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
(郴州湘南學院 湖南郴州 423000)
兒科臨床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分析
蘇維
(郴州湘南學院 湖南郴州 423000)
目的:近年來,隨著學科建設的不斷改革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醫學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兒科學在臨床學科中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同時也是創新教育實行的一個重要領域,對此培養兒科醫學創新人才也變得尤為重要。鑒于此,為進一步醫學教學改革的發展,本文就兒科臨床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行探討與分析。
兒科;臨床;教學;學生;創新思維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術水平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于醫學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對此,在醫學教育上,應對培養目標重新進行定位,明確新教育觀念,促進教學改革的發展,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醫學人才[1]。在臨床醫學中,兒科作為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同樣也需要大力發展創新教育,以培養創新型的兒科專業醫學人才。
在兒科臨床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因素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傳統教學觀念與方式。在傳統教學中,對于教學的認識主要側重于傳道、解惑以及授業,對于創新教育并不是很重視,在授課過程中,所講解的內容與知識比較狹窄,且學生的基礎也較為薄弱,課程內容較為陳舊。在教學方式上,仍舊采用的是課堂傳授方式,學生實踐機會較少。傳統教學所注重的是共性與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個性發展、能力培養以及素質培養不夠重視,久而久之,使得所培養的醫學人才缺乏個性與特色,更別說創造性與創新性,此外,所培養的這些醫學人才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脫節,使得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與限制[2]。第二,學生自身的因素,就調查資料顯示結果來看,當前有很大部分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均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基本上都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中,在教學中習慣性充當簡單的聽眾、操作者或者記錄員,而這種被動式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新意識得不到相應的激發,同時還會使其創新能力培養受到限制。
針對上述內容可知,在兒科臨床教學中,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已成為當前醫學教育的一個關鍵問題。在培養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培養。
(一)構建并完善教學體制,創設一個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
1.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傳統的醫學教育中,采取的教學方式主要為填鴨式與灌輸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臨床實踐中通常拿所學知識套病例,未獨立思考。鑒于此,為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啟發式的教育方式,鼓勵學生勇于思考與大膽建議,充分挖掘學生創新性思維,鼓勵學生多提問,并積極參與討論,以新方法或者新思路來分析、考慮并解決問題,繼而進一步使學生自身思維個性得以充分發揮。此外,還應定期開展講座,邀請一些專業技術強且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或者教授來進行講解,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擴展,從而使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專業熱情得到激發。
2.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作為主體,而教師的作用則在于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教師應予以適當地啟發以及指導,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在實踐中,開拓并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在兒科臨床實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例,同時所用的藥物種類也相對比較多,而這也就要求學生不可僅僅只是局限在基礎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而是應主動且積極深入探索其他方面的知識,利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解決所遇到的各種難題,通過概括與總結,最終得到正確且合理的診斷結果與治療方案。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當前各種資源,掌握當前最新的各種資料,繼而使其視野得到開闊,養成一個細查多想以及勤學好問的習慣。
第三,知識面的擴展。在兒科臨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志愿輸血、義務診斷活動或者相關的專業咨詢活動等。此外,還應積極開展各種舞會、體育以及文藝節目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業余生活更為豐富,繼而進一步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提高。
(二)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一種正確且科學的教學觀念,將教師所具備的創新激情轉變成為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動力。其次,教師還應善于接受新事物與新思想,優化其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中心,在教學方式上將問題作為中心,在臨床實踐中將病案教學作為中心,使教和學所具備的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并且互相滲透[3]。
(三)加強臨床實踐
近年來,隨著醫學院校的快速發展,使得各院校超生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在這種形勢下,使得教學醫院承擔能力也開始呈現出一種不足的現象,且學生實踐機會也相對減少,所獲臨床實踐效果與質量也較低。對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教學質量與效果達到預期目標,就必須要加強臨床實踐。
1.見習與實習期臨床實踐的強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知識轉化,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實施床邊見習以外,同時還應進行實驗室訓練的模擬,構建典型病例,要求學生每天進行經驗的總結,以此使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理解相關醫學知識,同時還可充分利用這些臨床資料。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強化教學管理,加強教學查房,對典型病例以及疑難病例進行討論,積極開展各種業務講座等,借助于集體討論、有關知識的預習與復習、獨立思考以及相關文獻的查閱等方式,使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與提高,繼而進一步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缺陷。
2.對考評制度進行改革與深化。在臨床實踐工作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其基礎,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還要注意這兩個方面內容的講解與傳授,將能力作為中心,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改變以往傳統的紙質考試模式,將疾病癥狀作為主題,借助于引導式、雙向交流以及討論式等方式,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方式,加強操作技能方面的考核,根據當前國家關于醫學方面的要求,注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考核[4]。同時還應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比如人文素質、醫德醫風以及組織紀律等,將技術操作與基礎知識的考核有機結合,以縱向的形式將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知識聯系起來,以此將學生自身的真實學習水平客觀地反映出來,繼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5]。
綜上所述,在當前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下,集素質、知識以及能力為一體的醫學人才的培養已成為了當前醫學教育的目標與核心,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加大臨床實踐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方式與形式的的探討力度,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結合當前社會市場對于兒科醫學專業學生的要求,采取合理且科學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為社會市場提供更加優秀的復合型高素質醫學人才。
[1]業曉青,劉金保,侯維玲等.仿真式整體思辨教學在兒科教學見習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7):164-165,168.
[2]胡勁濤,黨西強,毛定安等.兒科見習教學中加強醫學生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8(5):575-577.
[3]蔣利群,孫愛英,趙申武等.創造性案例教學模式在中醫兒科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5):746-748.
[4]張莉,朱懷剛,戚建偉等.以學生為中心的七年制兒科臨床教學[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16):2557-2558,2560.
[5]李曉華.兒科臨床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4):124.
R4
A
1009-6019(2014)07-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