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外民生政治的范式轉換與走向

2014-03-24 15:27:34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4年10期
關鍵詞:國家發展

李 穎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應急培訓中心,重慶 400041)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面對市場經濟中的社會風險和問題,世界各國逐步建立起涉及國民基本權益、惠及廣大民眾福祉的社會民生制度。“民生”帶有更多的中國稱謂,在國外一般稱為“福利”,意指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社會福利制度的內涵一般可從三個層面去理解:一是在廣義上,它泛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會措施;二是從中層角度,它基本上是社會保障的同義詞;三是狹義看僅作為社會保障的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就有“社會福利”的位置。從這個角度出發,在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概念也是可行的[1]。國外的社會福利歷史久遠,其間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類型,曾在西方的社會發展中產生過積極的作用,目前面臨著各種問題,正尋求出路和變革舉措。

一、國外民生政治的范式演變和轉換

西方的社會福利制度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經過反復抉擇才確立的一項社會制度安排。西方的福利制度從一開始就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巴里在《福利》一書中指出:“當代社會和政治思想為福利概念所主導,這也許會讓上個世紀的評論家感到驚訝,而那個時候并不缺乏這樣的話語,事實上還遠非如此,因為當前政治爭論中所用的一些思想至少二百年前就開始形成了,真正的差別是現在把它置于中心地位。”[2]在現代社會,社會福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定意義上講,不僅是作為政治過程的副產品存在,它甚至已經成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3]58,具有顯著的“民生政治”特征。

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福利的政治方案進行了哲學、政治學、經濟學以及倫理學等多學科的探討,形成了以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為代表的社會福利思潮[4]8。其間由于歷史條件不同、國別特點不同、面對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不同、需要解決的難題不同,產生和形成了各種思想觀點和主張,形成了不同時期各具特征的民生政治范式。其中道德型、控制型、權利型、國家型、市場型、社會型尤具代表性,不僅反映了國外民生政治歷史演進和遞進發展的關系,同時對西方國家不同時期的國家政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了解和把握這些民生政治范式的背景、含義和相互關系,對于全景式理解和認識現代民生政治這一重要的社會現象,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道德型范式

以追求社會公正為己任的社會福利,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道德理念和政治制度設置,一開始就與政治道德的論爭聯系在一起。平等、自由的理想和人們對社會正義的追求,既為社會福利理論提供了核心的道德支持,同時作為組織和治理社會的原則,也為社會福利提供了基本的政治道德基礎。在社會福利的道德根源上,一般認為源于宗教關于神對人要行善的道德律令,“慈善”即源于這種道德要求[5]29-34。在早期的實踐中,宗教慈善事業就是建立在憐憫和同情的道德情感基礎上的善行,慈善作為一種救助行為,確定了早期社會福利的基本要件:救助窮人或弱勢群體,減輕或免除人們的痛苦與不幸。在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中,隨著社會貧困人群的累積,原有的宗教慈善事業力不從心,為了消除失業、流浪和貧困,穩定社會秩序,英國政府于1601年頒布了《濟貧法》,該法一方面將已有的宗教或社會救助活動慣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另一方面它把貧困當作道德上應予譴責的對象看待,使該法兼具福利救濟與強迫勞動的性質,帶有明顯的恩賜性和懲戒性。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同時窮困人群和城市貧民也日益增多,這個時候工人階級隊伍迅速壯大,工人運動不斷發展。為此英國政府于1834年頒布新的《濟貧法》,即《濟貧法修正案》,增加了國家救助的內容,認定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義務,認為救濟不是消極行動,而是一項積極的福利措施[6]74,為防止人們對福利產生依賴,形成懶惰習性,慈善救濟強調受助者的資格并提出了相應的道德標準。總之,從道德出發,把道德作為社會救濟的論理原則是西方社會福利中的重要思想,一直貫穿和存在于西方的福利思潮中,不同的只是地位的起落和變化。在現代社會,道德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福利資源,一方面通過社會的道德宣傳和教育,培養人們對社會秩序的服從和自律精神,矯正人們的行為偏差[7]51-52。另一方面,在社會福利的發展中,互助、合作、社會慈善、救助、義工、自愿服務等等道德精神和行為,已經成為社會福利中的新內容并推動著道德范式的新轉換。

