研究院,致力于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咨詢及高等專業教育。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共有三個主校區,設有圖書館、實驗室、餐廳、工作站等,多數校區還設有俱樂部、體育設施等,它與多個著名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包含多個國際項目。
三、特點分析endprint
1.德國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數量較多,在德國高校中的地位也較高,無論從官方評價還是民眾的意愿來看,它的地位都在不斷上升。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教學質量也是外界一致肯定的,畢業生中進入企業高層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它在教學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特色明顯,成為很多國家應用科技大學學習的典范。在教學目標上,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要求學生能運用新方法、新工藝解決實際問題,能完成新項目的開發;在專業設置上,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專業針對性較強,專業劃分按照工程領域,地方特色明顯,強調專業設置要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課程設置面寬、科目多,專業教育具有典型性,課程設計立足服務地方經濟。
2.荷蘭
荷蘭應用科技大學雙軌制明顯,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有較多的流動機會,兩軌之間的銜接也比較緊密,應用科技大學可以頒發碩士和學士學位,近年來開發了短期課程,還可頒發副學士學位;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目前可提供7個領域的培訓,包括經濟與服務、技術、行為和社會、農業、文化與藝術、衛生保健以及教師培訓,其中經濟與服務所占比重最大,達到了37%;荷蘭應用科技大學全日制與部分時間制度緊密結合,大部分學生采用全日制方式,小部分采用部分時間制,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同時采用兩種方式;科研與知識生產緊密結合,荷蘭應用科技大學正逐漸成為職業領域知識生產合作者,尤其是與商業部門密切配合,由商業部門牽頭建立了一批應用科技大學,為商業部門培養人才,形成雙贏。
3.芬蘭
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在中高職銜接培養上特色明顯,芬蘭職業教育層次不斷提升,由中等教育逐步提升到本科和碩士層析的職業教育,芬蘭應用科技大學根據產業結構和社會需求設置學科和專業,注重區域產業結構和學科專業對接,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課程體系注重與高中階段教育的銜接;芬蘭應用科技大學還注重通過多樣化的形式發展繼續教育,具有職業資格的成人學生可以通過應用科技大學繼續獲得學士學位,而碩士學位的獲得要求稍高些,一般要求具有一致的教育背景和相應的工作經歷,具有應用科技大學本科學位,或是擁有3年相關工作經歷且具有應用型專業本科學位的人,這一多樣化的形式,是芬蘭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是應用科技大學所應承擔的使命,也進一步推動了終身學習的發展。
4.瑞士
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專業設置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學科設置較為集中,有利于實現工學結合;所屬學院類型多樣化,既有公立學校,也有私立學校;學科專業設置職業導向明顯,注重培養復合型和創新性人才,很多企業高管都是根據之也發展需要從中等職業學校買入應用科技大學大門的;科研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強調應用型研究。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服務技術技能積累的辦學特色十分明顯,并且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機融合,目前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就業率已經超過了普通大學,普通大學和應用科技大學定位明確,高效運行,實現了中高職教育、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銜接貫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完整統一。
四、總結
通過對國外應用科技大學發展狀況的調研,了解他們的發展現狀、組織結構和優勢特色。國外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迅速,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應用科技大學的豐富經驗,學習他們的先進理念,對于正處在建設應用科技大學轉型過程中的我國來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曹育南,張潔.德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05).
[2]李好好,卡爾-維爾海姆.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2).
[3]楊移貽.從博洛尼亞進程看兩岸四地高等教育一體化前景[J].現代教育管理,2010,(10).
[4]Jaana and Francisco,J.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Mission: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OECD Review Project[J].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8,(21):217-224.
[5]Ari and Eero,J. Provincial University of Lapland:Collab-orating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J]. Higher Education of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8,20(2):115-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