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宏,田 嫻,謝人強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福州350202)
海西經濟區電子商務創業影響因子分析*
李衛宏,田 嫻,謝人強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福州350202)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電子商務與海西經濟區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然而海西經濟區制約了電子商務創業。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海西經濟區應從影響電子商務創業的五個因子入手,為電子商務創業提供政策支持、環境保障、電子商務配套設施、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等,以構筑有利于電子商務創業的平臺。
電子商務創業;海西經濟區;影響因子
互聯網自上世紀產生至今,已經逐漸深入人們工作、生活、娛樂等方面,同時也締造了新型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據統計,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為8.1萬億元,增長速度迅猛,前景廣闊。這也吸引了部分人和企業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為我國創造不少新崗位。
電子商務作為推動國際貿易的一種手段,能夠提高中國企業產品國際競爭力,通過網上進行進出口貿易,拉近了企業與世界的距離,提升了企業的國際形象,企業還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時效。跨入新世紀,互聯網技術加快更新換代步伐,在更為廣闊的領域承擔著重要角色,福建省居民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在全國各省中名列前茅。早在2001年,福建省就在全國率先開通“數字福建”業務,并制定福建省電子商務“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規劃。
電子商務刺激區域經濟。電子商務從總體上增大了區域內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一方面多樣化的產品和有利的價格優勢刺激用戶的消費需求,提高了商品或服務總需求量。另一方面電子商務促使企業市場擴大、效率提高以及綜合成本降低,進而有了進行大規模的采購、擴大生產的前提條件。2008年5月,福建省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平臺正式開通,是中國首個區域性電子商務應用平臺。這個平臺的開通,通過互聯網與臺灣地區的鏈接,在信息的溝通,甚至將來在通關、技術標準的探討等方面都會更直接、更便捷,將進一步促進福建與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促進經濟共同發展。截至2011年,福建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已累計發展會員13626家,幾乎覆蓋了福建所有的外貿企業,對經濟貿易和兩岸經濟往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電子商務創業帶動新興產業模式產生和傳統產業升級。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改變企業的生產方式,給傳統行業帶來一場革命。電子商務人才創業行為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模式的運作。如傳統的零售業轉變為網上零售(B2C)、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等。大規模的創業形成了電子商務產業。創業實踐帶動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及相關服務行業的完善,從而促進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創業行為還起了示范作用,其先行的運作模式和路徑選擇鼓勵更多人加入到這個行業。所謂產業升級,主要是指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高。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帶動了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產業發展與升級,并形成新的產業群。如形成訂單加工、產品攝影等售前支持、物流、營銷、電子支付等售中服務傳統周邊服務,促進了行業的發展,并形成了具有一定供應鏈功能的產業集群。它們依托電子商務技術,在一定范圍內促成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據2011年的統計,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福建已經逐步加快覆蓋應用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通過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度融合,福建有將近50%的企業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益,71.2%的企業明顯提高了管理水平,30%以上的企業明顯降低了商務運行的成本。
創業園區提高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電子商務創業有助于形成新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不僅能提升當地的經濟總量,拉動當地就業情況,而且還能增加當地的稅收,促進地方經濟的飛速增長。首先投資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創業所需的固定資產和個人投資直接拉動區域經濟增長。而創業發展的直接結果就是不斷壯大個體私營企業的隊伍,同時也帶來源源不斷的民間投資,從而有了大量的有效投資持續地投入市場。其次電子商務創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收入,反哺了區域經濟。再次電子商務創業需要政府、高校、企業、中介機構等社會各方參與。各主體各司其職,開展產學研合作。政府制定政策,高校發揮科研職能,企業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中介機構搭建平臺提供支撐服務。電子商務創業在一定范圍內推廣普及至社會各個相關行業,提高整個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區域經濟中各行各業特別是物流配送業、金融業、網絡安全業、網絡信息業等影響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程度。互聯網在商業領域的應用是電子商務產生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互聯網普及率是一個重要指標。通常互聯網發展程度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如果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網絡商務平臺、網絡基礎設施、電商配套服務體系的建設參差不齊,經濟發展程度就會反過來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實踐證明,我國的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多分布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省市,且電子商務配套產業環境良好。