(二)控制型范式

“社會保障的理論基礎是勞資斗爭說,即所有保障措施的制定與規劃都是以消解勞資矛盾為出發點。”[6]77社會福利自產生之日起就兼具社會控制的功能,即服務于政治統治的需要。早期的社會福利源于慈善,但同時也是為維護政治秩序服務的。以色列學者麥卡洛夫指出“制定濟貧法的一個最主要的動機,即是要減少成群結隊的流浪行乞者所產生的威脅”;“濟貧法最初規劃的目的決非提供一個基本的社會安全保障,而是被設計成為一種管制措施”[7]148。國外關于國家干預社會福利思想學派林立,有德國新歷史學派、福利經濟學、瑞典學派、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新劍橋學派、新凱恩斯主義和克林頓經濟學,等等。德國新歷史學派公開承認社會福利思想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調和階級矛盾,解決勞資對立,實現政權的穩定和社會安寧[8],“認為國家應該通過立法,實行包括社會保險、孤寡救濟、勞資合作以及工廠監督在內的一系列措施,自上而下地實行經濟和社會改革”[9]39。這種觀點和主張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社會保障實踐的思想基礎。在現代社會,社會福利已經作為預防性對策被廣泛運用于政治生活中,社會福利的主要功能,就是以社會公正為目標,協調人們的利益關系,預防、緩解和消除由于不平等導致的社會矛盾、沖突的政治舉措。

馬克思主義對西方國家社會福利的政治批判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社會福利所具有的社會控制功能。馬克思認為,社會福利問題只有通過徹底的社會改革,而不是社會政策的局部調整或通過再分配能夠解決,他把社會福利制度看作現實社會政治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服務于資本主義不合理的經濟關系。認為社會政策是以維護既定的社會秩序,化解社會矛盾為已任,任何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都帶有這樣的政治意圖,只能起到緩解矛盾的作用,把一切關于社會政策和措施歸結為資產階級用以維護和改良統治的工具。馬克思試圖通過建立一個全新的社會政治規范理論向人們闡明,沒有社會秩序的根本改變,單靠再分配性質的福利計劃或對窮人的救濟來維護社會的平等和公正,只能是一種政治上的裝飾,只有超越直接增強社會福利計劃的企圖,在一全新的社會秩序下,社會福利才有可能成為促進人發展的積極要素[3]53-55。馬克思對西方社會福利的這種批判性認識,有助于我們把握社會福利與西方國家政治關系的多維性。

(三)權利型范式

該范式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特點是將社會福利視為國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國家和政府有責任通過政治、法律等手段予以保護,以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托馬斯·馬歇爾是第一個系統闡述公民權利理論的思想家。他認為,公民權利是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先后經歷了18世紀的法律權利、19世紀的政治權利和20世紀的社會權利發展過程。三種權利聯系緊密,但在三種權利中,馬歇爾更注重社會權利的發展。社會權利作為公民權利的主要內容既包括基本的生活保障,又包括受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保障,還包括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保證毎一個人有機會在社會與文化上的發展,以促成社會正義等目標。即社會權利是公民權利的最終實現,保障公民的社會權利,是國家和政府應盡的職責和義務[3]215-217。

