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國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教育教學環(huán)境,是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課程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活躍課堂氣氛,采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引發(fā)學生的情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是提高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xié)調地運用肢體語言,藝術地運用表情、手勢、眼神及身體距離,能有效地帶動組織教學,給學生親身體驗,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表情;手勢;身體距離
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英語技能的形成要依賴于大量的課堂教學。而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不超過20分鐘,注意力極易分散。但是心理學家也指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它以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所以,肢體語言在英語教育教學實際交際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有效地利用肢體語言,使英語教學效果更好呢?眾所周知,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而且他們最關注有趣味性的事物。一旦教學內(nèi)容枯燥、教學方法死板、節(jié)奏慢,就會出現(xiàn)小動作或小聲說話等不良習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孩子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以課堂教學形式的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積極主動的轉變觀念,轉變角色等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如能恰當?shù)貞弥w語言,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英語的認識、理解、想象和記憶,使學生在比比劃劃、唱唱跳跳中學,讓課堂教育教學氣氛更豐富、深刻、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表情運用藝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逃皇歉砂桶偷摹⒗浔恼f教,而應是充滿情感的宣傳,教育教學講求愛護學生,講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而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全都可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著名的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yǎng)成功的語言,是比嘴里講的復雜千百倍的語言?!彼?,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體態(tài)語:學生答對了,老師極為高興,甚至挑眉示意,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贊許;學生答錯了,老師也以微笑示意,甚至點頭鼓勵,使學生不感到灰心喪失,進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教師臉部表情僵硬,就會使學生感到困惑,甚至喪失學習興趣。學生在開小差,或者調皮搗蛋的時候,教師可以假裝生氣的表情,用眼睛去盯著他(她),學生就會欣然接受地馬上頭入到學習中去。如果老師恰當?shù)貞帽砬樵偌由嫌幸浑p會說話的眼睛,課堂效果就會大不同。會藝術地應用眼神,對教師也有很大地幫助。孩子天生是活潑好動的,尤其是小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能否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xiàn),利用無意注意的特性,使學生產(chǎn)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位教育家曾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彼越處煈盐⑿нM課堂,帶到學生心靈中去,使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
二、手勢運用的藝術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表達感情,又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課堂氣氛,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手勢語來表示教師所要表達的意思。如:在教“this”和“that”時,教師指著近處的東西說:“This is a desk.This is a book.This is a girl.This is....”然后指著遠處的物品說:“That is a door.That is a window.That is a girl.That is a....”在教衣服類,指著自己或學生的衣服說:jacket/coat/hat/cap/pants/shoes...或者在教“He is not...”時就搖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處或者“She is five”時,就伸出5個手指,另外,簡單的手勢還可以表示如“Come here!”(掌前伸一只手向里,向著自己招動)?!癐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等手勢)等。再如在教小學生“rabbit”時兩只手放在頭頂叉開兩只手指做小兔耳朵狀,教kite時兩只手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做放風箏狀,教“bird”時雙手做飛翔的動作,教“fish”時一只手放在身后做魚尾擺動狀……這些生動有趣的手勢語,使小學生們感到有趣又好玩,都躍躍欲試,想?yún)⑴c其中,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習興趣,使小學生覺得特別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
總之,手勢體態(tài)語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簡練、適當、自然、協(xié)調、多樣地應用手勢語,真正做到讓孩子在玩中學。
三、身體距離的運用藝術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有信息意義,也是一種無聲的體態(tài)語言。
課外跟學生握握手,摸摸學生的頭,給學生一個擁抱等零距離地接觸,可以更好地幫助你建立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從喜歡你到喜歡你這門學科。
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里感覺,產(chǎn)生不同的效應。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當教師站在距某個學生很近的地方這個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一些。同樣的,在某個學生上課開小差,或調皮搗蛋的時候,只要教師表露出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的意向,就會使這個學生馬上集中注意力聽講。教師在領讀時,如果走下講臺,進入到學生的聲音領域中去,圍著教室走一圈,可以控制朗讀地速度,還可以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使課堂變得有生氣。如有學生在領讀時開小差,當老師走近他的時候,他會自覺地跟上來。做聽寫練習時,教師一邊念,一邊適宜地走動,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如果教師與學生距離4~5米遠,也許就很難產(chǎn)生這種效果。有些教師曾多次講到,用電教室(講臺離學生4~5米遠)上課沒有在小教室上課的效果好??梢?,講究距離在課堂上的應用,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英語的教育教學中,非語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視。體態(tài)語是語言學習中的一種互動,是一種把言語和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外語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xié)調地運用體態(tài)語,能發(fā)揮課堂教學活動的多樣化和有效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促進其內(nèi)在潛能的發(fā)揮。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非語言交流手段利用起來,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