二是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企業是實施電子商務的主體。企業的現代化程度直接關系到電子商務的基礎。經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的同時,還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調查表明福建省一批傳統批發零售企業先后建立零售網站或大宗商品網上交易平臺,品牌制造企業開始建立自主銷售平臺,農產品網上交易日趨頻繁。但大多數行業網站仍處于初級階段,僅提供信息宣傳,電子商務應用程度不深,無法充分突顯電子商務的優勢。
三是物流體系障礙。海西經濟區內已形成六大物流走廊、四大物流聚集中心和五條省際物流通道,特別是快遞業迅速發展壯大,為電子商務B2C與C2C的快速發展提供物流支撐。但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物流配送和中高端人才供給跟不上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特別是電子商務配送中心及倉儲用地落實困難,部分閩商經營的快遞企業總部外遷。
創業指的是必須承擔風險的創業者,通過捕捉商業機會,投入已有的技能知識,配置相關資源,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為個人和社會創造價值和財富的過程。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全球創業觀察)報告(2001)最先提出了創業分為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機會型創業就是創業者在擁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基礎上為了更多的自主性、更廣泛的技能開發、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而自動自發地從事創業的創業活動,通常在他們所熟悉或擅長的一個領域里開始創業;生存型創業就是那些由于沒有其他就業選擇或對其他就業選擇不滿意而從事創業的創業活動。電子商務創業指的是依托互聯網的創業活動,以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
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子:主體——創業者是創業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個人或團隊;直接誘因——商業機會是市場中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是市場中現有企業未涉足或忽視的市場空缺;載體——組織是創業者創立的企業,實施創業活動的系統,資源整合的平臺;必備條件——資源是組織中的各種投入,包括各種人、財、物、技術、信息;不可控制因素——環境是那些與創業活動相關聯的因素的集合,包括宏觀環境、行業環境和微觀環境。互聯網時代,創業者通過網絡尋找合意的創業團隊,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避開傳統企業的打壓,組建電子商務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運作。因此,可以將電子商務創業函數式表示成:電子商務創業=f(創業者,機會,組織,資源,環境)。
(一)創業者
幾乎所有的創業理論都認為創業者(創業團隊)是創業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蒂蒙斯(Timmons)和克里斯蒂安(Christian)認為創業者是創業活動的靈魂與推手,說明如何發展創業者的創業才能,將是創業管理工作上的一大重點;他們創立的動態創業模型表明創業者的能力可以與勇于創新、冒險犯難、積極開創等先天的人格特質有關,也可以經由有系統的創業管理教育加以培育。蒂蒙斯模型所強調的“創業者隨著環境變遷而動態調整創業模式的能力”和克里斯蒂安的模型所強調的“創業者與新事業互動的能力”表明創業者能力可以后天培養[1]。據統計,2011年中國的早期創業活動指數(TEA)在GEM的54個成員國中排名由上年的第十五名升至第一。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與我國大力倡導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密不可分。近年來,海西經濟區的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訓發展較快,全省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逐步形成多層次電子商務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2012年11月,由華僑大學和海峽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倡導創建的深度電商,促進電子商務引導者、學習者、研究者、從業者、運營者之間的學習交流互動實踐。
(二)機會
創業是建立在機會的基礎上。蒂蒙斯和威克姆(Wickham)認為創業源于對機會的識別,機會是創業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機會既能夠集中資源,又能夠協調組織,是創業的直接誘因。大部分學者認為機會蘊藏在變化的環境中。由于環境的變動,機會就產生了。機會的開發受到外部環境、社會網絡的影響。蒂蒙斯認為創業機會有七大來源:法規的改變、技術的快速變革、價值鏈重組、技術創新、現有管理者或投資者管理不善、戰略型企業家、市場領導者忽視未來需要。機會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但創業者識別機會卻是一個主觀過程。一般來講,一項具體的創業機會是短暫的,如果創業者無法及時捕捉,當機會之窗關閉時,就散失了該次機會。海西經濟區蘊藏著豐富的電子商務創業機會。截至2012年底,全省網民數量為2280萬人;于2011年5月成立的海峽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目前已有56家企業簽約入駐,總注冊資金達7.2億元人民幣;服裝鞋業、茶業進駐互聯網開展網絡營銷活動;完善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平臺等。
(三)組織
組織是創業者組建的企業,是指由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聯系起來的有機系統,是創業的載體。創業活動必須在組織內部進行,離開了組織,創業活動就無法協調,創業的資源就無法整合。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組織具有開放性,具有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性質和功能,并作為組織向上發展的前提,是組織得以穩定存在的條件。因此在實際運作中組織包括了組織內外的人或組織,如正式創業企業內的人、顧客、供應商和投資者等。為了保持競爭地位,組織會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改進。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業組織是一個學習型的動態組織,是企業資產集合形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適應所開發的機會。組織不僅需要根據機會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還需要據此調整和修改未來的應對方案。