實際上,以社會權利為主要內容的公民權利思想,也是19世紀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成果,它把社會主義的一些思想成果納入到了這個時期的權利理論中,使人的權利不僅是指那些消極的個人權利,也包括積極的權利,即指那些與國家的義務和責任相關聯的權利內容。正如范伯格指出的,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與18世紀的人權宣言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幾乎只涉及那些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然權利,而這些權利僅僅是指個人的消極權利。而聯合國的宣言既包括了那些與公民的政治活動和刑法程序相關的舊式的否定(消極)權利,也包括那些新的“社會和經濟權利”,這些權利關系到他人(通常指國家)對個人的肯定(積極)的義務[10]138。在《世界人權宣言》中的人權一覽表中,載明國家或社會應履行對公民(個人)的福利責任內容,使得福利權利成為一國公民應享有的基本的公民權利[3]213-217。

公民權利觀念的形成是權利型社會福利形成的基礎。“公民權利”理論的產生,突破了19世紀資產階級狹隘的以財產權為中心的自然權利觀,克服了把人的權利僅僅理解為法律形式上的平等權利的片面性,使政治權利與社會經濟權利結合了起來,為權利成為表達人類社會公正理想的有效形式奠定了基礎。因此,社會權利是包含了法律權和政治權在內的公民權利的全面實現。

總之,馬歇爾的社會權利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人們仍不乏對該論題的興趣。究其原因:一是該理論強調社會權利是公民不可剝奪的權利,因此落實社會權利是一種可以強制政府履行保障的責任,在這個意義上,馬歇爾理論背后的理念不是解決貧窮問題,而是為現代社會注入社會平等的元素;二是馬歇爾關于公民資格的三個構成分別是與相應的制度機構聯系在一起的,實則在于強調建立在社會組織和社會結構之上的公民資格及其制度基礎,特別是他強調社會權利是公民資格的一部分,這就為制度化和普遍性的福利發展找到了理論根據,在此意義上,福利國家被認為是社會權利的制度安排;三是在馬歇爾看來,社會權利是一種要求獲得實際收入的普遍權利,而實際收入并不按人們的市場價值來衡量,就此而言,社會權利實際上使人脫離了市場力量,甚至是從市場力量下把人解放出來。“假如社會權利的資格基礎是公民資格而不是其能力,那么它們必然帶有非商品化的性質,從而使個人處于獨立于市場的地位。”[11]22為此,馬歇爾在分析中得出國家干預市場的正當性結論[4]86-87。

(四)國家責任型范式

福利國家的出現是當代西方最重要的民生政治現象。福利國家是西方國家通過創辦并資助社會公共事業,實行和完善一套社會福利政策和制度,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全方位干預,以調節和緩和階級、社會矛盾,保證社會秩序和經濟生活正常運行以及政治統治的一種政治決策和方法。從概念上說,如果說福利帶有更多的經濟學含義,社會福利帶有更多的社會學含義,那么福利國家則具有顯著的政治學意義。即福利國家是指一種國家形態和國家形態特征,福利國家突出地強化了現代國家的社會福利功能和目標,是國家政治決策的結果。一般認為,福利國家產生于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羅斯福新政是其重要的轉折點[4]89。現代福利國家制度起源于英國的《貝弗里奇報告》(1942),它對戰后英國福利社會的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報告主張的社會福利可以被概括為“3U”思想:普享性原則(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論其職業為何都應被覆蓋以預防社會風險;統一性原則(Unity),即建立大一統的福利行政管理機構;均一性原則(Uniformity),即每一個受益人根據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狀況獲得資助。①http://baike.so.com/doc/2219691.html。

事實上,社會民主主義是福利國家最重要的支持者。社會民主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最大限度地使人權平等理念接近了現實,社會民主黨人的斗爭和工人運動是福利國家建設最基礎和最主要的政治推動力量[12]。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思想主要表現在:在福利國家的起源上,認同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對資本家的反抗及為改善生活的斗爭是福利國家擴展的重要成因;工業化帶來大量的經濟與社會問題,使政府有必要也有能力介入社會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社會福利的目標是消除不平等和實現社會公正的途徑,等等[4]90。

