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錚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胸外科,河南南陽 473000
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的療效及預后分析
王錚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胸外科,河南南陽 473000
目的 分析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的療效及預后。 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該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慢性膿胸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開放胸膜纖維板剝脫術,給予觀察組患者閉合胸膜纖維板剝脫術。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68.3%(41/60)和治療的總有效率100.0%(60/60)均明顯比對照組58.3%(35/60)、75.0%(45/60)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升高、異常發熱、感染發生率61.7%(37/60)、51.6%(31/60)、0均明顯比對照組81.7%(49/60)、71.7%(43/60)、11.7%(7/60)低(P<0.05)。結論 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的療效顯著,患者預后良好,值得推廣。
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慢性膿胸;療效;預后
在慢性膿胸的治療中,通常情況下內科治療是無效的,需要手術治療,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是手術治療的其中一種術式,設計科學合理且具有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而在手術操作上,其又分為開放和閉合兩種術式[1]。為了對兩種術式的臨床療效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該研究對2012年3月—2014年3月該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慢性膿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的療效及預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該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慢性膿胸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齡在15~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8±13.6)歲;病程在18~28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23.0±4.8)個月。在病變部位方面,26例患者在左側,30例患者在右側,4例患者在雙側;在疾病類型方面,57例患者為局限性膿胸,3例患者為全膿胸。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齡在 13~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1±13.8)歲;病程在19~29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25.0±6.6)個月。在病變部位方面,24例患者在左側,33例患者在右側,3例患者在雙側;在疾病類型方面,54例患者為局限性膿胸,6例患者為全膿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部位、疾病類型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開放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據傷情選擇體位。根據凝固性血胸的位置選擇切口,一般采用后外側切口。單純血腫清除,切口不宜太大。先于肺表面之纖維板切一小口,找到纖維板與肺表面的間隙,用小紗布團將纖維板從肺表面上分離。較疏松部位,可用手指作鈍性分離;粘連較緊時,改用銳器分離。若遇小片粘連過緊,可繞行在其四周剝離,將小纖維板殘留原處。位于脊椎旁溝及前胸壁等部位的纖維板必須剝離,以利術后肺膨脹。如膈肌上的纖維板剝離困難,可不剝離,但應將覆蓋肺下葉的纖維板剝除。檢查肺膨脹情況及有無漏氣,小的肺表面漏氣不用縫合,較大的漏氣應用絲線作褥式縫合。徹底止血后,沖洗胸腔,安置較粗的胸腔引流管。給予觀察組患者閉合胸膜纖維板剝脫術,對患者進行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然后讓患者取患側朝上側臥位,切口依據常規開在后外側。將皮膚及皮下組織、肌層切開,將一段肋骨切除,然后向肋胸膜外間隙進入。首先對肋面纖維板進行鈍性分離,同時進行壓迫止血,壓迫止血過程中采用填塞紗墊的方法,一段時間后為遺留的點狀出血止血,止血過程中運用電凝法,直到完全剝離肋面纖維板。然后有效分離縱膈面纖維板,直到將縱膈面纖維板完全剝離。之后切開壁層胸膜向胸膜腔進入,并由此開始對膿腔壁的臟層纖維板進行剝離,通常情況下分離的起點為膿腔和肺粘連最疏松的部位,這樣更易向分離間隙進入,可用手指纏紗布進行鈍性分離,分離平面和肺的相對關系為平行關系,用力多進行鈍性分離,直到完全游離臟層纖維板。最后對膈面纖維板進行銳性分離,直到完全剝離膈面纖維板。剝離胸腔纖維板后對肺的粘連進行徹底的松解,運用保留完好的壁層胸膜對肺破損面進行有效修補,對術野出血進行徹底的控制,將多孔引流管置入其中后關胸。
1.3 療效評定標準
如果患者的膿腔及臨床癥狀消失,具有良好的全身狀況,則評定為治愈;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全身狀況好轉,形成胸內殘腔但沒有膿胸復發,或有瘺口留在胸壁,或帶管出院,則評定為好轉;如果患者的膿胸復發,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跡象,或死亡,則評定為失敗[2]。
1.4 統計方法
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時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組間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68.3%(41/60)和治療的總有效率100.0%(60/60)均明顯比對照組58.3%(35/60)、75.0%(45/60)高(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性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白細胞升高37例,異常發熱31例,感染0例,分別占總數的61.7%(37/60)、51.6%(31/60)、0;對照組患者中白細胞升高49例,異常發熱43例,感染7例,分別占總數的81.7%(49/60)、71.7%(43/60)、11.7%(7/60)。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升高、異常發熱、感染發生率均明顯比對照組低(χ2=9.35、8.28、10.42,P=0.032、0.041、0.016均<0.05)。
