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來權+潘萍
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職教育水平的重要環節。針對頂崗實習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尋找對策,以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高職頂崗實習問題對策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的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主要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在相關的工作實踐中進行實踐學習,通過頂崗實習可以增強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深層次的校企合作的重要體現。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研究其原因,尋求解決思路勢在必行。
一、高職院校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部對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重視,各高職院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學生頂崗實習力度,比如積極拓展校企合作、加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但成效甚微,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重視不夠
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選擇實習企業過程中,沒有提前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性格特點和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綜合分析來決策,目標不明確,更多的是尋求捷徑或者跟風選擇。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對實習工作認同度不高,抱怨頂崗實習工作辛苦、學不到有用的東西,無法從學生快速過度到企業員工的角色;學生也沒有提前深入了解企業、了解崗位、了解實際工作情況,對企業提供給他們的工作崗位不滿意時,不主動適應工作要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而是找各種理由敷衍了事,草草結束頂崗實習工作。
2.學校選擇合適崗位存在困難
頂崗實習作為高職院校保障教學質量的實踐形式,是學生提高職業能力為就業做準備的重要措施。但現實情況是很多高職院校很難為所有的學生安排合適的崗位實現頂崗實習。央視某個節目曾經對用人單位做過一項調查,調查顯示,52%的用人單位不愿意接受學生去頂崗實習。有些愿意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條件有限,也沒有辦法大批量安排學生實習。因此,所謂的頂崗實習有時候變成了企業參觀、調研和走訪,真正實現頂崗實習的學生屈指可數。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加大,對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形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3.指導力度不夠
目前,學院的頂崗實習是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承擔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各方面原因,指導基本流于形式。原因有三:一是經費投入有限,學生實習地點分散全國各地,學校指導教師駐地指導或者各地奔跑都不太現實;二是學校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指導教師本身有限,部分指導教師根本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無法勝任指導學生的工作,大多只做做表面工作;三是企業指導教師本身工作任務重,考核也沒有制定相關的評價標準,指導教師的工作也就無法考量,全憑指導教師個人社會責任感驅使,效果不理想。
二、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問題的分析
1.政策保障不到位
頂崗實習工作要做好,受到學校、企業、行業及政府等多個方面因素制約,因此,沒有政府導向和政策保障,頂崗實習工作無法有效完成。雖然政府主動提倡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但政策制度不完善、勞動力市場不穩定及風險承擔過大,導致企業熱情不高,參與程度低,也就無法保障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順利進行。
2.缺乏整體規劃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目標清晰,時間安排充裕。但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缺乏整體規劃,僅僅是給學生找了個“容身之所”。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專業特點及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等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安排合適的崗位;同時在實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辦法做到量化考核,隨意性較大。
3.頂崗實習考核機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一套詳盡可行的考核機制。比如,如何評判學院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是否及時、科學和有效;如何評判企業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是否遵循行業標準等;如何評判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考勤、工作盡職情況等。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頂崗實習的結果差強人意。
三、保障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
1.政府出臺鼓勵政策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通過某些政策,鼓勵企業積極接納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政府組織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合作平臺可將企業、高職院校、學生等信息錄入,促進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對企業與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提供機會。以政府為導向的合作平臺的搭建,促進了企業與高職院校的互助交流,增強了頂崗實習工作的針對性,高職院校不再為安排學生去哪里和合適哪里而發愁。
2.構建平臺,加強溝通
學院、企業、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對頂崗實習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加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對實習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應建立頂崗實習指導和質量監控服務平臺,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為學院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提供有效的方法,為學院的管理和質量監控提供便捷,為家長提供了解學生頂崗實習情況的平臺。此平臺應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標準引入,將其作為頂崗實習學生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將學生評價、學院指導教師評價、企業指導教師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相結合,評價方式更客觀和科學。平臺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根據自身特點,合理地在平臺中設計自身學習等,并可以獲得指導教師的指導,有效完成實習工作。
3.院校高度重視,細致規劃
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從學生入校就為他們的實習工作做準備,入學初期、學習中期及后期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點制定方案,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調動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實習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等都要做出詳細的方案并且保證實施。以下是本文關于頂崗實習長期規劃的幾點思考:
4.完善頂崗實習考核機制endprint
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職教育水平的重要環節。針對頂崗實習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尋找對策,以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高職頂崗實習問題對策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的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主要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在相關的工作實踐中進行實踐學習,通過頂崗實習可以增強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深層次的校企合作的重要體現。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研究其原因,尋求解決思路勢在必行。
一、高職院校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部對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重視,各高職院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學生頂崗實習力度,比如積極拓展校企合作、加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但成效甚微,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重視不夠
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選擇實習企業過程中,沒有提前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性格特點和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綜合分析來決策,目標不明確,更多的是尋求捷徑或者跟風選擇。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對實習工作認同度不高,抱怨頂崗實習工作辛苦、學不到有用的東西,無法從學生快速過度到企業員工的角色;學生也沒有提前深入了解企業、了解崗位、了解實際工作情況,對企業提供給他們的工作崗位不滿意時,不主動適應工作要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而是找各種理由敷衍了事,草草結束頂崗實習工作。
2.學校選擇合適崗位存在困難
頂崗實習作為高職院校保障教學質量的實踐形式,是學生提高職業能力為就業做準備的重要措施。但現實情況是很多高職院校很難為所有的學生安排合適的崗位實現頂崗實習。央視某個節目曾經對用人單位做過一項調查,調查顯示,52%的用人單位不愿意接受學生去頂崗實習。有些愿意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條件有限,也沒有辦法大批量安排學生實習。因此,所謂的頂崗實習有時候變成了企業參觀、調研和走訪,真正實現頂崗實習的學生屈指可數。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加大,對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形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3.指導力度不夠
目前,學院的頂崗實習是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承擔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各方面原因,指導基本流于形式。原因有三:一是經費投入有限,學生實習地點分散全國各地,學校指導教師駐地指導或者各地奔跑都不太現實;二是學校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指導教師本身有限,部分指導教師根本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無法勝任指導學生的工作,大多只做做表面工作;三是企業指導教師本身工作任務重,考核也沒有制定相關的評價標準,指導教師的工作也就無法考量,全憑指導教師個人社會責任感驅使,效果不理想。
二、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問題的分析
1.政策保障不到位
頂崗實習工作要做好,受到學校、企業、行業及政府等多個方面因素制約,因此,沒有政府導向和政策保障,頂崗實習工作無法有效完成。雖然政府主動提倡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但政策制度不完善、勞動力市場不穩定及風險承擔過大,導致企業熱情不高,參與程度低,也就無法保障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順利進行。
2.缺乏整體規劃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目標清晰,時間安排充裕。但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缺乏整體規劃,僅僅是給學生找了個“容身之所”。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專業特點及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等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安排合適的崗位;同時在實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辦法做到量化考核,隨意性較大。
3.頂崗實習考核機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一套詳盡可行的考核機制。比如,如何評判學院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是否及時、科學和有效;如何評判企業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是否遵循行業標準等;如何評判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考勤、工作盡職情況等。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頂崗實習的結果差強人意。
三、保障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
1.政府出臺鼓勵政策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通過某些政策,鼓勵企業積極接納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政府組織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合作平臺可將企業、高職院校、學生等信息錄入,促進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對企業與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提供機會。以政府為導向的合作平臺的搭建,促進了企業與高職院校的互助交流,增強了頂崗實習工作的針對性,高職院校不再為安排學生去哪里和合適哪里而發愁。
2.構建平臺,加強溝通
學院、企業、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對頂崗實習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加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對實習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應建立頂崗實習指導和質量監控服務平臺,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為學院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提供有效的方法,為學院的管理和質量監控提供便捷,為家長提供了解學生頂崗實習情況的平臺。此平臺應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標準引入,將其作為頂崗實習學生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將學生評價、學院指導教師評價、企業指導教師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相結合,評價方式更客觀和科學。平臺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根據自身特點,合理地在平臺中設計自身學習等,并可以獲得指導教師的指導,有效完成實習工作。
3.院校高度重視,細致規劃
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從學生入校就為他們的實習工作做準備,入學初期、學習中期及后期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點制定方案,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調動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實習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等都要做出詳細的方案并且保證實施。以下是本文關于頂崗實習長期規劃的幾點思考:
4.完善頂崗實習考核機制endprint