總之,福利國家是西方人道主義理想與公民權利主張相結合在社會福利領域發展的結果,它既推動了人的權利和社會福利的發展,也提出了在傳統公民權利范圍內無法解決的新的社會福利問題。現代社會福利發展的中心問題,是如何避免由于商品化的高度發展而使人類幸福完全建立在金錢的關系上,緩解社會因階級分化所導致的利益沖突和社會的貧富對立。換句話說,福利國家是作為西方社會去商品化的努力出現的,它試圖通過公民社會權利的確定和擴張,來抗拒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帶來的社會和人的商品化,以及階級分化、對立造成的貧富差別和社會不穩定,以達到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五)市場型范式

這是與國家型范式相對應或對立的主張,新自由主義是這一主張的思想流派代表。新自由主義是在與凱恩斯主義的論戰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核心是對國家干預主義和福利國家政策持堅決反對的態度。新自由主義的興起首先表現為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興起。1944年著名的經濟學家和自由主義思想家馮·哈耶克發表了《通往奴役之路》,抨擊了國家對市場機制自由運轉的一切限制,這本書被認為是新自由主義興起的標志[13]。在20世紀50~6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迅速,新自由主義派提出國家對市場的某種控制可能導致危險的警告。他們認為,這種受到福利國家鼓勵的平均主義破壞公民的自由和扼殺人們發揮才能的積極性,而大眾的幸福是依賴這兩點的。在他們看來不平等是一種積極的價值,西方社會正需要這種價值。新自由主義派的觀點真正在西方國家占據主流經濟學地位始于20世紀80年代,其社會福利思想和政策可歸納為兩方面內容:一是否定福利國家。認為社會福利是國家控制和干涉個人自由的一種隱蔽手段,在福利供給下,國家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控制者,個人卻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己的獨立與自由,對個人自由構成了威脅[14]45-50。認為經濟增長是最好的社會福利政策,解決貧困和社會不公不能依靠政府的再分配,對制度化的社會福利持強烈批判的態度,主張實行殘補式的社會福利模式,極力推行志愿服務,同時突出市場和職業福利的作用。二是主張減少過度擴張的社會福利政策。新自由主義主張消減國家主導的收入轉移支付政策,對市場競爭失敗者實施收入保障要盡可能最小化,對作為勞動代價的收入保障必須維持工作福利。主張減縮福利國家提供的各種福利項目和降低各種項目水平,主張福利多元主義[15]7。如果說福利國家的基本目標是實現勞動的“去商品化”,而新自由主義則要把勞動置于市場條件下“再商品化”,主張通過自由市場機制和個人的自我負責來取代長期由國家提供的社會福利,借以減輕國家負擔,激發個人的進取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義在經合組織工業國中,在遏制通貨膨脹、提高就業、增長工資和利潤率等方面,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一些成效,這為新自由主義的擴張提供了示范效應。作為意識形態,新自由主義最初只有右翼政府提出實施,但是隨后不同類型的政府,包括一些自稱為左翼的政府也相繼追隨其潮流,新自由主義是以宣布社會民主黨為其主要敵人開始的,這一做法在社會民主主義方面引起敵對反應,但以后一些自稱社會民主主義的政府在實施新自由主義上也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13]。

(六)社會發展型范式

社會發展或稱發展性福利是當今世界正在興起的社會福利思想。社會發展的含義是指“一種規劃的社會變化過程,旨在與經濟發展的動態過程的協調下促進人口的福祉”[16]29。社會發展突破傳統社會福利政策孤立看待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提出社會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必須相互結合,試圖協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實現兩者相互融通和相互促進。

