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晉秀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山西臨汾 041000)
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體會
景晉秀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山西臨汾 041000)
對本院近三年來378例不同顱腦手術后患者及發生顱內感染23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顱腦手術后發生顱內感染原因,總結經驗,有針對性的加強護理,促進患者康復。
顱腦手術顱內感染原因分析護理體會
顱腦術后顱內感染是神經外科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預后影響較大,嚴重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1]。國內文獻報道發生率多在1.52-1.66%,甚至高達15.51[2],其死亡率為87%。為了降低顱內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對我科23例顱內感染的發生原因進行詳細認真分析,針對原因加強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觀察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收住的378例各種顱腦手術后患者,其中23例術后發生顱內感染。本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齡8-72歲,平均41歲。疾病分類:開放性顱腦損傷12例,閉合性顱腦損傷6例,高血壓腦出血3例,腫瘤1例,側腦室分流術1例。
顱腦術后3天-4天出現高熱、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是常出現的臨床表現,體溫波動在38.5℃-40.0℃之間,在原發病情改善的情況下再次加重,腦脊液有炎癥改變,顏色渾濁,絮狀沉淀甚至為米湯樣。實驗室檢查:1腦脊液中白細胞數(100-1000)×106/L,其中病核白細胞數>50%,糖定量<2.25mmol/L,蛋白定量>0.45g/L,氯化物<120 mmol/L; 2,細菌培養陽性結果。凡符合第2條即可確診,如細菌培養陽性,需符合其他條件。
顱腦術后引起顱內感染的因素很多,目前認為高危因素多達10余種[3]。而本組病例觀察說明:1、手術時機與顱內感染關系較大,感染率88%。急癥手術可能與手術時病人已存在全身感染,一般狀況差,病情危重有關。2、放置引流管的感染率為3.01%,腦室外引流術的患者感染率為9.6%。是由于引流管與外界相通,消毒不嚴格或腦室持續外引流時間過久,使細菌沿管道侵入腦室,增加了感染的機會。3、術后腦脊液漏也是發生顱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感染率達10.8%,腦脊液漏使腦內與外界直接相通,細菌易于侵入腦內引起感染。4、切口皮下反復積液造成顱內感染的概率比較小,占4%,是由于腦脊液循環不通暢,最終導致腦脊液漏造成。
1.病情觀察
加強高危時間段的監護,監護期間不允許家屬陪護,以減少交叉感染。動態觀察病人瞳孔、意識、體溫、脈博,特別是體溫的變化。術后4天內每4小時測量體溫1次,體溫超過39℃時應及時給予物理降溫。如冰毯、冰枕、冰敷、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必要時遵醫囑予以退熱藥肌肉注射,并注意及時更換潮濕的被服、衣褲,保持室內定時通風。
2.營養支持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纖維素的營養膳食,并可適量增加腸內營養劑,如要素膳,并注意鼻飼管的護理,防止返流、誤咽、腹瀉等并發病。
3.引流管道護理
嚴格無菌操作,嚴格掌握引流瓶(袋)的放置高度。一般腦室引流高度(引流袋的最高處距側腦室的距離)10-15cm;硬膜外、硬膜下引流低于創口30cm,翻身,外出檢查時應關閉引流管。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狀,保持創口的敷料干燥,更換引流瓶(袋)時注意無菌操作。保證引流管接口牢固。
4.腦脊液漏的護理
首先要保持瘺口周圍無菌,加壓包扎,敷料厚度超過6層;適當頭高位,床頭抬高30℃左右,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
5.腰穿護理
經腰穿放出腦脊液,同時向蛛網膜下腔注射含抗生素的生理鹽水,是顱內感染常用的治療方法。在穿刺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意識、瞳孔的變化,穿刺后讓病人去枕平臥6小時,避免坐起,并注意穿刺局部的保護,對反復穿刺和注藥治療的病人,注意觀察其排尿情況,如出現尿潴留,及時報告醫師處置。
6.腰大池置管外引流護理
腰大池置管持續引流腦脊液并通過引流管進行鞘內給藥,也是顱內感染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通過引流管持續引流出感染的腦脊液,同時避免了反復腰穿引起的并發癥。護理上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扭曲,保持引流通暢,嚴格無菌操作,注意引流液的情況,如引流液突然變少,要及時檢查引流管有無打折、脫落或堵塞。引流量應以2-5滴/分鐘為宜,約10ml/小時,可通過調整引流管的高度來控制引流量,鞘內給藥后要注意觀察病人有無頭痛、嘔吐、抽搐等不適癥狀,并關閉管道2小時,再行引流。
三年來,我們通過分析總結臨床實踐,找出了原因,配合有效的醫療護理措施,減少了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機會,提高了治愈率,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1]《王忠誠神經外科學》王忠誠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7) -480
[2]《顱腦術手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與防治對策》[J],陳雪娟、時毅敏、梁素芳等,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1):9
[3]《腦外科感染目標性監測方法與措施的研究》[J],王真人、張青玉,中體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1):17
R749.1+1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