(四)資源
資源指企業在創造價值過程中所需的生產要素和支撐條件,包括人、財、物、信息、技術。具體可分為財務資源、管理資源、市場資源、人力資源、政策資源、信息資源、科技資源。經典的創業理論認為技術和人力資源是其中重要成分之一,創業者通過人力資源整合組織資源;資源的整合源于團隊的形成和團隊對機會的把握。熊彼特(Schumpeter)認為“創業者的功能就是實現新組合”。因此資源的重新整合是創業的關鍵問題。海西經濟區為電子商務創業提供了諸多資源。如對具有示范意義、有助于產業拉動的電子商務項目給予扶持,最高獎勵資金達項目實際投資額的三成;專門成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產業基地,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泉州企業信息網以“五庫”(即企業數據庫、項目數據庫、產品數據庫、人才數據庫、綜合數據庫)為基礎,形成一個縱貫市、縣、鄉三級,橫連政府、市場、企業三方的企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福建省數字安全證書管理平臺上可以申請CA證書等。
(五)環境
創業環境是一系列影響創業活動的不可控制因素的集合體,具有整體性、層次性、開放性與相關性。這里的環境指的是商務環境,環境是外在的、不確定的、動態的。環境會影響創業活動,組織需通過不斷學習加強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創業活動反過來也會影響環境。海西經濟區為電子商務創業提供的政策支持、環境保障、電子商務配套設施、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等在當地電子商務創業活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完善電子商務創業制度體系,提供創業所需資源
政府制定并出臺一系列涉及融資、培訓、稅收、指導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和機會型創業者創業,為電子商務行業及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制度體系。聯合行業、區域、教育資源、成功創業者資源組建創業協會。創業者或未來創業者可以通過該平臺,學習積累創業經驗,激發創業精神和事業心,并從中獲得相應的資源支撐,如商業創意與商業計劃、風險投資以及創業相關部門的支持等。
(二)完善電子商務創業支撐環境,搭建網絡平臺,獲取全球商機
大力發展海西經濟,建設網絡平臺,深化電子商務應用。以本地優勢產業集群為著力點,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形成專業的網上交易市場,有效地整合全球范圍內的信息,推動本地優勢產業集群的規模化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構建現代社會化物流體系和新型網絡支付系統,加快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快速流通的局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2],強化電子商務安全意識,積極推廣數字證書應用范圍,完善CA認證服務。
(三)建立創業人才的培養體系和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師資團隊
在創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專業知識、科研與創新創造意識的培養。通過產學合作,建立行業企業與科研機構的長效合作機制。熟悉行業企業,到商業生產活動前線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并抓住創業機會,為創業打下基礎。我國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配套機制。立足海西經濟區發展,從海外、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引入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并培養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團隊。高校和科研機構應善待師資,加大師資培養力度,并為其創業有利的成長環境。
[1]楊蕾.基于經典模型的機會型創業機會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陳華.電子商務創業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的模式研究[J].經濟學研究,2012,(7).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commerce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Hercynian Economic Zone
LI Weihong,TIAN Xian,XIE Renqiang
(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rade,Fuzhou Fujian 350202,China)
Electronic commerce(e-commerce)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rnet age.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the Hercynian economic zone are mutually connected and promoting.However,Hercynian economic zone has restricted the e- commerce entrepreneurship.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in order to build a platform conducive to the e-commerce business,Hercynian economic zone should start from five factors affecting e - commerce entrepreneurship,so as to provide policy support,beneficial atmosphere,facilities,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e - commerce business.
e-commerce entrepreneurship;Hercynian economic zone;influencing factor
F061.5
A
1008-4681(2014)01-0035-03
(責任編校:譚緯緯)
2013-11-23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A類一般項目,編號:JA12371S。
李衛宏(1971-),男,福建南平人,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學工處中級經濟師、中級就業指導師。研究方向: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