社會發展概念源于20世紀50年代殖民地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社會福利實踐。長期以來,殖民地主要關注和強調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往往被忽略,甚至被看作是經濟發展的障礙。但是,許多本土政治家在與西方國家的比較中看到,實施政府的社會服務與社會現代化是并行不悖的。1954年,在英格蘭召開的殖民地官員會議上正式采納了“社會發展”主張,社會發展概念得以確立。60年代在聯合國和相關國際機構的推動下,人們加深了對社會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認識,聯合國于20世紀70年代末先后通過了幾項有關統一性社會與經濟規劃及其相關主題的決議,促成了第三世界成員國對社會規劃概念的普遍采納。在西方工業化國家中,瑞典是率先用社會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的國家,瑞典的做法不但融合了經濟與社會政策,而且專門用社會政策促進經濟發展,通過有效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來維持高就業。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以社會發展為取向的福利思想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16]61-73。1995年,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在丹麥召開,同年美國學者詹姆斯·梅志里出版了專著《社會發展:社會福利視角下的發展觀》[4]138-140,社會發展福利思想開始成為令世人矚目的社會思潮。

總體上看,社會發展的福利思想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為使經濟與社會政策結合得更加緊密,主張建立一種混合型、整體型的社會政策模式。社會發展強調人類福利的提高應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沒有經濟的發展社會發展就缺乏前提條件,反之,沒有人類福利的大幅提高經濟發展也失去了意義,堅信經濟和社會政策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所有人的福利。由于傳統的社會政策很少與經濟發展相關聯,因此主張政府經濟發展部門與社會服務機構在統一發展的架構內更加緊密的協作。二是社會發展強調在發展過程中,要優先考慮有利于創造工作崗位和實現就業的計劃,即積極的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政策。傳統社會政策沒有從根本上為弱勢群體擺脫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因而在本質上具有被動性。社會發展是一種能增進全體社會成員經濟和社會能力的社會資源再分配機制,核心問題是發展它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不再只是以現實的貧困者或不幸人士為對象。因此,凡是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社會干預手段都將被優先考慮,而不只是只具有療效或維持功能的社會干預手段[17]27,183。而積極的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政策的核心是,通過嚴格失業保障資格申請、縮短失業保障期限、降低失業保障水平,將保護性勞動就業政策與積極就業政策結合起來,從而“激活”失業者。即通過生產性就業與自我就業促進勞動者的經濟參與。三是社會發展的核心理論是社會計劃應以投資為導向,主張人力資本的投資。傳統社會福利政策幾乎都把重點放在收入和實物以及勞務福利上,而以資產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政策表現為國家干預環節的前移和前移到資產環節,強調通過促進資產的長期積累,推動個人、家庭和社區的發展,并以這個發展形成社會作為整體的長期發展。很多國際組織、政府以及社會政策研究者正對社會政策的作用形成共識,即社會福利具有幫助人們實現潛能的作用,如同教育、衛生事業一樣,是對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資。現今不少政策和社會政策如教育、醫療和福利等視作一種社會投資,通過提高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來促進經濟的發展[4]141-144。

總之,社會發展思想超越了以往各種舊式的社會福利思想,為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個綜合性的視角,社會政策目標從緩解貧困轉變為增強人們維持生計的能力、增進全民福利和促進社會公正多個方面,當前社會發展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把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互為因果的關系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之中。

二、國外民生政治的制度類型與未來走向

社會保障是國外社會福利的制度表現。由于西方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與其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階段性。在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歷史過程和總趨勢中,我們隱約能夠發現其中潛在的一些規律性現象,但是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人文傳統上的差異,在建立現代社會保障時間上也有先有后,進而形成各國制度和類型上的不同特點。當今世界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眾多國家在民生政治上都面臨著程度不一的問題,許多國家都在對本國社會福利制度進行反思、調節和變革,這構成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民生政治的主線,也預示著民生政治在未來走向上的某些趨勢。

