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個體差異,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江蘇省連云港市在中小學推行“建構式”生態課堂以來,各學校很重視學案的編制與應用。對高中英語學案的分層設計進行探討,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英語教學“最優化”。
關鍵詞:學案;教學分層;隱性分層
學案是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江蘇省連云港市在中小學推行“建構式”生態課堂以來,各學校很重視學案的編制與應用。而高中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由于學生現有的語言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不但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所以,編制出具有階梯性的、符合不同水平學生認知規律的學案勢在必行。
一、學生隱性分層
高中階段,隨著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自尊心也變得越來越強。他們害怕別人看低自己,希望得到家長、教師、同學的認可與鼓勵。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把學生進行隱性分層。主要依據學生的現有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將他們劃分A,B,C不同等級。C層次的學生為學習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弱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B層次的學生為學習基礎一般,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上進心的學生;A層次的學生主要為學習基礎好、自主學習能力強、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找出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此為依據將學案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由于學生的學習具有發展性,對于學生的分層也是不斷變化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發展變化及時變化分層。
二、教學內容顯性分層
在編制學案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的難度層次化,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問題,適合C層次學生;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次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是需要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則主要面向A層次學生。在語言知識點講解及題型設計方面:每個設計中都要兼顧到A、B、C層次的學生的基本學情,并對各個層次方面的要求都有明確標注。例如:對于一個詞組set down,A層次學生要了解詞組意思,并懂得該詞組基本用法。而對于B層次的學生來說,要知道set相關的其他幾個詞組的意思和基本用法。如:set free,set about (doing) sth.,set off ,set out(to do sth.),set up。C層次的學生要能夠鏈接高考對以上詞組進行辨析,并且能夠運用這些詞組進行造句和編寫對話。這樣的分層設計可使A層次的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的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獲得自信心。
三、學習評價分層
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評價標準。教師可以用A(優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來評定學生的學習,并指明A、B、C各層的等次是同分不同質的。如果學生完成高一個層次的任務,則可給增加一個等級的評分待遇,多次測試后還可給予調整。這樣A、B、C各層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成就感。在評價中教師要特別關照C層次學生,幫助他們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比如,同樣是做“根據句意,填入適當的詞”練習,B層次同學做對了,口頭表揚;C層次同學做對了,不但表揚鼓勵,而且還可適當加分。另外,教師要尤其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如果C層次學生完成了B或A層次的題目,教師要加大表揚的力度,促進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的形成。新的評價形式針對不同層次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增加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四、學生自主選擇層次和教師指導相結合
教師在編制學案時要明確標出問題的層次,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現狀來選擇學案題目的層次。需要注意的是,當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層次權時,可能會出現學生的自選層次與教師的預期層次不一致,尤其是有些學生會偷懶選擇低于自己學習水平的層次。所以,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也很重要,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克服自身的惰性,認清自己水平,選擇合適的層次題目。雖然學案題目被分成三個層次,學生也被隱性分成三個層次,但是學生并不固定歸屬于某個層次,這三種層次可以根據學生完成學案的動態變化互相流動,教師應積極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學案分層編制有利于滿足不同學生個體的發展需要,既尊重個性,體現差異,又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激情;分層編制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程度,從而真正實現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韓亞成.分層遞進教學的文化建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顧曰國.英語教學法(上,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1999.
編輯 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