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麗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應是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心理體驗、新的認識,以改善自我、發展自我為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展示,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
那么在遵循教育規律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優化我們的數學課堂呢?
一、導入新課要精“巧”
課堂的起始階段應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迅速進入學習軌道。導入的目的在于迅速安定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通過各種方式來創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導入教學內容呢?我認為應該在“巧”字上下功夫。巧妙的設置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這樣,那么一旦我們的數學課使學生產生興趣,他們就會迸發出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我們就要巧妙地選取導入的角度,選取巧妙地導入方式,設計巧妙的課堂導入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設置懸念,啟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力,讓課堂教學氛圍達到最佳。從而有效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如在上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我能夠不解一元二次方程,只要你給出一個一元二次方程我就能算出兩個根的和與兩個根的積。”
學生給出方程,教師給出答案,然后學生驗證答案,“你也想和老師一樣厲害嗎?”
“想!”
“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就能和老師一樣厲害的”這樣就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共鳴,為新課的進行鋪平道路。
總之,設置巧妙的導入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教學的第一步,而這種巧妙也需要教師富有創新意識,進而產生創造性的勞動。
二、課堂標準要靈“活”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既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又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數學課堂不是事先鋪就的鐵軌,教學過程也不是按時準點的列車。老師備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有的老師認為是難點的學生不一定認為困難,老師認為學生應該理解的,學生不一定理解。所以課堂上,老師應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內容,以“活”應萬變。如在上確定二次函數的解析時,上課前我認為選擇合適的表達式確定解析式是難點,結果在上課過程中卻發現確定解析式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反而在確定出實際問題的解析式后,畫函數圖象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沒有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取點錯誤等等。這就要求教師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以“活”為原則,體現在課堂上還表現為:教師在授課時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該隨時投下激起千層浪的“石”,讓學生能夠活躍思維,強化理解,而不是生吞活剝,機械重復。教師應側重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課堂上充滿學生思維的火花,讓課堂成為學生思維演練的主陣地。
三、問題設置要務“實”
還記得在上學的時候,面對著一串串的數學公式,一堆堆的方程式。我曾經好奇地問數學老師:“老師我們中學學的這些代數,函數,數字符號以后有什么用處呀?做買賣的話我們小學學的就夠了。”對于我的這些奇談怪論我記得我的數學老師也沒有給出一個讓我滿意的回答,讓我困惑了好久。我想現在這個問題也同樣會讓今天的學生困惑的。有了這樣的困惑也就無形的設置了一道障礙: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障礙。那么如何消除這道障礙呢?我認為課堂教學要“務實”,多聯系生活實際設置情景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學習二次函數的時候,如果我們用一個個枯燥的公式符號,一個個缺乏生命力的函數解析式y=ax2+bx+c來讓學生解題,估計抽象思維差的學生會很頭疼的。而我們卻可以把這個知識點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我們在上課時可以設計以下的問題,“老師有一個問題不能解決,你想不想幫老師解決呢?如果你是商場經理你會怎么辦呢?”出示問題:某商場以每件20元的價格購進一批商品,如果以每件30元銷售,那么在半月內可售出400件,根據銷售經驗,銷售單價每提高1元,半月內的銷售量相應減少20件。如何提高售價,才能在半月內獲得最大利潤?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經常會碰到。我們這樣讓學生從生活中入手,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就會有興趣的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這個問題學生就會興致勃勃的去探討,問題解決起來也會簡單很多。從而,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原來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可以很好的服務生活的。
四、課堂小結從“簡”
課堂小結是簡要地對當堂聽學內容的提煉歸納,起到強化教學目標、激勵學生、指明學習方向的作用。因此,小結時,都是要善于抓住課堂中主要內容,可以讓學生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加以歸納,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當然,從事教育職業意味著要敢于面對新的挑戰,勇于承受內心焦慮的考驗,充滿危機感和使命感。我相信:只要勇于探索,大膽嘗試,我們一定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走出一條全新的、富有成效的康莊大道來。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