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維,曹新宇
(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210095)
近年來中國的電影市場蓬勃發展,逐步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電影字幕的翻譯質量在跨文化交流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學者曾經從功能對等理論、關聯理論、文化翻譯觀、多模態話語分析等視角來探討字幕翻譯的特點、策略和限制因素。但是整體而言,針對該領域的研究數量相對偏少,把字幕中的文化負載詞作為專門研究對象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
近十年來,生態翻譯學在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深遠的發展,逐步成為當今譯壇最有潛力的翻譯理論體系之一。它為譯者和學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科學的、立體的視角來研究文化負載詞的字幕翻譯問題。
《西游降魔篇》是2013年春節期間備受海內外觀眾歡迎的電影,其票房超過10億,影響力不容小覷。它主要講述的是年輕的驅魔人歷經艱險,依次收服水妖、豬妖和孫悟空的歷程。在領悟了“大愛”的真諦之后,師徒四人踏上西行取經之路的故事。該影片從中國人的視角和思維來講述一段神話故事,其中的對白包含了大量中國文化負載詞匯。本文擬依照生態翻譯學的標準和原則來探析文化負載詞字幕翻譯質量。
生態翻譯學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態學途徑的翻譯研究,抑或生態學視角的翻譯研究[1]。生態翻譯學著眼于翻譯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從生態翻譯學的視角,以生態翻譯學的敘事方式,對翻譯的本質、過程、標準、原則和方法以及翻譯現象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釋[2]。翻譯生態環境不只是語言環境,更是涵蓋了文化、交際、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原文世界和譯者所面對的世界[3]。生態翻譯學認為,譯者須秉承“在翻譯生態環境的不同層次、不同方面要力求多維度適應”[4]的翻譯原則,方法上要“相對地集中于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5]
每種語言都具有其獨特的文化負載詞。所謂文化負載詞又稱詞匯空缺,即原語詞匯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沒有對應語[6]。中國的文化負載詞既汲取了五千年璀璨文明的精華,又包含了與時俱進的新詞。要恰當地將它們譯成英語絕非易事。
眾所周知,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雙重制約,字幕翻譯的難度本身較大。此外,“字幕是閃現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現即逝,不像書本上的文字,可供讀者前后參照”[7]??梢?,要將以字幕形式出現的文化負載詞譯成高質量的英語譯文更是難上加難。
生態翻譯學具有可信的哲學依據和基本理念,其理論框架亦日趨成熟。該理論為文化負載詞的字幕翻譯開辟了全新的視角。為了使譯文的整體適應選擇度達到理想水平,譯者必須在翻譯之前掌握文化負載詞的意義和其包含的文化因素,仔細斟酌原語與譯語的語言特點,并根據字幕翻譯的要求,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反饋進行預先判斷;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必須充分地融入并適應翻譯生態環境,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三個維度對原語進行適應性選擇轉換;在推出譯文之后,還要接受“優勝劣汰”原則的檢驗,對成功的譯文予以保留和推廣,對不盡如人意的譯文進行改譯。
生態翻譯學重視“三維”間的轉換,即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換言之,譯者不能僅僅轉換語言形式,還須確保譯文正確地傳達原文的文化內涵和交際意圖。事實上,文化負載詞的字幕翻譯往往不只是出于一個維度的考慮。為了便于闡釋,本文將從三個維度分開舉例。
語言維的適應性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轉換,這種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保?]漢語和英語隸屬不同的語系,兩者在詞匯、句法、語言表達習慣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千差萬別。因此,為了產出整合適應選擇度高的譯文,譯者須充分地適應兩種不同的翻譯生態環境,在語言形式上做出相應的選擇和轉換。
譯例1:
中文:這里有小小銀兩,還有兩條千年咸魚。
譯文:Here’s a little money and two ancient salted fish.
銀子不僅是一種金屬,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貨幣流通工具。此處出現的“銀兩”是村民用于感謝道士為他們除妖而支付的酬勞。因此,譯者選取“money”來翻譯“銀兩”,能夠使觀眾從一閃而過的字幕中迅速地明確銀兩在此處的真正用途。反之,如果譯者采用的是譯文是“silver”,那么不了解銀子可以作為貨幣流通工具的觀眾就會感到困惑,或者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來理解譯文。顯然,這并不符合字幕翻譯的特點和要求。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來看,用“money”來翻譯“銀兩”是一種成功的適應性轉換,既符合原語所表達的意義,又能保證觀眾快速、有效地理解譯文。
譯例2:
中文:原來是空虛公子。
譯文:Hello there,Prince Important.
