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欣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骨科,遼寧沈陽 110000
小切口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
王廣欣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骨科,遼寧沈陽 110000
目的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需要做小切口手術,研究該手術的技術操作及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87例,選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給予牽引理療等保守治療,實驗組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總優良率,并發癥發生情況,臥床、住院時間,手術后的緩解情況、恢復勞動情況以及遠期(術后3年)療效并進行比較并隨訪。 結果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手術、臥床以及住院時間都明顯的短,優良率而術后恢復工作的患者明顯的多,并發癥數為3例,對照組6例;實驗組優良率為78.72%,明顯優于對照組(優良率為5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治療時采用小切口手術,臨床效果較佳,因此可以被越來越多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所選擇。
小切口手術;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應用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周圍神經根造成以腰腿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1]。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多數患者可以采取保守康復治療,但是對于癥狀重、突出或壓迫明顯、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只能采取手術治療。自上世紀80年代微創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概念被提出并應用于臨床以來,MIS的發展十分迅速,現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醫學領域[2-4]。該研究分析和觀察該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技術方法及臨床療效,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有87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來該院治療,選取其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例,女37例,年齡36~76歲,平均年齡45.65歲。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腰椎X線平片、CT檢查及磁共振(MRI)檢查。其中,單間隙突出67例,雙間隙突出20例。L3-4節段17例,L4-5節段35例,L5-Sl節段15例,L4-5及L5-Sl節段同時突出20例。隨機的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前者40例,后者47例,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加,兩組患者之間的年齡、性別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隨機分為有可比性的兩組,分別給予牽引理療等保守治療及小切口手術治療。
對照組:使用牽引、推拿、理療等傳統方法保守治療,每天一次,持續4~6周。觀察組:首先患者應該俯臥于脊柱弓形架上,手術醫生使用克氏針確定病變椎板間隙,一般是在X光線機透視下定位,以定位針為中心縱形切開皮膚約4~5 cm,切開腰背筋膜,用骨膜剝離子沿棘突剝離椎板下緣及椎板間隙骶棘肌。用直角椎板拉鉤插入切口中,將骶棘肌牽拉向外側,將拉鉤的尖頭插于關節突的上緣并加以固定,即可行椎板切除及椎間盤髓核摘除等手術操作。術后酌情放置引流皮片1根[5]。術后患者臥床預防性抗感染及對癥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總優良率、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臥床、住院時間,術后癥狀緩解情況、恢復勞動情況以及遠期(術后3年)療效并進行比較并隨訪。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Nakai[6]分級,優: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良: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勞累或過多活動后感腰部酸脹或下肢酸脹感;中: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仍感到輕度腰痛或下肢不適;差:癥狀和體征無改善。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所有實驗數據運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所有計量數據均采用t檢驗,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手術、臥床以及住院時間都明顯的短,優良率而術后恢復工作的患者明顯的多,并發癥數為3
例,對照組6例;實驗組優良率為78.72%,明顯優于對照組(優良率為5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有可比性(P<0.05)。結果如下表1、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t P臥床時間(d)住院時間(d) 9.38±4.24 10.39±5.54 23.34±4.23 16.68±6.64 3.32 2.25 0.032 0.045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結果[n(%)]
腰椎間盤突出常見誘發因素包括:①便秘時排便太使勁、咳嗽劇烈等造成的腹壓升高;②處于屈曲狀態的腰部在突然旋轉的情況下造成的髓核突出;③在沒有充分的準備時,腰部的負荷突然增加造成的髓核突出;④傷及到軟骨板以及纖維環等結構的腰扭傷等急性外傷造成的椎間盤突出;⑤坐位長時間處于顛狀態例如駕駛員,其腰椎間盤會承受較大的壓力,導致椎間盤退變或者突出加速。所以,減少積累傷是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重點。例如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盡可能的不睡太軟的床,而且平時的坐姿要正確;對于長期伏案工作人員來說,坐姿要進行適時適當的變換,桌子、椅子的高度也要做適當的調整;而平時彎腰比較多的人,則應該經常進行擴胸以及伸腰鍛煉,并盡可能使用較為寬松的腰帶;長期使用腰部的人和具有先天性肌肉萎縮的患者,要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使脊柱的內在穩定性增強。另外,在勞作的時候,提重物時,應先蹲下拿到重物,再慢慢的站起來,此過程中盡量不要彎腰。過去臨床上采用的脊柱減壓法并不能徹底根治腰椎間盤突出,而且該治療方法還會增大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7]。而現在采用的小切口手術已得到了臨床醫學的驗證,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時對人體只有極小的創傷,且患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康復。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手術、臥床以及住院時間都明顯的短,優良率而術后恢復工作的患者明顯的多,該組47例均可于術后4~6 d帶腰圍下床活動。實驗組優良率為78.72%,明顯優于對照組(優良率為5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再加上手術切口小,創傷小,對患者影響小,且不需要對病變椎體旁肌肉進行大范圍剝離,較好地保持了脊柱的穩定性[8],所以患者能夠比較早的下床活動。唐理英[9]也探討了小切口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優良率達到83%,因此,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選擇術式時,醫生應建議其盡量選擇小切口手術。該術式符合脊柱外科發展規律,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1]王文利.小切口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0例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5(10):137-138.
[2]裴國獻,任高宏.21世紀骨科微創技術發展的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4(Z1):8-11.
[3]Park JS,Choi GS,Lim KH,et al.Laparoscopic extended lateral pelvic node dissection following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advanced rectal cancer:initial clinical experience[J].Surg Endosc,2011,25(10):3322-3329.
[4]Ammerman JM,Libricz J,Ammerman MD.The role of Osteocel Plus as a fusion substrate in minimally invasive instrument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2,19(12):531-538.
[5]李冰.通道下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臨床療效觀察 [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3.
[6]谷名宏.小切口開窗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4,3(7):129-130.
[7]孫海波,章德本,張振華,等.淺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5):116.
[8]馬俊.小切口顯微鏡下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26):87.
[9]唐理英.小切口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2例[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19):41.
[10]于光輝,李高峰,李躍華.微創小切口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7(5):121.
R681.5
A
1674-0742(2014)12(a)-0109-02
2014-09-10)
王廣欣(1981-),男,山東曹縣人,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骨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