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久麗
摘 要: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說:“讀的用處最大,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它。”然而僅僅靠每天一節或兩節的語文課堂,僅僅學習一本或兩本教材,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量嗎?答案是當然不能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閱讀延伸到課外,通過課外延伸閱讀,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關鍵詞:朗讀法;表演法;展示法;交流法
2011版語文課標中關于閱讀的要求是:“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有的教師,平時也教育引導學生課外讀書,至于學生讀不讀卻很難知曉,學生課外閱讀的開放性太大,但學生自主獨立性不強,教師也難以監管。長此以往,課外閱讀就流于一種“放羊式”的形式。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探索了課外閱讀“四法”嘗試。
一、朗讀法
結合我校開設的每周一節的閱讀課,我在課前就布置學生讀書,除了讀課本中規定的名著外,我還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如:漫畫書、笑話、故事會、寓言、詩歌、童話等等,只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書都可以。為了解學生閱讀情況,閱讀課上,我讓學生按學號到臺前朗讀,為了不讓學生讀的形式千篇一律,我把特級教師卞東華老師寫的一篇文章《語文學習要設法讓學生讀得過癮》里的讀書方法講解給學生聽:“讀書要做到五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腦到;讀書要用心讀、用情讀、恒久讀;要讀得準確、讀得熟練、讀得有情、讀得有趣、讀得有味;要讀得有節奏、讀得有感覺、讀得有效果等。讀書類別如:默讀、朗讀、唱讀、伴讀、視讀、心讀等,又如自主讀、隨意讀、個體讀、集體讀、男聲讀、女聲讀、男女讀等等。”在運用朗讀法的閱讀課上,果然學生讀的內容不一,形式多樣。其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班一名考試幾乎都是倒數一、二的男生王同學,他到臺前讀的是周杰倫的兩首歌詞。雖然他平時讀書并不怎么樣,可他讀歌詞時不僅流暢且很有感情,學生們聽后,都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從他害羞通紅的臉上,我讀出了他的自豪和成就感。
二、展示法
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讀書,而不給他們展示自己讀書成果的機會,時間一長,學生們就會慢慢失去讀書的動力和興趣。因此利用閱讀課,我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獲,可以是積累的一個詞,一個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抑或自己寫的讀后感等等。
學生們躍躍欲試,每個人都很重視給大家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班語文課代表小萍同學在學習了弗洛伊德《未選擇的路》后,又讀了幾篇關于“路”的文章,再加上學的有關歷史知識,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寫了一篇“路在腳下”的作文與大家分享,現摘錄幾段:
“路,連接著開始和結束。
路,連接著失敗和成功。
路,連接著衰敗和興盛。
世間萬物都被路連接著,只是這些路的含義不同罷了。
新中國的成立和中國的今天也經歷了無數條路。開辟了無數條路!”
然后依次寫了:長征之路、改革開放之路、特色社會主義之路、強國之路。
最后小萍同學總結:“要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而當前我們要走的路是不斷前行的學習之路……”
當大家看了這篇文章后,包括我在內,都由衷地為她鼓掌。相信她將來的寫作熱情定會越來越高漲,這就是“展示法”帶來的魔力!
三、表演法
業余時間我們大人都喜歡看看電視劇、電影等節目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學生們就更喜歡看電視劇、電影等節目,尤其是初中生還沒有脫離兒童的心理,動畫片應當是其首選,于是,我鼓勵學生雙休日在家可以看一些電視劇或動畫如:《西游記》《水滸傳》《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學生們當然喜歡教師布置的這項作業,不用檢查,他們基本都能完成。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閱讀課上,我提出了我的大膽想法:讓學生們為自己喜歡的一部電視劇或動畫片片段配音,也可以幾個學生合作進行電影對白。我把電視劇片段消音后在教室里用多媒體放給學生觀看,反復播放幾遍,大部分學生都能把臺詞對出來,學生們很興奮,覺得既新鮮又好奇,都想嘗試。
四、交流法
一般學期進行到一半時,讀書也算告一段落,我采取的辦法是開一個“讀書交流會”活動,把學生分好小組,讓他們來一次“頭腦風暴”,或者是開個讀書沙龍,讓他們盡情暢所欲言,說說一段時間以來自己的讀書心得,也可以向其他同學交流一下讀了哪些書。總之,這個讀書交流會,大家任意暢談,沒有任何限制和約束,這樣的民主交流也是學生們最喜歡的。然后,每組推選也好,自愿也罷,一組出一個節目,上臺匯報交流會的感受,大家往往都是洗耳恭聽,說的好的,大家取人之長并報以熱烈掌聲,說的不好的,大家也給予友好的一笑,給予鼓勵性的掌聲,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們情不自禁的領略到讀書的好處,同時不用教師說教也能學到一定知識!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朱自清.論朗讀.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