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武
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日益深化,其對于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教學質量都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開展高效課堂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由于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夠完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教育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所以建立一個科學、系統的高效課堂模式是當前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在初中的教學課程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且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學科,通過高效課堂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和方法。那么如何完善當前高校課堂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了?筆者通過對于實踐數學教學工作經驗的總結和反思以及對相關資料的查詢,大致將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模式分為三個主要流程,并在其中簡單說明它的優勢和作用。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
初中是學生開始比較系統的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個階段,當然也是一個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階段,而數學知識對于初中生而言往往是比較枯燥、抽象的,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通過創設相應的數學教學情景化抽象的知識為具體,以比較簡潔的方式讓學生相對輕松地吸納知識,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初中學生的這個年紀是一個比較好奇的階段,將枯燥的課本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興趣,將學生帶入這一數學教學情景之中,并讓其對相關的數學現象、問題進行自主的分析以及思考,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良好的情景會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提高大腦的運轉效率,也能激發較為持久而穩定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了,他才能將學習當成一件即輕松又愉快的事。這樣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是值得在教學課堂上開展的。
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
傳統的教育工作基本流程就是老師先在黑板上列出基本知識點,然后言傳身教,學生在講臺下聽講,老師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舉手回答,然后老師做出正確的判斷并詳細的解答。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是以老師為中心而學生作為一個旁聽者進行的,弊端就在于學生缺乏自己對于很多知識點獨到的理解,沒有自己的體驗過程,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不夠透徹。而在初中的數學課程中,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數學教學工作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并抓住這一階段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求知欲好奇心以及自我表現欲強的特性,使學生能夠為學習的主人,并通過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讓他們踴躍的回答問題,能夠自主的提出問題并分析、討論而最終能給出自己的思考結果。而具體到實踐的數學教學中,由于初中數學知識有大量在生活中的運用,可以在課堂之前,先提出數學科學在生活中運用的實例,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并給出相應的問題假設并以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來完成,最后在課堂上完成自主探究并進行合作交流,最后由老師來進行歸納和總結。這在很大程度能鍛煉學生對數學現象的分析思考能力,并且在學生進行分析思考的過程之后,能提高學生對數學課本知識的進一步吸收,并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了課堂的參與度和效率。
三、創新設計教學課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只有對書本的理解而不能學以致用是完全不夠的,素質教育應該是從小做起。初中數學的書本知識大部分都是非常基礎也比較單一的,我們需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的準備比較新穎豐富的課題來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給學生灌輸比較全面的知識,盡量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而數學是一門注重思路和邏輯的學科,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引導學生以更加多元化的視角去解讀教材,更加形象具體的用日常生活的具體例子去理解文本信息,將以往只能用語言描述的問題生動的反映出來,從而改善了枯燥的教育氛圍,讓學生接觸的知識面更廣,學習的實踐能力也更強。
高效課堂的‘高效二字應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高效率,二則是學生學習工作的高效率。而擁有一個完善的教學模式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一個基本前提。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以及創新設計課程等等來提高教學效率都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法。
當然,上述三方面的教學方法也不能完全的概括并完善當前的高校課堂模式,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之處,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一項工作。而只有真正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順利的開展,才能提高整個教育工作的質量及效率,從而為素質教育工作全面開展的進程鋪好前進的道路。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