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東 蘭小碩
(1.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2.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4)
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身體的健康。尤其在城市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他們利用工作、學習之余投入體育活動之中。但是,隨著參與體育活動人數的增多,一些不必要的體育運動中常見疾病、傷病相應發生,更有一些參與運動健身的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后出現不適現象,有的還發生當場暈倒,甚者當場死亡的現象。高校體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健課是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育課的重要組織形式。通過這次調查了解鄭州地區高校在校學生體育運動保健知識匱乏程度的現狀,并結合現狀進行分析總結,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不僅可以對鄭州市高校學生體質的增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促進鄭州地區高校關于加強體育運動保健知識的教授方法和方式的改良提供理論參考依據,同時也能對河南省其他城市、鄉鎮、農村開展體育運動的時候與注重傳授體育運動保健知識雙管齊下,提供理論基礎。
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輕工業學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州大學工學院等高校隨機抽查了100名高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查閱萬方數據庫、CNKI的相關文獻,并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了解鄭州地區有關高校學生的體育保健知識的研究情況。(2)調查問卷法。隨機抽查100名參加過體育保健課學習的高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96%。(3)邏輯分析法。運用邏輯學的知識和方法對鄭州地區高校的學生對體育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進行比較、歸納和分析。
通過表1可以看出學習過體育運動保健課的人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83.3%。對體育運動保健這門課程具有深度了解的人僅占調查人數的35.4%;而對體育保健課知識掌握不是十分扎實的人群中大二、大三、大四的高校學生在調查總人數當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高校學生在平時運動中重視體育運動保健知識運用的僅為20.6%。目前來看,體育運動保健知識的課程在鄭州地區高校基本普及。但學生在學習體育保健課程的過程中,真正能去認真掌握運用的人數比例較少。
表2 中被調查者吃飯前后與運動的時間間隔能夠達到體育保健課中正確的要求即30min以上的僅24.6%;運動與洗澡(或游泳)的時間間隔(夏季)符合體育運動保健課中要求的只占到了總調查人數的19.3%;能夠達到體育保健課中要求的健身時間的占到了90.5%。

