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文
一個好的攝影作品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通過提煉加工,進一步強化主題,利用形式美感來制造氣氛,這樣畫面就有了沖擊力。也就是說,內容和形式是決定一幅作品成敗的關鍵要素。
攝影作品內容形式在我們的攝影課程教學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學生的攝影作品,你不能說它不好,它也有一定的想法,說它好吧,畫面又覺得平淡,沒有亮點,打動不了觀眾。我們說,一個好的攝影作品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通過提煉加工,進一步強化主題,利用形式美感來制造氣氛,這樣畫面就有了沖擊力,也就是說內容和形式是決定一幅作品成敗的關鍵要素。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二方面的關系以及在攝影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攝影作品的內容是我們按照自己的拍攝意圖反映出來的思想和審美情趣,它是由題材和主題兩個因素構成。題材,就是我們根據自己的創作思路對現實生活進行取舍、創造,并在你的作品中反映出來的內容,因為攝影具有紀實的本質,所以它的題材一定來自客觀存在,也就是說攝影作品的藝術形象以及反映的內容必然是客觀實體,因此主體性和紀實性在我們創作作品中如何得到統一很重要,也就是說塑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的內容與它的原型最好要保持同一性,因此攝影的題材與其創作的原型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點我們一定要非常重視。主題,攝影作品選擇的主題大千世界無其不有,你可以是人文生活的,也可以是自然景觀,在我們的學生作品中,經常會看到只是做了個單純記錄現實的拍攝,那就不能稱之為藝術了。因此,我們在今后的創作過程中,對主題的塑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攝影紀實性這一特征;另一方面,要深入認識、觀察體驗客觀現實,從中選取典型性的畫面、形態來展現我們的思想觀念或某種情感宣泄。所以我們說,攝影是現實的藝術,他脫離不了客觀對象去完成創作,能充分反映出我們對自然美、社會美的主觀思想和看法這就是主題。
攝影作品的形式是用來表達作品的一種技巧與手法,那么不同的藝術表達的手法也不同,借助音符制造出旋律這是音樂,利用人的肢體語言塑造變化的形象這是舞蹈,而我們攝影的形式表達主要是借助畫面的光線、影調、色調、構圖、質感等各種元素,來營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并能被廣大觀眾接受的一種方法。光線,攝影作品用光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光線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那么我們在相機里看到的影像造型,如結構線條改變、影調層次及色彩的不斷變化,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也都隨著光的變化而不斷改變,所以光的作用既可以用來造型,又可以幫助我們構圖,同時能增加作品內涵,我們學生往往忽視光線的運用,有時不是不知道它重要,只是當拿起相機的時候就忽略了光線的存在。影調,是指影像明暗過渡的變化情況及景物色調的深淺程度,它是畫面生命力的來源,一般可分為高調、中間調和低調,我們在處理影調時可根據被攝體的光影狀況而定,影調的變化體現了色彩明度和飽和度的變化,利用明暗的對比可表現出畫面的柔美與蒼勁的感覺,同時也可展現出畫面的空間感、質感、立體感、層次感,影調變化和影調對比大大的提高了畫面的生機,我們在創作中往往缺乏影調的對比,畫面就顯得平淡、乏力、乏味、蒼白,也就缺失去了視覺的感染力。色調,攝影的世界中充滿了無限豐富和不斷變化的色彩,我們能夠感知色彩—色彩能反應情緒、創造和諧;色彩能產生對比、突出主題,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運用好色彩,并能在自己創作的作品中充分的體現出來。構圖,是攝影作品中內容表達的組織結構,它的作用是更有效的突出作品內容,攝影同繪畫有相同之處,是要將藝術形象在一個平面空間內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在截取畫面的時候,要多利用美學規律,來簡潔且直觀地表達藝術形象。質感,簡單地說可以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主體材質的質感,如木材的機理,金屬的光澤,皮膚的粗細、玻璃的通透,等等,只要我們能合理地利用光線,就可以把主體上獨特的材質結構,細微的紋理表現得更清晰,從而增加了畫面的感觀度。除了主體外,環境也是質感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戶外、不同風格室內環境、不同材質的環境等都能表達出不同的環境氣氛,我們要按照自己的意圖,正確表達出環境的氣氛,這樣能更有效地襯托出環境的氣氛,從而帶動照片的情調,這是攝影的另一要素。我們都知道,光是攝影的靈魂,如何去表現不同的質感,這其中光線的運用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一幅攝影作品需要有突出的主題,但更需要烘托和渲染主題內容的形式這樣一個載體,假如缺乏了這個載體,即使擁有了好的主題和內容,也只能說是一個未經雕琢的毛坯,談不上有什么審美價值和欣賞價值,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內容豐富的題材,由于對形式美感理解和表達的缺乏,使作品主題不能得到有效揭示,更難達到高的藝術境界,同樣被表達的一個主題,由于我們對美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表現技巧技法的水平差異,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形式感就會大不一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形式美感的理解和表達在我們攝影創作中就顯得十分重要。
攝影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我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屬性和分類而有所側重,對攝影來講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有忠實、客觀記錄功能的作品,這方面大多被應用在各個領域的資料拍攝及新聞媒體的社會人文紀實報道中,照片的要求著重在于畫面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注重了對內容和主題的提升要求,對形式的講究就顯得不怎么重要了,甚至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對形式的作用忽略不計,還有一類是具有藝術創作功能的作品,對于藝術創作層面的攝影特性而言,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有時甚至因為有了好的形式而使畫面獨領風騷,我們學生在創作中一定要把握好這二方面的關系。
我們說,攝影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緊密相關,那么科學技術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從而也導致了攝影技術的局限,攝影設備從銀版相機到數字相機的更迭,也是攝影技術從復雜到便捷大眾化的技術的演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攝影作品的表現手段也在不斷的演變,從黑白到色彩膠片到數字,從模糊到清晰等這些特點,都如實的反映在了攝影作品上面,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攝影藝術語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攝影技術的發達,致使攝影作品的藝術語言也趨于多樣化,我們可以借助攝影豐富的藝術語言,滿足自己對形式感的表現,甚至還可以借助當下數碼后期的強大功能,隨心所欲肆意發揮,使我們的攝影作品在形式的表達上更加如虎添翼,我們的想象力也有了馳騁的空間。當然,我們一定要對藝術的內涵和意蘊有較好的理解,這樣才能把握好對攝影作品尤其是藝術攝影作品的形式感運用,而這個度的把握沒有一個十分清晰的分界線,稍不留神一個韻味十足的作品就會變成匠氣十足的俗畫。我們有的學生一味玩弄技法,涂脂抹粉,乍看很漂亮,但經不起推敲和藝術鑒賞,最終還是成不了好的藝術作品,所以我們今后在創作攝影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對形式感的著重把握,同時也要避免斧鑿痕跡的無意泄露,做到既自然貼切,又關照主題,使畫面形式與內容的表述相得益彰,我們的作品就自然出彩,耐人品味,意境悠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