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摘 要:以生為本是當前教育的目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善于觀察、勇于探索,把權力還給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就是開展生本教育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育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學科,如何在物理教學中落實實驗教學是現階段物理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也是物理教
師在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和有效手段。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良好實驗素養的主要手段,而物理實驗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有別于直觀的理論教學,但又以理論教學為指導。物理教學效果優劣的判斷依據之一就是物理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否。因此,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是開展生本教育的良好陣地,應充分利用實驗課堂中這一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生本教育。
一、在有效的實驗教學中注重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會將學生分組實驗,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成果,這時我們要注意學生的紀律,分好組別,確保探討和展示有序進行,讓學生動靜分明。我們要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置身于積極思考、勇于探究的教學氛圍中,使生本課堂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運動中不斷發展。我們在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發表見解、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在班級這個特定的情境中去學習和探討物理,讓學生感受到快樂與成就。例如,在講擴散時,讓學生觀察實驗,一點點描述注重語言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在組內討論并得出結論,教學效果良好。
二、打造以生為主的實驗課堂,將探究實驗過程還給學生
在探究實驗中,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并引導學生觀察、猜
想、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去探究,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例如,八年級物理的密度部分,讓學生了解密度與質量、重量的關系,并讓組內所有學生參與設計實驗,提供器材,給予建議。這樣,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思考,在潛移默化中領略物理學的思想,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學生會嘗試設計并嘗試自己實驗自己的實驗,成敗與否自己體會,比老師生硬地講效果好很多。
三、在物理實驗中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驗、體會實驗
許多中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尤其是農村中學的學生在學習
上受家庭、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對學習往往缺乏興趣,增加了教育教學的難度。在講凹透鏡成像時,讓學生慢慢觀察,一步步誘導學生答出結果,知道焦距與成像的關系,讓他們反復試驗,從小于一倍焦距到一倍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到兩倍以后,每一次他都自己觀察,自己體會,最終會受益匪淺。例如,用剖開去芯的木質鉛筆制成一個小船,在船后打鉆成的小孔里嵌插蠟油,將小船放到水面上,船就前進了。這是因為與水接觸的蠟油,破壞了水表面的張力,使這部分水面的張力突然減小,于是船就向著張力較大的方向移動。另外,由于擴散,蠟油分子按一定的速度射向水,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產生了推動船前進的力。世界多奇妙,竹籃打水也不空,真是留心處處皆物理,讓我們一起來用科學的眼光欣賞這美妙的世界吧!
四、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并體現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在多年的學習過程中已有了自己的部分見解,也培養了
學生閱讀及一定的理解能力,這些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
質疑、不斷解惑、不斷進步。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只是積極地旁觀,從心理上支持學生、鼓勵學生、維持好課堂紀律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從而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以往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講,學生也是機械地聽,一節課讓老師口干舌燥,讓學生昏昏欲睡。應讓學生通過讀、研、議、做等形式,提升自學能力,糾正學生死記硬背,培養自我探究的精神。例如,在物體浮沉條件中,可用同樣大小的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狀的空心物體和實心物體,比較其在水中的不同位置,再講解重力、浮力,使學生對浮力、重力的條件、聯系與區別系統化,使知識的學習形成體系,培養自學能力。再如,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實驗改為先探究實驗后總結,讓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操作,通過認真觀察和思考得出結論。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期,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
生本教育,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更能培養其創造力,激發他們心靈深處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提高教育水平。
總之,物理學科的基礎性很強。為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應利用各種手段努力上好每一堂課。在今后的物理實驗教學中,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實驗中發現問題、描述問題,并利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讓他們在實驗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習的興趣,成為物理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徐秋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