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宏
一、如何利用教材
利用初中六冊英語教材中涉及的單詞和句式編寫出講義,具體做法是——
以教材為藍本,講課中注入師生本人的經歷和經驗,再和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的經歷和經驗相互對照,讓教案豐富為講義,最后讓教案和講義發展為自編教材,展開教學活動,實現以教材為藍本,以自編講義或真實而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經驗案例為主要教學活動內容的持續的教學實踐過程。
二、語言自然學習法的心理機制分析
我對語言自然學習法的看法如下:
語言自然學習法適應的環境;外環境——課堂不用母語,純用外語;內環境——學生感知,知識印象正確,觀察表述完全用外語。
首先,自然學習的環境是自然的,帶有約束或強迫的因素均被消弭于無形,使學者感覺不到約束或強迫的條件大概有這么幾種:(1)重大的;(2)有趣的;(3)與學習者自身活動密切相關的;(4)能激發學習者情感的。根據這些條件可以看出,都是學習者自身認為重大,有趣,激發了情感的。這些內容,學習者很容易記住,這樣的記憶叫無意識記獲得的,無意識記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一中識記,如能運用無意識記的規律于教學,則可使學生消耗較少精力接受良好的教育,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這樣,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對教學具有一定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在編寫講義時為什么要注入學生和老師以及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的人生經歷和經驗的原因,而且在注入的經歷和經驗中,主要以學生的經歷經驗為中心,為主體,其他的經歷和經驗,都是和學生的經歷,經驗相比照的,突出了與學生的相關性,同時通過比照,突現重大和重要性,增強對學生的影響。但由于無意識記是一種事前沒有預定目的的識記,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事前缺乏目的性,識記得內容則往往帶有偶然性和片斷性。因此,僅靠無意識是不可能獲得系統的知識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編寫教材時以課本為藍本,把六冊教材中的單詞和句式毫無遺漏地編進教學實施講義中的另一個原因。
就這一方面而言,我們還不能營造出純粹的語言自然學習所需要的英語學習環境,我們只能努力復制,創造出接近于適應這種學習法的“準環境”。
其次,如何消除干擾自然而然學習的各種因素。實際上各種學習都會遇到干擾因素,而外語學習受到的干擾因素除和其他學習相同的干擾外,還特別受到學習者本人的母語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消極和積極兩個方面。一方面母語和認識,思維的密切聯系,可以更好地支撐英語的學習,尤其是書和翻譯的學習。但是一門語言的學習不只是書面翻譯,而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語言,并運用這種語言交際工具,跟用這種語言的人群,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交際,尤其是聽說方面的交際,母語的消極影響就很大了。單就學習英語而言,周圍講母語的人所講的話,都是對他的負面干擾。學生進行的感知,知覺,印象,觀察,思維都和母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英語學習的時間被壓縮到少之又少,復習英語的時間也被壓縮到少之又少。英語記憶恢復和鞏固的過程受到極其嚴重的干擾。就是在課堂上,也無法將母語和英語截然分看。老師講英語單詞,學生用母語為外殼,進行思維,這種潛在的干擾因素,可以說是英語教學效果少“慢差費”的直接原因。為排除這種干擾,首先要給學生講明學習外語的重要意義,其次,要給學生講明這種干擾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再次和學生建立語言自然學習法的新約定:和英語老師一起時,不說母語,只用英語角談;英語課上不用母語,純粹用英語,將課堂建成純粹的英語世界,要想達到這一點,首先要在兩三周的時間內只聽說各種常用的英語句子。其次,教師要在開始進入純英語教學的階段,運用畫,圖標,有趣的符號,各種道具實物。配合肢體語言,神色,表情,是學生充分地猜測和理解所講單詞,句子的意思,在母語干擾的國度里,營造出純英語學習的環境,逐漸地使學生將感知,知覺,印象,記憶,思維和英語有機地結合起來。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