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志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對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也對高職院校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一般要工作在企業生產、服務等的第一線,因此除了要求其具備崗位基本技能外,還要有能夠承擔工作的體力、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自我保健能力等,以適應現代企業的快節奏工作和企業內部的競爭。因此,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搖籃,高職院校對學生的體育教學一定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根據學生未來崗位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使體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生產企業的設備向著智能化、自動化以及電氣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也從過去的全身大負荷體力勞動轉變為局部小肌肉群的運動,一方面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負荷;另一方面長時間的工作會導致局部肌肉過度勞累,同時其他肌肉得不到任何鍛煉,容易導致關節、肌肉的不適甚至病變,因此必須掌握相關崗位的肌肉保健、運動康復以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作為學生工作前的最后一站,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當前企業崗位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通過體育教學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保健知識,同時可培養學生堅韌的品格,使之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能夠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
現代企業對一線操作技術人員的要求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外,還要求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目前在電力、機械制造等領域的企業均對人才的身體素質提出了高要求,在招聘的時候增加了體能測試,其結果作為企業錄用人才的重要參考。因此,高職院校在加強職業技能知識培養的同時要充分重視體育教育教學的實施,體育教育必須要以促進學生職業發展為最終目標,提高學生自身的競爭力,使之在就業市場上脫穎而出,成為兼具技術和體能的高素質人才。
要改變傳統的、一成不變的體育教學模式,結合“終身體育”的教學原則,并從實際需要出發,構件科學的、適應時代發展的體育教學體系。在教學實踐中,考慮到學生的職業發展,高職院校在設置體育教學課程時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未來職業特點的基礎上,同時,要根據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學真正為學生職業發展服務。在設置體育教學課程時,可根據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各個崗位工作的共性特點,設置幾項必修課程,充分發揮師資優勢進行重點教學,同時還要根據每個工作崗位的不同再單獨設立其他選修課程,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校的師資力量利用率最大化,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基本體育素養;另一方面由于選修課的存在也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是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體現。
在我國高職院校一般采用三年制教育,當前在大多數高職院校中體育課的開設一般是在前兩年,每周課時為2~4 h,而在第三年實行停課,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會很少從事體育活動,這不利于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因此,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要適當增加體育教學課時,除了在一、二年級增加體育課課時外,還要在三年級繼續開設體育課,使體育理論和體育鍛煉得以持續,一方面便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于強健學生的體魄;另一方面也使體育鍛煉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使學生在從事工作后也能保持相關體育鍛煉,對促進其職業發展大有裨益。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加教學課時,也可采用課外體育活動等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合理控制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時間比例,以使學生的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

表1 現代企業各類崗位對操作人員身體素質要求一覽表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就是要促進學生職業的發展,由于畢業生所從事的崗位不同,故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有不同,每個崗位相應職業病的防治重點也不同,因此,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就業后的工作環境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使之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普遍性和個性化需求。在教學實踐中,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育,使學生掌握人體機能特點、科學鍛煉的方法以及職業病的防治理論知識等;同時,要教會學生能根據職業和身體條件的變化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掌握有關職業病預防糾正的矯正操、保健操和生產操的編制方法和原則,為學生在工作中的自主體育鍛煉奠定基礎。除此之外,體育教學內容還應當包括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勇敢、創新的品格以及健康、積極的心態,注重學生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現代企業的特點之一就是分工更加明細,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方法就不能一成不變,必須根據工作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表1中可以看出,每一個工種都有各自的職業特點,其對操作人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均有不同,因此應從事的體育項目也不同,要適應某一工作崗位,就要具備崗位要求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如機電專業的學生,今后從事的職業主要有鍛工、鑄造工、車工、鉗工等,勞動的特點是全身參與運動,體力勞動強度大,固定重復用力,蹲、弓、立姿勢都有,要求從業者有很好的上下肢的力量和協調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就可以選擇短距離跑步、快走以及散打等全身性運動;又如自動機床操作人員的運動一般僅局限于手指、前臂等局部,并且由于長時間久坐容易導致頸椎病、腰肌勞損等職業病,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重點考慮中長跑、游泳、瑜伽、健美操等項目,以放松局部緊張的肌肉,并促進全身的協調發展。
由于每個工種對體能以及勞動技能的要求不同,為使體育教學更貼近工作實際,可根據勞動崗位的特點采用模擬教學的方法,使體育教學與工作實際相結合,以體育教學為手段,采用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模擬實際工作中的動作,以加強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勞動能力。例如,為提高學生的搬運能力和在搬運過程中的身體協調性,可以在操場上模擬出一塊工作場地,在場地擺設各種重量的啞鈴或杠鈴等,使學生分組進行搬運接力比賽,這樣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體育鍛煉,并且有助于學生更快地適應日后的工作。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因此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以適應崗位特點為根本出發點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高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對學生職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根據崗位需求和學校自身特點制定相關的策略方法,為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更好的促進學生職業發展而努力奮斗。
[1]李富兵.論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對學生職業發展的基礎作用[J].武魂,2013(4).
[2]包巴雅爾.淺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J].體育世界,2013(8).
[3]史利.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應與終身體育、職業體育相結合[J].職業技術,2011(5).
[4]于樂.淺議高職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的結合[J].大眾科技,2013(8).
[5]黃月勤.高職體育課程應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