從詞義的層面看,“空虛”與其英譯“important”似乎是不對等的,因為“空虛”一般用于形容“里面沒有什么實在的東西,不充實”[9],因此常被譯為“hollow,void”[10]。然而縱觀“空虛”一詞在影片中的生態環境,不難發現,“important”恰恰是譯者從語言維的角度做出的適應性調整的結果:1.它與人名的深層含義相符合。影片中的空虛公子自認為是驅魔界的第一高人,常常發出高處不勝寒、獨孤求敗的感慨。他的空虛之感油然而生。因此,他的名號“空虛”所表達的是自以為是的含義,這與英語單詞“important”所表達的“重要的,重大的,(人)有勢力的,有影響的”[11]意義十分吻合;2.與其他相關的字幕譯文相契合。空虛公子的自命不凡以及他面色發白、兩眼烏青的人物形象,遭到了眾人的戲謔:“你不是空虛,是腎虛(譯文為:You’re not important,just impotent.)。”譯文中的“important”不僅用于形容空虛公子自恃清高的心情和狀態,也用于指代空虛公子的名號,取得了一語雙關的效果。同時,它與表達“腎虛”的“impotent”拼寫相似、發音接近、詞性相同,從語言維的角度看,“important”可謂對仗工整、含義貼切的選詞。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這種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于關注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存在的差異,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曲解原文,譯者在進行原語語言轉換的同時,關注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保?2]
文化的范疇非常廣泛?!耙环N語言代表一種文化。文化包括民族的思維方式、心理意識、語言習慣、歷史傳統、習俗信仰、地域風貌等一系列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翻譯就是翻譯文化?!保?3]此外,由于電影受到時長的限制,不能像文本翻譯一樣通過注釋的方法對字幕內容進行詳細的說明,這就要求譯者采用恰當的譯文使觀眾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正確理解原語字幕所傳達的文化含義。因此,在涉及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官銜、稱謂、宗教、風俗等文化因素時,譯者須從翻譯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判斷原語的可譯性,并且在文化維的層面上做出相應的選擇轉換。
譯例3:
中文:道長說這是妖怪附身。
譯文:The Priest says it’s possessed by a demon.
原語中的“道長”是對中國道教徒的尊稱。道教是我國宗教之一,由東漢張道陵創立,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14]。然而,“在此一國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在彼一國竟如天書”[15]。由于宗教文化的差異,母語為英語的觀眾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通過瞬間即逝的字幕來了解“道長”一詞的含義以及相關的道教文化。如果通過加注的方法來解釋“道長”,其譯文必定冗長繁瑣,并且影響觀眾的觀賞效果。因此,譯者采納了譯語觀眾所熟悉的對(天主教的)神父以及(基督教的)牧師的稱謂:priest。雖然兩者的職能和內涵無法完全對等,但是將“道長”譯作“priest”是譯者在文化維層面上對譯語文化作出的適應性調整。這樣的調整能夠使觀眾迅速、準確地把握兩者在本質上的共同點——神職人員。該譯文達到了與原語貌離神合的效果,亦兼顧了觀眾的接受程度和字幕翻譯的特點,較好地適應了整體的翻譯生態環境。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眾多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方言。這些方言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對影片的字幕翻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和挑戰。譯者必須明確方言字幕所涵蓋的文化含義,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影片的情節和人物關系等因素在文化的維度上做出適應性的轉換。
譯例4:
中文:你以為自己是什么新鮮蘿卜皮?
譯文:You think you’re Prince Charming?
“新鮮蘿卜皮”的說法來自中國的一種方言——粵語。它通常出現在口語中,用于諷刺某人過于高估自己。影片中女主角向男主角表白,卻遭到他當眾無情的拒絕。出于傷心和憤怒的情緒,女主角用新鮮蘿卜皮的說法來譏諷他過于瞧得起自己、自認為是難覓的如意郎君。譯者沒有硬譯、死譯原語,而是結合影片的情節和人物關系,找到了譯語中對應的說法——“Prince Charming”([非正式或幽默]少女理想中的完美男子,白馬王子)[16]。此譯文不僅簡潔明了,而且很好地詮釋了主人公當時的心境和語氣。最難能可貴的是,它很好地契合了這句中國方言的深層含義。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除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傳遞之外,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保?7]因此,譯者須充分把握原語的交際意圖,并選擇能夠成功傳達該意圖的譯文。
譯例5:
中文:我可不是省油的燈!
譯文:Don’t think I’m so nice!
“不是省油的燈”是一句中國的俗語,大意是非同一般、不簡單,既可指某人精明能干,也可指某人不好對付。在影片中,當男主角的生命遭到威脅時,女主角挺身而出,對妖魔說了這句臺詞。顯然,此語旨在警告妖魔不能傷害男主角。如果直譯此句臺詞,則無法達到原語的交際意圖。因此,譯者從交際維的角度考慮,選擇了以上譯文,既符合譯語口語的表達習慣,又很好地完成了警告對方的交際目的。
譯例6:
中文:你爸爸,不要在這里婆婆媽媽啦!
譯文:You idiot!Stop fooling around!
在與妖魔斗爭的緊要關頭,男主角因為無法接受它丑陋的面目,未能及時地降服它,從而將自己和女主角置于危險的境地,情急之下,女主角說了一句“你爸爸”。事實上,此句是用于表達她焦急的情緒并借此告誡男主角,如果再不采取有效行動,后果將不堪設想。試想,如果將此句直譯成“Your father”,不僅使觀眾對人物關系感到費解,也無法體現原語的交際意圖。而“You idiot!”在譯語中使用頻率較高,易于被觀眾接受,同時也能夠很好地傳達原語蘊含的交際目的。
文化負載詞不僅凝結了深厚的中國文化,也體現了中國政治、經濟等眾多領域的變遷。然而,由于原語和譯語的翻譯生態環境不同,對于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不能局限于字面翻譯上。譯者須遵循生態翻譯學的理論性指導,積極適應生態翻譯環境,運用三維轉換原則在翻譯實踐中靈活地實現多維度的選擇性轉換并選用有效的翻譯手段,從而獲得整合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
[1][2]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
[3]束慧娟.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公示語翻譯——以上海世博會主題標語為例[J].上海翻譯,2010,(2).
[4][5]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7]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
[8][12][17]胡庚申.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J].上海翻譯,2008,(2).
[9][10][1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11][16]英國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13]方夢之.論翻譯生態環境[J].上海翻譯,2011,(1).
[15]張健.報刊語言翻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