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要:河南盤鼓,主要分布在開封一帶,盤鼓作為一種有著獨特藝術魅力的音樂表現形式,有很大的藝術價值,并對于當代的音樂表現形式等都有很大的借鑒性。作為一種有著多人組成的鼓樂隊,在整個鼓點的演奏中,可以通過大扁鼓、大镲、馬鑼等銅器進行音樂藝術的震撼表達,因此,研究河南盤古的藝術形態,對于當代音樂的發展有很大的價值。本文將圍繞河南盤鼓的藝術發展脈絡進行分析,并闡述盤鼓的組隊形式與表演方式,對于盤鼓的音樂特征進行分析,尤其是突出盤鼓對于當代的音樂發展在價值體現方面的綜合情況,更好地發揮盤鼓在現代音樂發展中的整體作用。
關鍵詞:河南盤鼓 表演形式 當代價值
河南盤鼓具有很大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在氣勢表達上,能震撼人心,突出鼓點的激越性,有著復雜的變化,在表演的藝術特征中,表演熱烈、粗獷、豪放的特征,無論是在整個音樂氣質與氛圍的形成中,都能具有很大的藝術表現力,這些正是河南盤鼓經久不衰的時代魅力。
一、概述
河南盤鼓是一種有著強大藝術力的表演形式,作為一種純粹的鼓樂,在形式表現中,主要是突出鼓樂隊的整體性,人員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嚴格要求。主要的樂器包含有大镲、人鼓、馬鑼三種打擊樂器。在起源于古代樂器訝鼓的基礎上沿襲而來的,最初主要是用來進行迎接等各種儀式運用,在古代軍隊中,主要來表達迎送以及凱旋慶典等,通過在街上或者游行中的隊伍行進,形成一種有氣勢的鼓樂形式。
到了清代,隨著秧歌表現形式的出現,盤鼓也隨之出現,尤其是在明代,呈現出民間舞蹈的形式,通過鼓樂隊集體演奏的方式,在河南開封等城市進行盤鼓的表演。在這些民間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盤鼓在之前的鼓樂隊藝術發展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表達方式,因此,在民間舞蹈的伴奏過程中,盤鼓能組成多個人員的鼓樂隊,在樂器的綜合配合下,形成有隊形、有藝術方向感的表達形式,從而更好地形成河南盤鼓的發展雛形。
河南盤鼓所用樂器以鼓為主,配以大镲,馬鑼等銅器。鼓隊無固定編制,規模可大可小,一般按“鼓二镲一”的比例組合。最小的鼓隊有十幾個,大的鼓隊可有幾十人甚至百余人組成。鼓隊所用的木框扁鼓均為同一種形制:鼓面約45厘米,木框,高約30厘米,呈棋子形。演奏時,將鼓的背帶斜挎在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雙鼓槌擊奏。擊鼓方式有“擊鼓面”、“擊鼓面邊緣”、“擊鼓框”、“雙槌互擊”幾種。銅器多用大镲(民間稱之為“帽兒镲”),亦有配用手镲、水镲的。傳統鼓隊中常配有四面或八面馬鑼。演奏中,鑼手常將馬鑼拋向空中,馬鑼落下后,接在手中繼續演奏,稱之為“撂馬鑼”。近年來,擅長此技者越來越少,目前各鼓隊均已不再使用馬鑼了。
二、音樂價值與特征表現
(一)演奏的技巧性與鼓譜的用字規范化
在河南盤鼓的藝術特征中,演奏具有很大的藝術性,尤其是突出與現代相適應的齊奏式。但是,其中有樂器的表象是不相同的,對于鼓與镲的節奏感運用是不相同的。在節點表現中,鼓的節奏具有急促且稠密的特征,而镲具有稀疏又簡潔的特點。在通過這兩者的融合中,就會形成強弱鮮明、全部與局部音樂的音色表達,并且盤鼓中鼓的擊奏方式有很多,因此,在整個河南盤鼓的鼓譜用字中,就會出現“噸”、“個”、“夸”等用字上的技巧性。譬如,“噸”的表現是鼓镲齊奏,連擊時記作“輪噸”。因此,在整個藝術表達中,會有很大的藝術氣質。
(二)節奏型鼓點的構成相對活力
在河南盤鼓的節奏把握中,尤其是對于鼓點的震撼性,可以通過擊打的力度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樣,能形成與音樂表現形式相吻合的鼓點形式。譬如,有“嘩啦啦”鼓串、“挎邊”鼓串、“單噸”鼓串等運用,不同的鼓點可以形成完全重復或者有相應變化的相識,形成“句句雙”的藝術特征,并在整個鼓點樂曲的表現中,呈現出雙句與單句的整體交換,與音樂的節奏形成及時的互換,并在節點的表現中,形成鼓點結構中的“曲頭”、“曲腹”、“曲尾”三部分組成。形成混合節拍的整體藝術感。
三、當代音樂價值的整體功能
(一)套曲結構的現代魅力
在河南盤鼓的鼓譜藝術中,采用套曲的結構模式,也就是說,通過不同數量的鼓點形成整套的藝術表達方式。譬如,有代表性的“老得勝會鼓譜”就由“老得勝”、“頭道花”等多個鼓點構成,既有基本鼓點,也有靈魂鼓點,在整個藝術過程中,形成連套的結構方式,這些對于現代音樂的發展也有很大藝術價值。現代化的鼓樂隊中,不同的樂曲標點,都可以形成相應的打擊樂等,形成鼓點與樂曲所要表達的主題相融入,更好地形成一種民間藝術的表達。因此,在河南盤鼓的研究中,這種藝術魅力的沿襲,對于當代的鼓譜結構設計、鼓點排列有序、內容豐富等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尤其是在民間音樂的表達中,形成鼓點的變形與連套,更有利于音樂創作的豐富性。
(二)齊奏形式的藝術特點
作為一種民間盤鼓樂,河南盤鼓在齊奏形式的作用下,在整個鼓樂隊的構成中,在脫離具有領隊效應的獨奏鼓。但是,在整個盤鼓的表現中,不會出現“散板”、“延長音”、“臨時休止”等節拍形式,這些對于現代音樂中節奏感的把握,整體效果發揮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整個循序性的演奏方式,對于強弱的把握,可以形成一定的鼓點特征,有效防止在個別鼓手記錯節奏與樂曲會影響整個演奏效果的混亂現象,對于當代音樂的整體性與藝術變換有很大價值。
(三)藝術魅力的整體表達
在河南盤鼓的整體藝術中,盤鼓所用的是一種低音鼓,在整個藝術氣勢的表現中,氣勢十分宏大,遠聽象驚雷,近聽如萬炮轟鳴,頗有排山倒海之勢,驚天動地之威。加之鼓點復雜多變、節奏強烈,表演熱烈、粗獷豪收,具有一種近于原始、粗放、拙樸的藝術風格。同時,變幻莫測的鼓點和整齊而清晰的演奏,又使之帶有一種細膩的,成熟的韻味。這種藝術魅力對于當代音樂藝術表達,尤其是樂曲的藝術表現,都有很大的價值。
四、結語
河南盤鼓具有很大的當代藝術價值,尤其是其中豐富的曲調表達、鼓點節奏、奔放豪放、委婉的藝術表達等,能更好地融入到現代化的藝術表達方式中,并通過與河南本土音樂的融入,對于研究整個本土歷史文化、音樂表達方式等多有很大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宋冰.河南開封漢族民間歌舞調查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楊高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絳州鑼鼓傳承變遷狀況的考察與研究[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07年.
[3]王曉坤.鼓的文化意義——豫北群鼓個案研究[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