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歷來是連接中國東中西的重要紐帶和經濟組織的重要走廊,也是中國水網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內部交流的主通道,更是崇山峻嶺包圍的西南地區對外溝通的咽喉。自古以來,其便捷的航運交通使沿岸城市成為國家的交通要沖和區域經濟交流的組織者,造就了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安慶、九江、岳陽、宜賓等一批相互間經貿往來頻繁又輻射全國的經濟重鎮。得天獨厚的自然交通條件促進流域內的人口與經濟要素聚集,形成了在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承擔重要使命、一直繁榮不衰的長江城鎮帶與經濟帶。改革開放前,長江是中國資源調配、計劃經濟組織的重要依托;沿海城市對外開放后,長江成為沿海城市經濟組織、輻射內陸的重要組織通道;進入21世紀,長江又成為中國沿海產業轉型、向內陸轉移的主要支撐和沿海、西部雙向開放面聯系的重要紐帶,進而也成為中國城鎮發展和經濟改革的主要實驗場。
當今,發達的交通系統促進了長江流域內城鎮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國家新型城鎮化和雙向開放的背景下,上下游城市在面對不同的發展機遇和開放挑戰的同時,也形成一些沿岸城市共有的特征。本期關注長江經濟帶不同區段的城市和區域性交通的發展,從全國、區域和城市的尺度上探討長江經濟帶交通與經濟、城市的關系。
在國家層面,長江在國家交通運輸組織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沿海開放和向西開放的組織紐帶,沿江城市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最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國內區域客貨運交通的主要組織樞紐。
在區域層面,長江不同區段的交通條件差異顯著。下游地區是中國經濟、貿易和交通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是沿海開放的重點地區;中游是中部崛起的戰略地區;上游是西部開放的核心,也是中國對外聯系條件較差的西南地區。在這些區段開展以長江為媒的大規模綜合交通建設,進一步加強了沿線城市的交通優勢,促進不同區段城市間的交流和互動,對于提升長江通道在國家經濟組織中的地位、促進經濟帶的整合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城市層面,長江作為東西向的大動脈,與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南北交流通道交叉,形成一系列輻射范圍不同的水陸聯運樞紐。近年來在國家區域政策下,近半數的國家級開發區落戶長江流域內的城鎮,成為國家區域管理體制和區域經濟組織的改革、創新實驗場。同時,優越的條件也使長江沿線城市成為城市和經濟擴張速度最快的地區。因此,研究城市綜合交通與城鎮空間、城市經濟、區域管制發展的互動關系,促成交通與城市、交通與經濟的良性發展,既是區域內城鎮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改革試驗的需要。
長江經濟帶的交通研究是交通系統的規劃問題,也是城市發展、經濟組織和區域政策問題,既是國家戰略,也是城市戰略,需要從不同視角、不同尺度、不同層面展開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