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瑾
(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貴州凱里 556000)
護理實習生分層帶教的思考與探索
胡曼瑾
(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貴州凱里 556000)
護理實習的最重要目的是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實踐技能與綜合素質,傳統"一刀切"的護理實習方式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開展臨床帶教,進而很難調動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了更好的提高護理實習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技能水平,進一步探究護理實習生分層帶教具有重要意義。
護理實習生;分層帶教;思考
臨床實習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是學生提高理論水平、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如何培養出高素質的臨床護理人才,是臨床工作與社會發展共同的需求。
中專護理實習生的年齡較小、動手能力強、善于學習,但是,對于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比較差,機械性的模仿,對于臨床操作的實施"不知所以然",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結合能力比較差。執行能力好,能夠不挑剔、明確的完成帶教老師布置的任務。大專護理實習生的文化水平比較高,理論知識比較扎實,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強,理解能力、文書寫作、與患者溝通能力都比較高,但是,在生活護理、基礎護理以及技術操作方面的主動性比較差。本科護理實習生知識面廣、自身素質比較高、專業知識比較扎實,人際溝通能力、接受新知識、新業務的能力就比較高。自身的優越感明顯,對于學習內容的要求比較高,積極參與醫生、護士長具體護理措施與治療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期待得到醫患的共同認可。
帶教計劃、任務的制定,必須科學合理的進行,加強帶教老師、護士長對實習生的關愛,帶領其盡快熟悉醫院環境、病房環境、各項規章制度、常見的科室技能等等,指導學生多觀察、多交流,大膽的提出問題與想法,盡快適應新的實習環境,克服緊張心理。帶教老師須加強護理實習生的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與護理實習生形成良好的關系,加強對實習生的人文性關懷。在全面了解每位護理實習生基礎知識、技能、性格特點等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帶教方案。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進每位護理實習生綜合水平與素質的提升。與此同時,幫助護理實習生進行角色轉變,在具體的實習過程中,護理實習生需要有對患者生命負責的使命感、責任感,強化實習生與在校生區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其角色轉換。
針對中專護理實習生的帶教方式:一對一模式帶教,先從開始的基本禮儀規范入手,對護理實習生進行"手把手"的傳幫帶,進一步提升中專護理實習生正確操作能力。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積極鼓勵實習生帶著問題去操作、去學習,對自己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進行鞏固,進而完成學習目標。與此同時,積極營造創造性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操作水平,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積極鼓勵護理實習生參與到新技能、新技術的操作過程中來,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有目的的鍛煉護理實習生與患者的交流溝通能力,加強對患者的關心,進一步提升患者對護理實習生的接受與認可程度,進一步提升實習生的自信心。
針對大專護理實習生的帶教方式:選擇臨床操作技能過硬、學歷相當、年資高的帶教人員,注重提高大專護理實習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加強對其工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強調基礎護理工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累、臟等護理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積極改變學生們的思想觀念。每次的護理教學查房中,大專護理實習生負責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診斷、評估患者具體病情。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積極吸引中專護理實習生參與到聽課過程中來,一方面提升了中專護理實習生的理論水平,一方面全面激發了大專護理實習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明白只要認真對待護理工作,積極克服慣性思維,就能發現特色性較強的護理科研課題與論文題目。指導大專護理實習生仔細觀察護士長具體解決問題的方式,全面提高其管理能力。加強學生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程度,充分發揮大專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積極參與患者的健康指導過程中來,讓大專護理實習生體驗到護理、學習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大專護理實習生護理文書的書寫能力,強化醫生、護士長對其認可程度,從而提高其專業信念,出色、優質的完成實習任務。
針對本科護理實習生的帶教方式:由德高望重、學歷高、年資高的主管護師進行帶教,一方面從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進行全面學習,一方面通過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進一步提升本科護理實習生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充分認識到臨床護理工作的實踐性,必須從基本的護理工作開始做起,如果沒有吊瓶、分藥、打針等基礎性工作,科學研究與學術研討就是"空中樓閣"。充分利用學生溝通能力強、基礎理論扎實等特點,讓本科實習生給中專實習生、大專實習生講課,進一步提高全體護理實習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鼓勵本科護理實習生參與到業務講座、護理查房、主任查房過程中來,積極參與患者醫療方案的制定、護理對策的制定中來。給予本科護理實習生一定的機會進行護理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將生活護理進一步轉變成為學生發散性思維、應急能力、處事能力的鍛煉平臺。
[1]李燕,上官鮮梅,翟艷華等.臨床護理教學的體會[J].全科護理雜志,2005,19(9B):1802-1803.
[2]葉向紅.如何做甲實習生的帶教[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19 (9B):1866-1867.
[3]季長高.不同層次對護生臨床教學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0,5(11):253-254.
[4]莫榮選,潘顯芳,王欣娟.護理教學中"美"的塑造[J].現代護理,2004,10(5):461-462.
R47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