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占國
高職院校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面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立德育人功能的發揮,必須解決。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問題對策一、前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職業院校,完成這一任務,就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通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諸多因素,特別是重技術的應用與技能訓練而輕人文理性的培養這一價值取向的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面臨諸多問題,如教師素質偏低、教材內容滯后、教學模式僵化等,嚴重制約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立德育人功能的發揮,必須改革。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學歷偏低,教學能力不強
由于多數高職院校都是由原來中專學校升格或合并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多數學歷偏低,加之進修學習的機會少,接受新知識有限,教師普遍表現為缺乏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教學觀念落后,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偏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
2.教學內容滯后,脫離實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著教學內容滯后于社會的快速發展、脫離高職學生學習實際的問題。僅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現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來看,教材編寫于2007年,內容雖經過修訂,但近幾年的社會發展理論和實踐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沒有體現在教材中。此外,教材缺少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教材內容繁雜,理論性高,比較抽象,沒有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理論基礎弱和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不強的狀況,學生學習比較吃力。
3.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不少教師仍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等傳統教學方法,教師控制整個課堂,一講到底,忽視學生主體性、創造性。這與“正確把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心理、生理發展特點,遵循教育的規律,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著力引導他們領會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教學的說服力和有效性”的教學目標要求相距甚遠。
從教學手段來看,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還是多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基本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有的教師雖然也采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層面上,還不能很好地把多媒體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結合起來
4.教學評價內容不科學,方式方法單一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評價在內容上重知識、輕能力??荚嚨膬热菀越滩臑橹行模赜诮處熣n堂所講,死記硬背的多,靈活運用的少??荚囈云谀┕P試為主,“千人一卷”,一考定終身。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少,對學生評價不起主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課的考試功能被簡化和強化為檢驗和測評學生的唯一工具。死記硬背,唯書是上,使學生淪為考試的機器和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對策
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已成為我國教學遵循的現代教學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針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教學改革對策,以提高教學實效性。
1.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1)自主學習,完善知識結構
從實踐來看,教師的教育知識由三部分組成: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所教學科的知識;條件性知識,即教師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實踐性知識,即教師在融合學科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如何教授所教學科的知識。本體性知識是教師從事學科教學的根本,要求教師對教材在熟練掌握基礎上深入研究,努力掌握學科所涉理論的精髓,并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些理論,做到學科基礎深厚。條件性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基礎,教師要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遵循教學規律,了解學生的心理,科學地教學。實踐性知識則是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它是一個不斷積累、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重視教學經驗的積累,不斷總結提升,加強反思,深入研究、擴展,及時更新知識內容。同時,還要了解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學科知識,豐富文化底蘊,增加知識儲備。
(2)加強對教師的培訓
高職院校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教師都有參加培訓和繼續學習的機會,把組織教師在職學習作為主要途徑,適時安排教師通過脫產或半脫產進修、專題培訓、課程培訓、國內外學術交流等形式進修深造,鼓勵支持教師脫產或在職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提升隊伍的學位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要注重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水平,調動教師從事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做到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以科研促教學,最終實現二者的雙豐收。
2.更新教材內容,增強教材的針對性
在新的形勢下,高等教育需要有符合中國國情的、緊貼時代脈搏與學科發展前沿的新教材。這就要求教材開發編寫部門對教材內容要及時修改,借鑒國際經驗,不斷創新。當前,要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及十八以來最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編寫到教材中,做到課程內容與時代同步。同時,要充分考慮高職院校學生基礎弱、學習能力不強的狀況,弱化理論體系,內容貼近實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也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生關心的國計民生的大事及國內國際時政熱點問題及時整合到教學中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立足社會變化的實際,不斷地去改革和完善原有的教材體系,以創新為靈魂,堅持教材建設的與時俱進。
3.轉變觀念,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和手段
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不斷轉變觀念,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是轉變教師角色。應進一步樹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意識,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把“舞臺”還給學生,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能力發展的促進者、指導者、引領者。二是要不斷創新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把單向“灌注式”教學引向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式”教學,倡導啟發式、參與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以及不同的課程,可采取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專題講座、專題演講、辯論、教學實踐等方法。三是教學內容要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中,盡量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把學生關注的國內國際熱點、難點問題引入到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必須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會制作精美有效的課件,還要熟悉信息技術教學運用的基本環節、形式、方法等,恰當合理運用,有效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改革評價方式,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著力點。改變過去千人一卷的閉卷考核方式,從平時成績、社會實踐成績、期末考試成績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既要重視知識,更要注重能力。期末考試應采用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的考試形式??荚噧热萆?,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考試能真正反映出學生已具備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加大學生平時成績考核力度,提高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重視社會實踐成績,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小論文,走進社會,開展調研,撰寫調研報告以及課堂上演講、辯論、討論交流等。建立起平時成績、社會實踐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科學評價,從而使評價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勤,陳加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元化考核評價研究.理論導報,2012,(8).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