(一)民生政治的模態化發展與類型

現代西方國家的民生政治先后經歷了幾個大的階段性發展:1601年英國頒布“濟貧法”和1883年起德國開始的一系列民生立法,是現代民生政治創立的標志;20世紀30年代以美國羅斯福“新政”為轉折,國家開始全面加強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干預,其后各國政府紛紛效仿,現代民生政治得到較大的發展;二戰后以英國為代表的“福利國家”正式出現,“福利”與國家政治高度融合,民生政治進入鼎盛時期;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福利國家進入“衰退期”,國外民生政治開始步入改革和調整階段。綜觀國外的民生制度,總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以英國為代表的以公民權利為中心,以充分就業、收入均等化和消滅貧困為目標,以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為原則的福利國家型模式;二是以面向勞動者建立各種社會保險制度為中心,強調受保障者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社會保險型模式,目前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屬于這一模式;三是強制雇主與雇員共同繳費,為雇員建立不能實行社會調劑的個人儲蓄賬戶為特征的儲蓄積累型模式,新加坡、智利等國家實行這類模式;四是一些處于中下等發展水平的工業化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實施的社會救助等其他類模式[6]92-99。

(二)民生政治的發展與變革

社會福利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在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國民權益、增強民眾福祉上發揮過積極作用,并構成現代國家社會制度體系中重要的部分。但是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國外的民生政治受到來自經濟和政治等多方面的挑戰,許多國家陷入財政負擔過重、經濟發展滯緩、失業率過高等窘境,各國政府不得不采取削減福利項目或降低待遇水平的措施,英、美等國保守黨上臺后開始縮小政府規模、削減福利支出,實行一系列權力下放和私有化的舉措,民生政治開始步入調整、探索與變革時期[18]。

首先,建立混合型社會福利模式正成為一種突出的世界現象。上面關于社會福利制度模式的分類,主要是以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內容為依據,但也只是一種大致的歸類。實際上不同類型的社會保障制度既有區別,也存在著程度不一的交合和重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許多國家在變革、完善本國福利制度中,開始突破這種類型分界,其區別與特征越來越模糊,出現相互吸取對方的經驗教訓、兼取各家長處的交流與融合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方對社會保障模式的選擇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各國在實踐中開始由單一的社會保障模式向混合型模式轉變。比如英國和澳大利亞以國家保障為基礎,將公共附加養老金計劃轉變為儲蓄積累式的企業年金制度;高福利的瑞典開始引進與收入關聯的名義個人賬戶制度;實行儲蓄積累的智利則規定,對因積累太少而待遇水平低的老年人給予最低養老金,實際上帶有國家保障的因素。目前,世界上已經很難用單一的模式概念來界定一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各個國家已經紛紛向多層次、寬領域、多支柱的混合型模式轉換[6]99-100。

其次,在未來發展道路上的新選擇。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吉登斯為代表的“第三條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社會福利改革方案[19]。這種福利改革的基本策略,就是兼收并蓄左派和右派的社會福利政策,“在戰后社會民主與撒切爾保守主義之間探索出一條中間道路”[20]147。民主社會主義從傳統福利社會向“第三條道路”模式轉型,源于對全球化時代和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的應對,擬通過修改補充價值觀、調整社會福利政策、改革福利制度、走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道路,來著手探索一條擺脫困境、重新崛起的新路。“第三條道路”的社會政策內容主要有:“積極福利”主張,“積極的福利就是要積極做出生活決定,而不是消極地計算風險”[21]115。一是強調引導國民轉變社會福利觀念。吉登斯認為,以前的理論割裂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因此主張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無責任即無權利”[21]69。變福利國家為“社會投資國家”,“社會投資國家的主要原則可以簡單表述如下: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要投資于人力資本,而不是直接給予利益”[22]101-102。二是經濟與福利相協調,強調工資性的福利制度在經濟承受范圍內保障個人的需要,福利水平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三是變結果平等為機會平等,布萊爾重視機會平等的重要性,認為真正的社會平等應該是建立在機會平等基礎上的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的統一[23]8。改革后的福利國家在政治管理過程中,通過合作與協調來實現“善治”目標,即通過“增權”來發揮各種主體的自主性與責任感,強調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注重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鼓勵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提倡強制與自愿的合作,實現多元化的福利供給模式[4]127-129。“第三條道路”在當今西方國家正在產生重大的影響,幾乎所有社會民主黨上臺執政的國家,都把“第三條道路”變成改變政府實踐的指導路線。在歐洲,各國重新對市場作用采取了更開明的態度,在政策上表現為對民主社會主義遺產和新保守主義遺產的雙重繼承[4]122。

