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琴芳 張莉
(江蘇省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 213000)
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
史琴芳 張莉
(江蘇省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 213000)
冠心病是人類危害極大的一種常見心臟病,近年來由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因此如何治療冠心病便成為醫學領域中倍受關注的問題。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及觀念的改變,接受冠脈造影的病人日漸增多,而經橈動脈穿刺行冠脈造影因患者術后不需平臥即可下床活動,不會發生尿潴留和腰背部肌肉酸痛,術后不用臥床生活可以自理,恢復快,費用少等優點而被患者接受。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共完成經橈動脈冠脈造影術48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病例共48例,男26例,女22例,90%以上的病人有心絞痛或胸痛。12例表現急性心肌梗死,42例有不同程度的心電圖sT-T改變及典型心肌缺血表現。術后通過嚴密的護理及觀察,取得良好的療效,48例治療均獲得成功,病人康復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術前增強病人安全感。大多數病人對介入性心臟手術甚為擔心,存在憂慮、恐懼、緊張心理。一是對手術操作本身可能帶來的不適、潛在危險的擔心;二是對自身病變嚴重性的擔心。因此,病人人院后,應向病人及其家屬作適當的解釋,講明治療目的,特別要簡要說明手術操作過程,以及病人在手術中需要配合醫生的各方面事項的理由和具體做法。對病人及其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耐心地回答,使病人有思想準備。避免病人因高度焦慮、緊張、極端不安等情緒造成的心理障礙,導致機體整體調節功能減弱和抗病能力下降,給手術帶來困難。病人情緒緊張會引起心血管方面的反應,提高血管痙攣的發生率,所以做好病人心理護理尤為重要[1]。
2.1.2 術前準備
(1)遵醫囑完成血、尿、糞常規,出凝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譜,傳染病標志,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片等檢查,詢問過敏史。(2)術者與病人家屬談話并簽手術同意書,說明手術目的、手術過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3)更換病員服,腕帶戴于左手。(4)指導病人進行必要的術前配合訓練,如吸氣和屏氣、用力咳嗽和床上排尿。(5)術前病人不需禁食,但不宜過飽,盡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擇期行PCI手術病人,術前一天勿食油膩性或刺激性飲食。(6)遵醫囑用藥,包括繼續服用抗心絞痛藥,抗血小板制劑藥,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者予術前2-3小時水化等。(7)于病人左側肢體建立靜脈通道,并連接三通及延長管。進導管室前排空大、小便。
2.3 術后護理
2.3.1 病情觀察
持續24 h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密切觀察心電圖波及生命體征,觀察有無sT段下移、抬高或T波改變。及時發現心律、心率的變化,定期監測心肌酶譜、出凝血常規的變化。術后鼓勵病人大量飲水,24 h飲水量>2 000m1,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補充水分以增加尿量,準確記錄術后24 h尿量,促進造影劑排泄,預防并及早發現造影劑腎病。備齊各種急救藥品及器械。
2.3.2 穿刺點及肢體護理
經橈動脈穿刺術后立即拔出鞘管,使用專用橈動脈止血器。囑病人穿刺側上肢不要用力活動,2h后可逐漸放松止血器,4-6h可拆除止血器,局部予紗布彈力繃帶包扎,次日更換普通敷料。加壓包扎期間也應密切觀察肢端的血供和皮溫情況,并指導患者術側上肢適當抬高,避免用力,限制腕關節活動,可做握拳松拳動作。
2.3.3 抗凝劑應用護理
為預防術后血栓的形成,PCI術后常規給予抗凝治療,用藥期間注意凝血酶原時間的監測。注意觀察有無穿刺部位活動性血腫形成、皮膚及輸液部位瘀斑、牙齦出血等癥狀,如發現并發癥先兆應及時通知醫師并配合處理。
2.4 出院指導
介入治療后病人需要進行冠心病康復治療。指導病人出院后適度鍛煉;控制飲食,飲食應低鹽、易消化,注意少食多餐,戒酒、戒煙;日常活動要勞逸結合,避免情緒激動,防止著涼,預防感冒;適當參加社交活動,調整心理狀態;堅持服用抗凝藥物,定期測定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及白細胞與血小板等;出院隨訪,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門診隨診;定期復查心電圖、血脂、血糖;心前區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從造影成功到康復出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就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細致的護理觀察和個體化護理方案則是PCI成功的有力保障[2]。
[1]戴曉陽.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2]侯桂華,霍勇.心血管介人治療護理實用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
R543.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