相關醫學研究表明,和傳統術式相比,胸膜纖維板剝脫術下患者具有較多的術中失血量及術后24 h引流量,且具有相對較長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3],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傳統術式片狀保留具有異常致密的粘連同時很難剝離的纖維板,不剝離的情況下減少了手術創面,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更為徹底地剝除了纖維板。但是兩種術式的臨床技術指標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二者具有相似的膿腔纖維板剝脫手術技巧。該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68.3%(41/60)和治療的總有效率100.0%(60/60)均明顯比對照組58.3%(35/60)、75.0%(45/60)高(P<0.05),充分說明了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的療效顯著,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療的總有效率,患者預后良好。由此可以看出,胸膜纖維板剝脫術并不是使手術難度顯著增加,在慢性膿胸的治療中,運用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是否開放膿腔的標準為臨床療效。
胸膜纖維板剝脫術由于不將膿腔切開,因此臨床醫師完全能夠在膿腔外進行手術操作,從而促進切口數量的極大減少及胸膜腔污染發生率的顯著降低。病理組織學檢查表明,炎性壞死組織、細菌碎屑等共同構成了纖維板的近膿腔側的膿腔壁最內層纖維板,而只有灶性淋巴細胞浸潤存在于近胸膜側的膿腔壁最外層纖維板上,有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存在于膿腔壁中間,抗酸染色或革蘭氏染色能夠將最內層纖維板涂片的細菌尋找出來,而細菌并不存在于膿腔壁最外層及中間層[4]。針對這一情況,在膿腔閉合的情況下給予患者胸膜纖維板剝脫術不會對手術野造成污染,而傳統術式由于將膿腔切開,極易對手術野造成污染。相關醫學研究表明,在膿腔閉合情況下給予患者胸膜纖維板剝脫術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術后異常發熱及白細胞異常發生率,極大縮短其持續時間,有效減少切口感染及膿胸復發的并發癥等。而在膿腔開放的情況下給予患者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會極大提升患者的術后異常發熱及白細胞異常發生率,且具有較長的持續時間和較多的切口感染及膿胸復發并發癥等[5]。該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升高、異常發熱、感染發生率61.7%(37/60)、51.6%(31/60)、0均明顯比對照組81.7%(49/60)、71.7%(43/60)、11.7%(7/60)低(P<0.05),和相關醫學研究結果一致,充分說明了胸膜纖維板剝脫術能夠促進手術污染的減少及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的顯著降低,從而將患者的治愈率提升到最高限度。
在慢性膿胸的治療中,胸膜纖維板一方面能夠治愈膿胸,另一方面還能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改善,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纖維板剝脫術將膿腔有效消滅,對感染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同時從厚厚的纖維板束縛中將膈肌、肺等有效解放了出來,進而有效恢復了膈肌、肺等的功能,最終達到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目的[6]。相關醫學研究表明,和傳統術式相比,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更為顯著地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認為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更為徹底地剝除了纖維板,在剝除纖維板的過程中剝離方向為沿著纖維板,不需要將纖維板反復切開,從而極大減少了對肺的損傷,同時運用可吸收聚乙醇酸修補材料等修補肺破損面,極大減少了對肺功能的損害,因此胸膜纖維板剝除術能夠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最大限度改善[7]。而傳統術式片狀保留具有異常致密的粘連同時很難剝離的纖維板,肺的復張受到了遺留的纖維板的極大程度限制,同時在剝除臟層纖維板的過程中需要將纖維板反復切開,這就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肺損傷,同時運用絲線縫扎肺破損面,這就進一步損害了肺膨脹受限功能,因此說傳統術式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8]。由此可以看出,在肺的功能恢復方面,胸膜纖維板剝除術比傳統術式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在慢性膿胸的治療中,胸膜纖維板剝除術比傳統術式具有更為顯著的臨床效果,具有較少的手術并發癥,且不會增加手術難度等。因此說明在慢性膿胸的治療中,胸膜纖維板剝除術屬于一種更為合理的手術方式,能對傳統術式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克服,可以作為臨床的首選術式,為慢性膿胸患者帶來福音。
[1]李大軍.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34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17):114-115.
[2]邱新生.慢性結核性膿胸應用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的臨床評價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2(22):34.
[3]楊富濤.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54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2(16):20,25.
[4]張濤,肖建軍,李慶華,等.電視胸腔鏡輔助下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36例[J].重慶醫學,2013(15):1752-1753.
[5]孔祥紅,孫傳武.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26例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0):159-160.
[6]陳飛.胸膜纖維層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100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 2014(13):2843.
[7]張愛平,許建榮,何志健.等.99例慢性結核性膿胸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2(4):358-359.
[8]唐琿.慢性結核性膿胸外科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9):1522-1523.
R65
A
1674-0742(2014)12(a)-00101-02
2014-09-07)
王錚(1984.9-),男,河南南陽人,醫學碩士,住院醫師,研究方向: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