第三,近年來關于西方國家福利制度的變革與反思。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再次引發了關于福利國家的可行性論爭。歐美金融危機反映出的問題、政府的應對策略、人們對福利國家態度的新變化、危機時期各國的改革舉措,都成為人們思考和探討的話題[24]。總體上看,福利國家制度還會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而經歷更多的改革,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福利制度本身不會消亡,而能夠立足本國的實際,采取積極有效的社會福利政策和措施的國家,則有可能更快地渡過危機并更早顯現出其發展優勢。

總之,國外民生政治范式及其演變,既從縱向上反映了國外民生政治發展的一般進程,又從橫向上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民生政治多維、綜合的認識及其思考,這些認識都是基于一定背景的產物,很難簡單地判其對錯。全面了解和把握不同范式的內涵、相互關聯和各自作用,對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民生政治范疇和探索民生政治規律,有不容忽視的借鑒意義和作用。

[1]唐鈞.民生與福利是一回事嗎[N].解放日報,2012-03-19.

[2]諾曼·巴里.福利[M].儲建國,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錢寧.社會正義、公民權利和集體主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4]林閩鋼.現代西方社會福利思想[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

[5]周弘.福利的解析——來自歐美的啟示[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

[6]宋士云.社會保障學[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7]戴維·麥卡洛夫.社會福利:結構與實踐[M].官有垣,譯.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0.

[8]李賀平.社會保障研究范式的權利論轉向[J].社會科學戰線,2012(4).

[9]李珍.社會保障理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10][美]范伯格.自由權利和社會正義——現代社會哲學[M].王守昌,戴栩,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12]丁東紅.論福利國家理論的淵源與發展[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2).

[13]佩里·安德森.新自由主義的歷史和教訓[EB/OL].[2012-05-25].http://www.qstheory.cn/zz/hwxs/201205/t20120507_156138.html.

[14]蔡文輝.社會福利[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

[15]林閩鋼.福利多元主義的興起及其政策實踐[J].社會,2002(7).

[16]詹姆斯·米奇利.社會發展:社會福利視角下的發展觀[M].苗正民,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17]安東尼·哈爾,詹姆斯·梅志里.發展型社會政策[M].羅敏,范酉慶,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18]李方明.“歷史唯物主義”國家觀與“市民社會”國家觀的比較——從馬克思到葛蘭西[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4).

[19]蘇兆煒.后冷戰時代“第三條道路”理論反思與借鑒[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5).

[20]史迪芬·德萊威.福利改革在哪告別第三條道路?[G]//歐陽景根.背叛的政治——第三條道路理論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2.

[21]安東尼·吉登斯.超越左與右——激進政治的未來[M].李惠斌,楊雪冬,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2]安東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M].周紅云,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3]托尼·布萊爾.第三條道路:新世紀的新政治[G]//陳林,林德山.第三條道路——世紀之交的西方政治變革.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0.

[24]劉麗偉:金融危機背景下福利國家改革的三大特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8-01.

猜你喜歡
國家發展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男人资源站| 国产在线日本|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欧美无专区|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欧美亚洲香蕉| 精品国产91爱| h网站在线播放| 色综合中文|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一本色道久久88|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日韩av无码DVD|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99久久99视频| 婷婷六月在线|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网|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日韩AV无码一区|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日本色综合网| 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不卡无码网|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成人网|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欧美一区国产|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狠狠干欧美|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夜夜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极品国产在线|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国产丝袜91|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欧美成人aⅴ|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