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職教育水平的重要環節。針對頂崗實習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尋找對策,以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高職頂崗實習問題對策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的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主要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在相關的工作實踐中進行實踐學習,通過頂崗實習可以增強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深層次的校企合作的重要體現。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研究其原因,尋求解決思路勢在必行。
一、高職院校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部對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重視,各高職院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學生頂崗實習力度,比如積極拓展校企合作、加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但成效甚微,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重視不夠
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選擇實習企業過程中,沒有提前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性格特點和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綜合分析來決策,目標不明確,更多的是尋求捷徑或者跟風選擇。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對實習工作認同度不高,抱怨頂崗實習工作辛苦、學不到有用的東西,無法從學生快速過度到企業員工的角色;學生也沒有提前深入了解企業、了解崗位、了解實際工作情況,對企業提供給他們的工作崗位不滿意時,不主動適應工作要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而是找各種理由敷衍了事,草草結束頂崗實習工作。
2.學校選擇合適崗位存在困難
頂崗實習作為高職院校保障教學質量的實踐形式,是學生提高職業能力為就業做準備的重要措施。但現實情況是很多高職院校很難為所有的學生安排合適的崗位實現頂崗實習。央視某個節目曾經對用人單位做過一項調查,調查顯示,52%的用人單位不愿意接受學生去頂崗實習。有些愿意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條件有限,也沒有辦法大批量安排學生實習。因此,所謂的頂崗實習有時候變成了企業參觀、調研和走訪,真正實現頂崗實習的學生屈指可數。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加大,對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形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3.指導力度不夠
目前,學院的頂崗實習是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承擔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各方面原因,指導基本流于形式。原因有三:一是經費投入有限,學生實習地點分散全國各地,學校指導教師駐地指導或者各地奔跑都不太現實;二是學校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指導教師本身有限,部分指導教師根本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無法勝任指導學生的工作,大多只做做表面工作;三是企業指導教師本身工作任務重,考核也沒有制定相關的評價標準,指導教師的工作也就無法考量,全憑指導教師個人社會責任感驅使,效果不理想。
二、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問題的分析
1.政策保障不到位
頂崗實習工作要做好,受到學校、企業、行業及政府等多個方面因素制約,因此,沒有政府導向和政策保障,頂崗實習工作無法有效完成。雖然政府主動提倡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但政策制度不完善、勞動力市場不穩定及風險承擔過大,導致企業熱情不高,參與程度低,也就無法保障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順利進行。
2.缺乏整體規劃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目標清晰,時間安排充裕。但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缺乏整體規劃,僅僅是給學生找了個“容身之所”。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專業特點及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等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安排合適的崗位;同時在實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辦法做到量化考核,隨意性較大。
3.頂崗實習考核機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一套詳盡可行的考核機制。比如,如何評判學院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是否及時、科學和有效;如何評判企業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是否遵循行業標準等;如何評判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考勤、工作盡職情況等。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頂崗實習的結果差強人意。
三、保障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
1.政府出臺鼓勵政策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通過某些政策,鼓勵企業積極接納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政府組織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合作平臺可將企業、高職院校、學生等信息錄入,促進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對企業與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提供機會。以政府為導向的合作平臺的搭建,促進了企業與高職院校的互助交流,增強了頂崗實習工作的針對性,高職院校不再為安排學生去哪里和合適哪里而發愁。
2.構建平臺,加強溝通
學院、企業、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對頂崗實習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加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對實習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應建立頂崗實習指導和質量監控服務平臺,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為學院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提供有效的方法,為學院的管理和質量監控提供便捷,為家長提供了解學生頂崗實習情況的平臺。此平臺應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標準引入,將其作為頂崗實習學生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將學生評價、學院指導教師評價、企業指導教師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相結合,評價方式更客觀和科學。平臺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根據自身特點,合理地在平臺中設計自身學習等,并可以獲得指導教師的指導,有效完成實習工作。
3.院校高度重視,細致規劃
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從學生入校就為他們的實習工作做準備,入學初期、學習中期及后期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點制定方案,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調動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實習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等都要做出詳細的方案并且保證實施。以下是本文關于頂崗實習長期規劃的幾點思考:
4.完善頂崗實習考核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