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偉 史玲利
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后并發消化道瘺的原因分析
楊宗偉 史玲利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后并發消化道瘺的原因。方法 選取2000年11月~2012年11月河南省禹州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675例,對所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接受保守治療的78例患者均好轉出院,急診行胃大部分切除術的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接受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的558例患者中有3例出現消化道瘺,其中經再次手術引流后痊愈者2例,再次手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轉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者1例。患者術后并發消化道瘺的主要原因有修補縫合不嚴密、術后合并胃腸道梗阻、進食過早導致的感染控制不良。結論 對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后并發消化道瘺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干預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術后預后效果。
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消化道瘺;原因
消化道瘺屬于上消化道穿孔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患者病發時主要臨床癥狀為體溫上升、腹膜刺激癥、上腹部疼痛等,會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質量。為了有效降低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后消化道瘺的發生率,改善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選取67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術后并發消化道瘺的原因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0年11月~2012年11月河南省禹州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675例,男360例,女315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36.5±5.7)歲。穿孔類型:飽餐后穿孔379例,空腹穿孔296例。穿孔部位:胃穿孔362例,十二指腸球部穿孔313例。穿孔原因:消化道潰瘍664例,胃癌穿孔9例。合并潰瘍情況:胃潰瘍35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13例。治療方式:急診行胃大部分切除術39例,穿孔修補術558例,保守治療78例。所選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性資料方面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本次研究中的675例觀察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患者手術治療后并發消化道瘺的原因及處理后的效果[1]。
1.2.2 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采用止酸藥物、胃腸減壓、持續引流、加強營養支持以及積極抗感染治療等。(2)急診胃大部分切除術: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對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手術部位,鋪治療巾;做手術切口,將胃大彎與胃網膜血管弓分離,并結扎各個血管分支;分離胃小彎,先結扎胃右動脈再結扎胃左動脈;根據患者情況確定胃切除范圍,并切斷十二指腸,最后將胃、十二指腸殘端進行吻合[2]。(3)穿孔修補術: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麻醉方式,取上腹部經腹直肌切口;吸除腹腔內消化道內容及滲出,并在視野內尋找穿孔部位;穿孔部位取活檢后采用絲線對穿孔部位進行修補,并用部分大網膜縫合與穿孔處進行封堵,之后用溫生理鹽水行腹腔沖洗并置入引流管[3]。
接受保守治療的78例患者均好轉出院,急診行胃大部分切除術的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接受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的558例患者中有3例出現消化道瘺,其中,經再次手術引流后痊愈者2例,再次手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轉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者1例。3例患者出現消化道瘺的原因分別是修補縫合不嚴密、術后合并胃腸道梗阻、進食過早導致的感染控制不良。
3.1 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后并發消化道瘺的原因 胃腸道瘺多發生于手術后3~7d,主要臨床表現為體溫上升、上腹部疼痛、腹膜刺激癥、胃管引流量驟然減少而腹腔引流管的引流量突然增加等。上消化道穿孔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是消化道瘺,造成這一并發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修補縫合不當、腹腔感染嚴重且難以控制,由于部分腸道梗阻而導致吻合口周圍部分腸斷的張力增加,從而導致手術吻合部位所承受的壓力驟升而破裂[4]。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的原因導致的愈合功能差、免疫能力低下等也是引起的術后消化道瘺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為嚴重感染且控制度較低,患者通常會出現腹腔彌漫性炎癥的表現。
3.2 預防措施 (1)在手術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且操作應盡量仔細,在修補潰瘍及縫合切口時應盡量避免組織內翻,確保漿膜層互相吻合;(2)嚴格預防術后感染:術后積極抗感染治療,在應用抗生素類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要選擇藥敏性高的廣譜類抗菌藥物,并注意現用現配和配伍禁忌;(3)加強對患者的營養支持以加快吻合口愈合,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而出現術后消化道瘺,因此要加強對其補充營養,以補充蛋白質類物質為主,同時要注意維持患者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度平和,并保證患者有充足的氧氣吸入,以促進術后恢復;(4)加強術后胃腸減壓處理[5-6]。有效的胃腸減壓能防止患者術后胃腸道內出現積液、積氣的現象,降低胃腸內的壓力,有利于術后胃腸吻合口的愈合以及消化道功能的恢復,因此術后應對患者進行嚴格禁食處理,并留置胃腸減壓裝置,根據患者情況調節適當負壓,以保護胃黏膜[7]。同時加強對胃腸減壓引流液的觀察,觀察內容包括液體的顏色、性狀、通暢程度等。當患者發生消化道瘺時,若患者的引流管通暢,則不需再次手術,只需加強胃腸減壓及營養支持以讓瘺口重新愈合;(5)合理應用止酸藥物[8]。大量臨床治療實踐證實,消化性潰瘍是導致消化道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穿孔不是特別危重的患者,在臨床上通常進行保守治療。其中,止酸藥物的應用是保守治療的基礎,常用藥物有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制劑等,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等。因此,醫師應根據患者情況合理應用止酸藥物進行保守治療,并觀察藥物療效。
[1] 張時綏.胃大部切除術后近期并發癥的防治[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12(11):293-295.
[2] 劉建成.十二指腸憩室化處理難治性上消化道穿孔24例體會[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20(10):162-164.
[3] 高成松.17例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3(30):117-119.
[4] 滕云飛.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8(20):147-149.
[5] 劉寶存.手術治療急性上消化道穿孔72例臨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11(20):467-469.
[6] 楊光明,吳根信.56例上消化道穿孔臨床資料分析[J].安徽醫學,2012,18(9):361-362.
[7] 郭明剛.損傷控制性手術在消化道潰瘍穿孔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3(6):234-235.
[8] 顧洪義,白云生.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19(6):524-5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58
河南 461670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醫院(楊宗偉 史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