表1 被調查者對體育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

表2 被調查者對一些基本體育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

表3 非體育專業學生對體育保健知識掌握程度的情況的調查表
吃飯前、后與做運動的時間間隔正確的時間應該在30min以上甚至更長,飯前、飯后不宜從事激烈運動,運動和吃飯要有一定的間隔時間,這是保健學的基本常識。因為劇烈的運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質,這些能量物質的供給是靠血液來輸送的。運動時心跳加快,這是心臟在積極地進行工作,運動結束后,由于體內還有一部分因運動所欠的氧債需要進行補償,心血管系統的工作并不能立即達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需要繼續工作才能逐漸恢復。因此,許多人運動后不想立刻吃東西。另外,運動后消化系統的血液供應少,胃腸蠕動慢,這時就沒有饑餓感覺,或饑餓感不明顯。此外由于人體在運動時,肌肉的活動使全身的血液進行了重新分配,大量的血液流到參與活動的肌肉中去了,因而消化、吸收機能也處于抑制狀態,胃液分泌減少,消化能力減弱,要休息一定的時間后才能恢復正常,所以在激烈運動后不能馬上進食。如激烈運動后立即吃飯,就會影響消化吸收能力,長此下去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胃炎等癥狀。同理,在飯后也不能立即去參加激烈運動。如果飯后馬上參加激烈運動,可使正在參于胃腸部消化的血液又重新分配,流向肌肉等器官,從而也會影響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飯后至少要1.5h以后才可以進行運動。
運動與洗澡的時間間隔也應在身體的溫度降到正常體溫不再出汗的時候,大概時間大于30min。因為剛鍛煉結束,全身的毛細血管處于膨脹狀態,血液循環依然保持旺盛,此時全身的毛孔仍處于打開狀態,此時洗涼水澡會急劇令毛孔收縮,導致一些有害的代謝物質無法排除體外,積聚在皮膚里時間久了,很容易得皮膚炎癥疾病。另外參加完劇烈運動后,立即洗熱水也不好,會加速皮膚血液的循環,導致大腦暫時性缺氧,造成昏厥感。
此外,被調查者在參加小量運動時,每次持續運動時間至少15min。對于以減肥為目的的健身跑,可適當延長運動時間,一般不少于40min。在被調查的高校大學生中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占有率較高。
另外,通過走訪鄭州地區部分高校體育教師我們發現: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存在教學時間不足、教學內容片面性、教材使用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教學形式單調、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學生體育態度消極等問題。體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體育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關系是“授之以漁與授之以魚”的關系,只有讓學生系統地掌握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才能進行科學、正確的健身,從而真正達到健身的目的。
表3 中關于被調查者對體育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我們發現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掌握的情況相對較好,例如:知道運動后要保暖并且在實踐中會(或經常)運用的人只占到了總調查人數的36.8%。關于運動前的準備活動的保健知識的運用,知道關于體育保健知識中運動前要進行準備活動并且在實踐中會(或經常)運用的人僅占到了這次調查人數的25.5%。運動中損傷的處理方法,知道相關理論知識卻在實踐中不去(或不會)占了這次調查人數的25.7%。另外,知道相關體育保健知識但在實踐中不去運用的人占到了絕大多數即63%;而知道體育保健知識中的運動后的飲食、飲水注意事項會(或經常)運用的人僅僅占到了這次總調查人數的1%。運動量大時能量消耗大,膳食應首先滿足能量的消耗;其次應增加體內的糖原儲備;再次應及時補充體液;最后也要注意增加鐵營養的補充。
另外,在體育保健課中關于骨折、休克、關節脫臼的急救方法,心肺復蘇的運用,學過但不會實踐的占50%以上;這些體育保健方面的知識,雖然在平時不能經常遇到,但是這些知識的運用在關鍵時刻可以救活一個人的生命或者延緩病情的惡化。比如暈厥,它是由于腦血流暫時降低或血中化學物質變化所致的意識短暫紊亂和意識喪失,也是過度緊張的一種表現形式。暈厥的主要危害在于暈厥發生剎那件摔倒后的骨折和外傷。運動的特殊壞境如空中、水下和高原以及運動時速度、力量和方位的迅速變化,突發的意識喪失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如頭顱外傷、溺水和窒息等,這些后果遠遠超過暈厥本事的危害。因此,學習體育保健課中要求的非常用保健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通過調查、走訪在校的高校教師,我們發現造成這方面知識缺乏的原因還有從事保健課教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業務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保健課教學質量和效果。
體育保健基礎知識對高校體育教學和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具有指導作用。通過體育保健基礎知識課的教學,學生可以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體育衛生常識,提高對體育鍛煉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加強對實踐教學內容的理解,調動學生上課和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把相關的理論知識與體育實踐結合起來,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克服盲目性,發展他們的體育智慧和體育認知能力,并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與鍛煉意識。所以我們要重視高校體育保健理論知識的傳授并加強學生的體育保健知識的使用意識。
通過這次對高校大學生體育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調查分析,發現目前在鄭州地區的高校學生大部分對體育保健課中的體育保健知識存在一種“眼高手低”的態度,學生對體育保健這門課在思想意識上沒有真正重視,所以應使高校的每個學生都在意識方面更為重視體育保健這門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知識的掌握,使他們意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所以高校的課程內容安排應適量減少專業知識,多安排一些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課程。體育保健課一定要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是體育保健課的受益者。鑒于高校體育運動保健教師的稀缺和不夠專業,建議高校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這方面專業教師的引進和培養。
[1]劉成.對普通高校體育保健班學生體育認知的研究[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7,13(4):10-15.
[2]金惠銘.病理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3]陳文斌.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4]全國體育院校校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5]張瑞林,張瑞環.體育保健與康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