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紅

看圖作文是低、中年級的寫作教學重點,它為高年級簡單的記敘文做準備。但目前,筆者發現不少教師在看圖作文的指導上存在著指導過繁、指導過簡、指導過久等問題,阻礙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這引起了筆者思考:看圖習作該如何進行有效指導?
基于以上思考,筆者將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在看圖習作中如何巧用“學習單”。
一、探索:踐行“學習單”
“一張舊照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戰爭與兒童”主題下的單元習作。筆者嘗試運用“學習單”來指導看圖習作,以提高學習之效。
1.了解背景,積累素材
【案例】如:本次作文是單幅圖,所提供的只是一個凝固的瞬間,更多內在主題、外在的情景,則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和基于生活經驗的大膽合理的想象把它展現出來。教師就此設計了“課前學習單部分”。
看照片寫故事
表1:“看照片寫故事”課前學習單部分
【策略提煉】
信息搜集,積累素材
只有對畫面有深入了解,才可能寫出真切而具體的文章。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事情發展的背景;或者通過查找相關古詩、名人名言等相關文字或圖片信息,能增加知識。
課前了解,走近畫面
課前“學習單”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觀察畫面,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幫助其寫好看圖習作。
2.有序觀察,清晰敘述
每幅圖畫都有一個中心內容。只要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就能知道畫面上有哪些人、哪些物,發生了什么事,從而初步了解畫面的內容。
【案例】
如:在初看照片環節,教師設計一張“填空式的學習單”,讓學生觀圖搜集信息,再指導學生交流匯報,以此來達到指導學生有序表達的目的。
表2:“看照片寫故事”課堂學習單初看圖片部分
【策略提煉】
●整體觀察,摘錄信息
利用學習單做簡單的信息摘錄,首先做到整體觀察畫面。看清后能夠說出時間、地點、環境、人物等信息,把握面面的特點、主題。
●有序表達,了解圖意
看圖作文必須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表達還要有一定的順序。敘述順序各有不同,有的應該按事情的時間順序,有的應該按事物的空間順序,有的應該按事情發展順序,有的按事情類別等。
3.觀察細節,展開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動用五官看、聽、聞,準確觀察畫面,想象畫面,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的整體。
【案例】
如:在指導《一張舊照片》這篇看圖習作時,教師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后,“聚焦小孩”展開豐富的想象。
師:這個戰火中的孩子緊緊抓住了我們的心。你看到了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生1:這孩子大概三歲左右吧,還不會走路!
生2:我觀察到了這個孩子衣衫襤褸、滿臉傷痕,身上好像還流著血……
師:你從圖片上觀察到了孩子的外貌(板書)
生3:小孩坐在火車軌道中,嘴張得大大的,顯然是在大聲哭。
師:你關注到了孩子的神態、動作(板書)
師: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他可能說些什么呢?此時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4:我仿佛還能聽見小孩正在大聲哭喊:“媽媽,你在哪里?我害怕……”
生5:他可能在說:“你們為什么要這樣的殘忍?奪走我父母的生命!”
師:通過畫面,我們可以揣摩他的心理。(板書)
【策略提煉】
●由表及里,合理想象
看圖習作的重點還是在于畫面本身。畫面上的人物神態、動作變化、內心活動及人物對話內容都是表現不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畫外話”。此時就要求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起因、過程及結果梳理得清清楚楚。
●畫里畫外,豐富聯想
畫面上展示的一切都是靜止的,是某一個情節的“一瞬間”,看圖寫作要引導學生將“一瞬間”的情景拓展開去。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用五官來想象畫面,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像放電影似的,形成一個完整有趣的小故事。
4.當堂練筆,鞏固技能
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同一幅圖片,但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能力、心理素質各個方面都是獨立個性。只有始終把學生的學習狀態保持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層次,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習作潛力。
【案例】
如教師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課堂練筆:“★★”片段練筆,“★★★”片段創作。讓學生自主選擇,以此來幫助學生鞏固看圖習作的觀察思維技能。待學生完成習作初稿后,教師選擇有一定代表性的習作,在班上展示,組織學生評議修改。
表3:“看照片寫故事”課堂學習單課堂練筆部分
【策略提煉】
●因材施教,學有所得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的對象提出適宜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因材施教。分層習作學習單可以改變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得習作課堂上人人學有成就。
●以生為本,分層講評
教師在交流講評環節,通過展示賞讀、自由交流等形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自我展示、評價的機會和空間,利于其發現不足并且及時修改。教師應努力發現學生習作的優點,采用縱向比較的方式,正面評價學生。
5.整體回顧,謀篇布局
“學習單”從整體觀察到局部細節描寫,再到觀后感,好似習作提綱,理清了習作思路。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練筆之后,可以再請學生觀察學習單,從而發現學習單為我們行文提供了謀篇布局的思路。
【案例】
在教學《一張舊照片》時,教師利用“學習單”,指導學生發現謀篇布局的習作思路。師:同學們,看看學習單。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可以按照學習單上的思路來寫這篇文章。
師:是的,把你們寫的細節結合起來就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了。其實看圖寫話就可以一個個是細節的整合。如果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打算怎么寫?
生:我打算先大致地介紹下畫面,然后重點寫畫面中的小孩兒,最后表達自己對戰爭的看法……
師:你想給文章取什么題目呢?
生1:救救孩子……
【策略提煉】
●表達見解,拓展內涵
我們看完圖片之后定會有所思所感。學生通過看圖后交流情感,一則明確習作主題方向;二則拓展圖片內涵,加深學生對于此圖的理解。
●精心構思,巧妙安排
“學習單”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就好似習作提綱。學生習作時參考學習單,能言之有序,重點突出。可以按照學習單上的步驟完成習作,也可以將某些環節,如開頭或者結尾進行有創意的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定會是個性飛揚的。
二、“學習單”設計使用的注意點
1.緊扣教學目標
低年級側重觀察能力的培養,而中段要求觀察和聯想相結合,慢慢地向高端思維能力培養過渡。學生完成學習單的同時,實際上是“階段目標”的落實過程。
2.形式靈活多樣
看圖大致上可以分為看圖記事、看圖寫人、看圖狀物、看圖說理等幾種類型。那么我們在設計“學習單”時,就可以根據看圖作文的類型而有所變化。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設計,以適應不同類型看圖作文的要求。
3.時間分布合理
一張“學習單”在一定程度上劃分了學習活動的用時。選擇適當的時間,讓觀察充分展開,充分寫作,充分交流,使得習作“學習單”實至名歸。
4.堅持以生為本
“學習單”的使用,最關鍵是以生為本,由低到高,分層訓練,自主選擇,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主動性,為其留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有步驟地進行練習,提高寫作水平。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