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憲宏
張家口學院護理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壓瘡預防的研究進展
左憲宏安霞
張家口學院護理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壓瘡(Pressure Sore)是指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1]。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壓瘡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據統計,2000-2004年美國住院患者中壓瘡患者占7%~9%,2007年歐洲所有醫院中壓瘡的平均發病率為18.1%,我國上海約80%的截癱患者發生過壓瘡,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醫療資源的消耗。據統計,全球每年用于防治壓瘡的費用高達數十億美元,僅次于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的消耗。但是在臨床工作中如何降低壓瘡的發病率并提高壓瘡的治愈率一直是護理領域的研究重點,本文對壓瘡護理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現綜述如下。
目前大多數臨床護士仍習慣依靠臨床經驗來判斷患者發生壓瘡的概率,很少采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對壓瘡危險因素作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分析結果識別高危人群,然后通過實施個體化的護理方案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避免醫療資源浪費。目前國內臨床常用的壓瘡評估量表主要有Braden評估表(修訂版)、Norton評估表、Waterlow評估表、華西醫科大學評估表(簡稱WCUMS評估表)。但是這些評估量表均缺乏統一的界定標準,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分值來確定被評估患者是否會發生褥瘡,以及是否需要進行預防干預。這就意味著有些需要實施預防措施的患者沒有得到有效地治療,而另外一部分實際上不需預防的患者卻被誤認為是重點護理對象,造成資源浪費,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因此理想的評估量表應該是具有統一的界定結果,容易被醫務人員掌握和應用,且被前瞻性實驗證明了信度和效度的。有學者將Braden評估表(修訂版)與WCUMS評估表、Norton評估表進行對比并發現Braden評估表具有較好的特異度和平衡敏感度[2]。但國外一篇有關壓瘡風險評估量表有效性的文章,通過對評估量表的有效性和臨床應用有效性的研究發現目前尚沒有足夠的依據能夠證明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壓瘡風險評估量表能降低壓瘡的發生率,僅能說明正確應用評估量表是有效的,因為它能幫助護理人員更早的注意到實施預防性干預措施的時機[3]。
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避免皮膚受壓、摩擦,減少排泄物的化學刺激,保持皮膚的干燥、清潔,避免皮膚破損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護士移動患者過程中容易發生皮膚擦傷從而導致壓瘡的發生,而使用提式床單是護士床上移動患者避免壓瘡發生的一個有效辦法。當病人二便失禁時,皮膚抵抗力下降,在一定摩擦下會導致皮膚破潰,因此要避免使用衛生紙干擦或毛巾擦洗,而應要求醮洗,清洗后,冬季用烤燈烘干,炎熱夏天待局部自然晾干,避免潮濕刺激。同時,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肥皂或洗劑。為了保持皮膚干燥、滑潤,可將凡士林油均勻地涂沫在皮膚表面,或將l%碘甘油溶液涂搽于受壓皮膚及骨突處,以及使用碘伏、已烯雌酚油劑涂擦受壓處皮膚,在預防壓瘡方面是一種輔助措施。在一些歐洲國家,局部常應用HFA溶液作為預防壓瘡的手段[4]。
定時翻身是局部減壓最有效的方法,傳統方法為每2h翻身一次,翻身時要注意避免托、拉、拽等容易造成病人皮膚損傷的動作,并將病人放置于舒適體位,同時還要經常改變重量支撐點以減少壓迫,避免組織因缺血、缺氧引起損傷及再灌注損傷。在翻身基礎上結合使用各種高科技床墊對保持皮膚干燥,以及皮膚的完整性均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目前臨床上國外使用交替壓力床墊、明膠床墊和低氣損床墊較多,而國內多數以廉價經濟的床墊為主[5],如充水床墊、海綿床墊、脈沖式充氣床墊等,一些科研工作者研制了功能性減壓床墊,如姚述蘭和秦德芳[6],利用三升袋制作的棉墊,李鳳瓊等設計的負壓排尿式防褥氣墊等均取得了較好效果。雖然在減壓器具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注意變換體位仍是必不可少的。國外研制的自動翻身床和程控按摩床因費用問題限制了其推廣使用,而國內陶新學等自制翻身帶經使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7]。
營養不良不僅使患者體重下降,身體免疫力降低,還使患者的皮膚彈性下降,耐磨性降低,使壓瘡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了。并且,嚴重消瘦使病人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和骨頭之間的緩沖作用明顯降低,也增加了壓瘡的易患性。因此,根據病人的病例特點制訂結構比例科學的飲食,對預防壓瘡是十分重要的。
通過制定科學的護理程序以及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個體化整體護理,可以使護理人員對壓瘡患者的重視和防范意識得到提高。只有全體護理工作者能夠嫻熟的運用護理程序對壓瘡進行準確的評估,護理人員才能提高對壓瘡預防的重視,才能有效地控制壓瘡發生。有研究認為[8],我國護士有關壓瘡的防治知識相當陳舊、缺乏,對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了解相當有限,護士有關壓瘡防治知識方面的教育應有待進一步加強。為了能夠實施有關壓瘡的科學的護理管理,有研究在Andersen法的基礎上結合客觀實際[9],設計了壓瘡監控記錄單,建立了責任護士、護士長、總護士長的臨床三級監控網絡,并通過臨床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壓瘡的發生率得到了有效降低。
綜上所述,我國對于壓瘡的預防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及評估方法,于是出現了不同醫療單位對預防壓瘡的措施存在很大差異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并積極開展前瞻性臨床實驗,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預防壓瘡的具體方案,以最少的醫療資源發揮最佳的醫療效果,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1]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28.
[2]Pancorbo-Hidalgo PL,Garcia-Fernandez FP,Lopez-Medina IM,et al.Risk assessment scales for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a systematic review[J].J Adv Nuts,2006,54(1):94-110.
[3]Reddy M,Sudeep GS,Rochon PA.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06,296(8):974-984.
[4]王靜.預防褥瘡用具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13(8):44-46.
[5]李風瓊,朱振東,周伯嬰,等.負壓排尿式防褥氣墊的制作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20(8):26-27.
[6]姚述蘭,秦德芳.三升輸液袋用于預防壓瘡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4):614-615.
[7]陶新學,魏艷芳,陳黛琪,等,多功能翻身固定帶的研制與臨床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20(1):78-79.
[8]謝小燕,劉雪琴.對護士壓瘡防治相關知識現狀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67-68.
[9]席淑華,周立,王雅芳,等.壓瘡監控記錄單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14-l16.
左憲宏,(1983-),女,籍貫山東,大學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基礎護理教育研究。
R471
B
1009-6019(2014)08-0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