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芮,王雪峰
多發性抽動癥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復雜慢性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其臨床多表現為運動肌群快速抽動,呈突然、快速、多變、難以控制、反復發生、無節律等特點[1]。抽動多由眼面部逐漸發展至頸肩及四肢,常伴有發聲障礙或出現穢語。近年來患有該病的兒童有增多趨勢,如不盡早治療,病情發展會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西醫治療多發性抽動癥大多選用氟哌啶醇和泰必利,在取得一定療效的同時仍有較高的復發率,且副反應也較為明顯[2]。中醫治療疾病以辨證論治為特點,根據病情需要結合其他輔助療法在治療該病上具有一定優勢。本文匯總分析近十年中醫治療該病相關文獻,并總結其治療特點。
1.1 文獻篩選 所選文獻來源于CNKI和重慶維普數據庫,限定題名或關鍵詞為“抽動癥”,文摘為“治療”或“療效”,限定檢索時間2003-01/2014-04。
1.2 文獻納入標準 (1)發表時間為2003-01/2014-04的文獻;(2)運用中藥、針灸等中醫療法治療;(3)臨床療效觀察類文獻。
1.3 文獻排除標準 (1)綜述;(2)經驗總結;(3)個案報道;(4)理論研究。
1.4 分析方法 通過閱讀全文獲取文獻年份、病例數、有效率、辨證用藥、針刺取穴等信息,將獲得數據錄入EXCEL工作表,并分析各部分數據獲取結果。
2.1 文獻篩選結果 初選文獻288篇,剔除綜述類、無病例報道經驗類、病例數少于3的個案報道等,與中醫治療抽動癥無關文獻,共獲119篇。按治法進行分類,其中辨證論治等內治法65篇(54.6%),運用針灸、耳壓等外治法34篇(28.6%),內外合治類20篇(16.8%)。年度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兒童多發性抽動癥文獻數量匯總表
2.2 納入文獻基本情況 119篇納入文獻中部分臨床療效觀察未設置對照組,設置對照的研究中治療組病例合計5 278例,其中男3 533例,女1 310例,未提及性別435例。所有病例中有關中醫內治法3 134例(59.4%),外治法1 383例(26.2%),內外合治761例(14.4%)。可見采用內治法治療多發性抽動癥患兒偏多。對119篇臨床研究的有效率進行統計,其中有效率≥90%的有81篇,占總文獻的68.0%。內治法中有效率≥90%的40篇(61.5%),外治法中28篇(82.4%),內外合治法中13篇(65.0%)。
2.3 中醫內治用藥規律 中醫采用辨證論治,根據不同證候采用不同中藥配伍,119篇文獻涉及方劑配伍應用的共74篇,其中有66篇文獻中研究的病例使用湯劑治療,占所有劑型的89.2%,其余使用濃縮液、顆粒劑等劑型。經過閱讀文獻并分析,發現該病辨證以肝風內動、痰熱內擾型最多,治法上大多以平肝熄風、化痰開竅為主。藥物使用方面共涉及藥物109種,使用次數≥10次的單味中藥共24種,其中使用鉤藤和白芍的文獻數最多,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文獻中單味藥使用情況
2.4 中醫外治選穴規律 選取文獻中涉及針刺治療的有40篇,使用耳穴貼壓療法的有8篇,其他治法:推拿、灸法、拔罐、捏脊、穴位注射等。頭針選額中線、頂中線、頂旁1線,頭部電針選舞蹈震顫區、風池穴,耳穴貼壓選神門、內分泌、皮質下、心、肝、腎等。針刺主穴選百會、風池、太沖穴,配穴根據不同發病部位選印堂、攢竹、迎香、地倉等,同時選取五臟俞穴及辨證對癥選穴配合治療。40篇文獻中穴位使用次數>10次的穴位共14個,具體情況如表3。

表3 文獻中針刺穴位使用情況
多發性抽動癥好發于兒童到青少年時期,患兒伴有不自主動作,包括抽搐、皺眉、眨眼、撅嘴、聳肩、搖頭以及不自主發聲(清喉、大叫等),約50%的患者伴隨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中醫認為本病病初多實,久病易虛,風火痰濕為標,肝脾腎三臟不足為本,臨床采用八綱辨證與臟腑辨證相結合,以平肝熄風為基本治則[3]。西醫根據發病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選用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等。與西醫相比,中醫在治療此病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臨床可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治及方藥加減[4]。
從各文獻上看醫家對抽動癥的辨證分型多以肝風內動、痰火內擾、脾虛肝旺、陰虛風動為主,根據診治經驗或患兒病情不同,用藥各有偏重。對各方劑所選藥物分析發現,用藥頻次最多的為熄風止痙藥,其他藥物有平肝潛陽、健脾、化痰、養血、安神、補益、清熱藥等。因抽動癥屬中醫“慢驚風”“肝風”范疇,因此治療此病多以治風為綱。方藥鉤藤、天麻、全蝎、僵蠶歸肝經,有熄風止痙功效,為治療驚風之良藥,白芍平抑肝陽,用藥頻次較高。小兒脾常不足,脾虛則生痰,痰盛擾亂心神,古代醫家講“怪病多痰”,抽動癥的發病與痰相關,治療時應運用健脾化痰之品。根據不同證型選取養血、安神、補益、清熱等藥物進行配伍以達到標本同治的目的。
古代治療此類疾病重視灸法的作用,或針灸并用,現代臨床多用針刺[5]。在辨證選穴的基礎上,選取足三里穴能起到補益作用。在外治法治療抽動癥的文獻中,無論是體針、頭針以及灸法、拔罐、耳壓等療法均有較好的療效,部分病例采用內外合治方法,有效率明顯高于單一療法。因此,臨床治療抽動癥應采用外治法配合辨證用藥,可獲更好療效。
[1] 姜毅,張偉.探討兒童多發性抽動癥的中醫證型及施治規律[J].中醫藥信息,2013,4(4):11-12.
[2] 陳齊鳴,溫偉.多發性抽動癥的治療[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0,5(5):403-407.
[3] 王雪峰.中西醫結合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77-180.
[4] 郝平.關于小兒多發性抽動癥中醫辨證分型[J].中國衛生產業,2012,3(36):178.
[5] 董勤.多發性抽動癥的古今針灸治療方案及臨床運用價值[J].遼寧中醫雜志,2010,37(7):1353-1355.
(收稿日期: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