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賓
(華北科技學院體育部 河北三河 065201)
《新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作為實踐性很強的體育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更應該提高學生的主體性的作用,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發展。《新課標》雖然規定了課程目標,但對完成目標所必須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范圍。由于大學生在入學前體育知識,技能和興趣特長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均有較大的不同,所以在教學中統一標準、統一內容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每個學生提高與發展的需求,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科學性的分層教學組織形式,促使每個受教育的學生得到適宜的發展。
分層教學是近些年教學改革成功教育的重要方法,側重點就是因材施教。我國圣人孔老夫子就曾提出過“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內容也就是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通過調查數據反映只有29%的大學生不清楚選項體育的目的,但161人54%的同學不清楚體育的分層教學,31%的同學不清楚分層教學的目的。多數學生反映體育課就是隨便活動活動,對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運動技能的認識都存在著不足。其次通過測試大學生體質健康數據也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部分農村和非重點高中學生就不怎么上體育課。(見表1)
體育分層教學法重點是強調學生對現有知識、技能水平、分層次提出需求,對所教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為學習目標的方法,是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的分成幾組,各自在水平相近的群體中練習,得到區別對待的原則。當前體育部門的教育者,統一步調的體育授課也表現出學生學習效果的參差不齊。多數學生選課積極性很高,但上課卻跟不上教學內容,如女生上足球、籃球、攀巖拓展等課程,由于身體素質、技能水平差于男生教學比賽和有難度的練習都成了旁觀者。這種統一步調的教學方法,表現在挫傷了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礎差的學生又跟不上教學進度。分層教學是教育的因材施教理論,從根本上化解存在的差距問題,促使全體學生都能逐步發展和提高的目的。選項體育課分層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差異給出了“因材施教”的最佳教學環境。對不同學習層面的學生在分層班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受到了適度的練習能力培養。

表1 大學生對選項體育分層教學的認知程度(n=300)

表2 選項體育分層標準
由于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逐年下降,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較低。選項體育分層教學會給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環境,對同層次的學生又提供了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促進了有差異的學生的共同發展,提高了相互間的競爭了。其次學生在教學中都獲得了平等的提高機會,是人本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的體現。
選項體育課分層教學的理念是在教學組織方式上,實現了從單的班級授課制向形式多樣、層次分類的教學組織方式的轉變;在教學內容上分層教學實現了千篇一律、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向靈活多樣、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結構模式的轉變;較好的落實了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發展的教學要求。在教學要求上,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實現了從目標統一向分層遞進的轉變,有利于快速的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采用選項教學,由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項,然后任課教師根據摸底測驗的結果對教學對象進行動態分層。對不同的身體素質、不同的運動基礎與技能水平,運用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全體選項學生中,根據學校場地和師資條件將各項目分為2至3個班,傳統大項足、籃、排和乒乓球等群眾基礎好的運動項目都分為3個班。跆拳道、攀巖拓展等項目分為2個班。依據學生專項技術能力、身體素質、運動基礎等,進行綜合評定;將學生分為優秀生、中等生、普通生三類。
這樣分組后,同一水平的學生相對集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便于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其次對學生的分類編組因素和教學內容的情況,對三個班學生實行“動態管理”,即根據各分組學習情況,對各組學生進行微調,或者上調或者下調。使學生明白分組學習的意圖,消除顧慮,樹立學習的信心,防止學優生驕傲自滿,普通生心灰意冷等情緒的產生,確保全體學生積極的配合教學活動的開展。(見表2)
根據教學大綱與教材內容設置情況,對各項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合理設置。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應該是:相應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如:學生在練習足球和籃球時,教師可設計適應各層次學生練習的難度等,基礎較好的學生以提高球性和戰術能力為主;基礎較差的學生以學習基本技術、球性和簡單戰術配合為主;以能基本掌握學習內容為目標。鼓勵運動技能困難的學生向中等生的靠攏,中等生向優等生的提高,優等生向全面性的發展。其次內容上普通生以模仿性學習和基本技術練習為主,通過簡單的模仿和示范講解的方法,從中體會和學習動作要領。實行低起點、嚴要求、勤指導、多表揚的原則。優秀生主要以創造性學習為主,培養動腦、協作和自學能力;對中等生要培養分析、掌握和主動參與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技能、樹立自信心,提高抗挫的能力。
教學測試評價中,針對各層次的實際情況,制定各不相同的評價尺度,或者調控技術難度標準,或者調整評價標準,或者改變器械高度數量等。將三班的難度從整體上相對分為難、較難和適中,要求優秀班學生的難度應高于中等班和普通班,中等班難度高于普通班。如果中等班能夠完成優秀班標準,可加分鼓勵。這樣,表面上三組之間有較大差距,由于評價的尺度有差別,各層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難度上基本相同,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合理。
通過對高校體育課中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優勢和具體操作模式分析研究,分層教學優于傳統教學方法。其主要原因是通過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習進度合理安排,適應學生技能水平提高的發展要求,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更快、更好的完成健康第一和終生體育的培養目標。
[1]王愛軍.分層教學發展與研究綜述[J].成人教育,2011(8):65-66.
[2]關麗.分層教學模式研究及實施[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5):99-101.
[3]蔡武成.高校選項體育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比較分析[J].莆田學院學報,2007,14(3):36-38.
[4]吳曉陽.普通高校體育課實施分層教學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9):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