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瑤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主要思想是宣揚農民階級的反抗精神的,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宋朝的經濟。我們可以將《水滸傳》看成是研究宋朝經濟的間接史料。從《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出宋朝經濟是自然經濟基礎上的全面繁榮。具體來說,宋朝經濟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宋朝經濟全面繁榮,經濟總量巨大。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林沖作為一個禁軍的中級軍官就可以拿出1000貫錢去買一把刀。宋朝的一貫錢相當于現在440元~88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一個中級軍官的購買力如此巨大,由此可見當時財政收入和國民生產總值總量相當大。另外,梁山好漢聚眾造反絕大部分是官員貪贓枉法造成的,很少是經濟困難導致的。在《水滸傳》中民不聊生的描寫幾乎看不到,倒有不少筆墨描寫上元燈會的熱鬧和社會的安定。
第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主導地位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宋朝莊園經濟盛行。《水滸傳》里有很多莊園,每個莊園都有莊主、莊客和莊戶,毫無疑問,莊主是地主,而莊客、莊戶則是受莊主剝削和統治的農民。這些莊園有:史家莊(第2、3回)、趙家莊(第4回)、桃花莊(第5回)等二十個之多。很多梁山好漢就是莊園主。其次,耕牛受國家保護。當然這一點是側面反映的。《水滸傳》中經常的臺詞是:“小二先來兩三斤熟牛肉來!”《宋刑統》中,有“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的法條。作者從吃牛肉的角度宣揚了好漢們的造反精神。
第三,服務業尤其是飲食服務發達。翻開《水滸傳》,一整部書中,從頭至尾,酒肆無處不見。無論是“武松打虎”還是“‘快活林怒打蔣門神”以及“孫二娘十字坡開黑店”等等,可謂“無酒不成書”。當然這不僅僅反映酒業發達,也是整個餐飲業發達的標志。
第四,商業突破了空間限制。據《水滸傳》第29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蔣門神”記載,在武松去快活林的路上一共十四五里,賣酒的人家有十二三家,幾乎一里地就有一個酒店,可見農村中酒店的密布。智取生辰綱時也是以賣酒作為幌子的。由此可見商業已經蔓延到了農村。
第五,農業出現了商品化趨勢。《水滸傳》中的張青以“菜園子”為綽號,他自報家門道:“小人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水滸傳》中除了光明寺菜園,還有魯智深看管的東京大相國寺的菜園。這些菜園不是完全自己消費的,而是拿到市場上銷售的。
指導老師:高峰
編輯 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