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要:在旅游區域合作的新形勢下,本文依據旅游線路設計原則,引入觀景指數改良邊權值,結合最短路法和銜接法來給出區域旅游線路最優路徑,更好滿足游客的內在需求,輻射和推動區域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區域旅游線路;邊權值;最短路法
中圖分類號:F5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1-0126-01
區域旅游是指旅游資源較密集的跨省或相鄰地市的合理規劃的旅游線路,我國大部分區域旅游正處于空間組織的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演進時期,經濟實力有待加強,區域旅游路線在空間結構的合理布局以及空間能動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旅游路線是游客活動和感受服務的主要產所,涉及到“吃,住,行,游,購物、娛樂”六大要素的配套設施。旅游路線不僅是游客觀光和集散作用,良好的旅游路線能夠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加快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將促進帶動區域旅游文化產業和休閑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發展區域旅游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結合承德市的“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其中加快周邊旅游產品開發,區域整合供應,聯合營銷,已成為規劃的重點。發揮承德市區景點周邊地市的輻射功能,帶動相鄰區域富有季節特色的旅游線路。
一、設計旅游線路的基礎條件
在新形勢下不斷增長的旅游客源市場,促進區域內各地區把旅游業看成支柱企業,加上政策扶持,擬定旅游合作協議,積極打造更完善的交通,通信,賓館,市場營銷等配套系統,修復或重建一些知名景點,篩選沿途精品網點,對于旅游營銷,管理,服務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實現“三優”的旅游配置:即豐富的旅游資源,完備的基礎設施,高品質的旅游服務,為聯合推出旅游精品線路,區域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
二、區域旅游線路的設計原則
(一)研究游客消費習慣,滿足消費心理需求
旅行社推出的旅游路線將面臨游客的選擇,它必須滿足游客的心理需求。通過市場調研,游客心目中要求旅游路線具有“省時,路途短,景點內容充實,主題鮮明,線路性價比高”等特點,而游客旅游動機則有好奇、長見識、休閑、購物、療養、商務會議等,區域旅游項目旅游資源類型眾多更易迎合游客的需求,因此設計線路時,要兼顧空間跨度和交通工具的選擇,力求以短時高效高性價的讓游客獲得最大的信息量。
(二)涵蓋資源豐富,主題鮮明獨特
設計旅游線路方案時應盡量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在風格上應具有較大反差和互補,唯此才對游客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不會審美疲勞。承德及地區賦存的旅游資源,現已包括各色自然景觀及人文旅游資源,比如以丹霞風貌著稱的磬錘峰、雙塔山,以潘家口水庫為代表的水域風光,承德避暑山莊與外八廟、金山嶺長城更是聲名卓著的古建筑類資源,以及圍場塞罕壩、京北第一草原等生態旅游資源,形成各色鮮明的國際旅游路線。
(三)項目安排的順序與節奏感
市場調查顯示,游客對旅游服務價值的評價取決于期望值與感受差異,個體需求等,在設計旅游路線時,景區景點參觀順序和節奏感應充分考慮到游客的心理和精力,景點設置應避免過于密集或過于稀疏,應張弛有度,而不至造成走馬觀花或視覺疲勞。
三、區域旅游最優路線算法
旅游產品的構成主體是景點,交通,通信,賓館,休閑娛樂等等諸多元素的綜合性產品,因此尋求最佳旅游路線,首先要按毗鄰區域內選取精品景點,安排合理交通路線,并將通信,賓館,休閑娛樂等設備按權數考慮進去,具體步驟如下。
(一)節點確定
主要根據空間布局及景區的主題特色,選擇景點做為最優化路線的路由節點,如果有必要,結合游客旅游動機和期望,增加或減少景點,做到景觀的疏密適度。
(二)邊權值確定
使用多目標綜合評價法確定邊權值,其中表示兩節點地理距離;而表示每個節點的觀景指數,分別有表示該景點社會地位、文化地位的綜合評分,表示景區現處的級別,表示該景點相對其他景點的重要度,上述各部分參數的取值,應建立在大量旅游資源分析及游客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必要時可借助統計知識。以下給出承德部分景點權數值。
(三)最優線路的配置
省級區域旅游線路必須統籌規劃,若大區域景點密集, 可將其分割為以市區為小區域,逐部分尋求的最佳路徑,并以本區域的起點和終點與其他區域進行銜接即可,此法提高了最短路算法在大區域范圍內的可操作性。
四、給出承德地區兩條最優旅游路線
三日游路線:12景區。
第1天 避暑山莊宮殿區-山區-湖區-碧峰門-老街區-自由觀光-賓館;
第2天 普寧寺-磬錘峰景區-安遠廟-賓館;
第3天 普陀宗成廟-須彌福壽宮-城隍廟-返回。
四日游路線:銜接15景區。
第1天 避暑山莊宮殿區-山區-湖區-碧峰門-老街區-自由觀光-賓館;
第2天 普寧寺-磬錘峰景區-安遠廟-賓館;
第3天 普陀宗成廟-須彌福壽宮-城隍廟-賓館;
第4天 木蘭圍場-塞罕壩森林公園-月亮湖-返回。
良好的旅游線路是滿足旅客需求的關鍵,優化區域旅游線路,引入觀景指數改良邊權值,為擬定新的量化標準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法。通過良好的區域旅游線路,省時省力,經濟高效,提供給游客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區域旅游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淮南,孫法合.圖論法確定區域公路網主骨架淺談[J].山東交通科技,2000(3).
[2] 唐亦功.西安及毗鄰地區旅游線路的配置及規劃[J].西北大學學報,2002(4).
[3] 梁 濱,劉承良,郝華勇.區域旅游空間組織時序演變與功能區劃[J].經濟問題,2009(7).
[4] 李 瑞,郭影影.伏牛山旅游發展空間組織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5] 牟 紅,楊 梅.區域旅游合作聯動的空間組織以重慶區域旅游合作為例[J].企業經濟,2006(4).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