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武 黃建兵
近年來,以城鎮化為重要推動力,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為了有序引導農村經濟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 《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規范鄉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切實加強農村“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建立良好的有序的集體資金管理制度。這對鞏固新形勢下農村基層政權的基礎,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經濟,是我國提高整體經濟實力的重要成員。在農村,尤其是對農村集體“三資”的管理,更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管理好“三資”對農村的協調、快速、健康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維護社會穩定和諧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資”的管理工作,說到底就是為老百姓管好財務,管好他們的“錢包”把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時刻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是這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此管理過程中,要結合群眾參與其中,使“三資”的管理透明化、細致化、群眾化。公開的形式多種多樣:一是書面文件,將每季度的財政收入和支出,重要的事情在村通知中公示給大家,傳達到每個村民代表,由村民代表繼續向村民進行宣傳;二是在村級會議上,黨的代表大會上進行公開公布;三是張貼公示,向村民傳達。讓老百姓真真正正了解財務的狀況,這樣還有助于改善領導與群眾的關系,全民參與,既是對財務的一個監督,也是對“三資”管理的一種支持,此舉可極大地加強農村“三資”的管理,為農村的和諧發展做了一個后盾。
通過清產核查掌握農村現有的財務狀況是進一步調整的首要任務。要把強化農村經濟合同管理與資產清查一并列入 “三資”管理的工作中。對“三資”的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才能掌握發展的動態資訊,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保證“三資”工作的順利進行。
集體資產增加價值的實現,使農民集體經濟發展更有效。開展驗證工作是 “基金”的管理,在復雜多變的社會形勢面前,我們必須做好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工作,促進農村集體財務系統的規范化管理。一是嚴格的農村金融檢查和登記。通過現場調查與會計相結合,對每一項資產,資源集體安排登記、盤點、保證不漏。二是公開。在登記后,對資源、資產的清查情況要張貼在村里的醒目位置。資產上墻公布,接受村民監督。對村民反映的問題進行記錄,并作出解釋和校正工作。三是建立賬戶。公示結束后,要成立“三資”賬戶,和街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簽訂協議,村里的“三資”賬目交予中心集體管理。在資產登記過程中要做到“四個結合”:“三資”盤點和現存相結合;資源資產賬戶和散戶賬目核對結合;農村家庭領域的測量和土地管理部門檢查農民的土地信息數據相結合;債權、債務和其他資產的執行審計單位,通過資產資源驗證,補辦和登記未辦理登記的資產,同時建立會計檔案,加強村會計檔案管理。
村級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亟待加強。一些村級財務人員的素質偏低,是造成“三資”管理失范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還存在賬底和“三資”登記混亂,賬目不清不細等問題,嚴重影響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作為一種新的工作,缺乏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與城鎮缺乏溝通的平臺,限制工作中互相學習。
合同主要是書面合同,存在合同簽署不規范、責任劃分不明確、條款不清晰以及文件不全等方面的問題。個人鄉村債權、債務、資產由于歷史的原因等很難規范,另外,村級招投標手續,工程建設承包和租賃事項未簽訂合同或合同不規范的情況更常見。這些合同為以后的產權劃分埋下了隱患,導致合同不合法難以落實的情況。
1、積極進行機制創新,為農村“三資”管理注入活力。在農村“三資”管理過程中,要以產權為核心,積極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創新,既切實保護農民的權益,又為農村“三資”管理注入活力。
2、加強監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監督管理往往是任何系統良好運營的重要保證,在村集體“三資”管理過程中,主張“積極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調動群眾,鼓勵其自發對“三資”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建立完善的反饋和監督機制,讓群眾參與其中,這也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
3、財務管理人員持證上崗。一是建立相對穩定的財務團隊,在財會人員上崗問題上,改變原有的做法,農村會計人員應直接由村民舉薦具有高水平文化素質,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人擔任以保證財務團隊的穩定性,有利于日后開展工作;二是抓好業務培訓,加強會計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水平,是做好農村“三資”管理的重要保證。
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的管理指導意見,具體負責指導、協調、監督和評估“三資”管理工作。創新工作機制,支持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級“三資”的管理監督。要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團隊水平,吸收高文化、素質過硬的好同志進入村會計人員。
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始終堅持“統一管理,集中支付”的理念,即:統一的審批程序、統一的金融體系、統一賬單管理、資金集中統一管理等。要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三資”管理體系。 如,建立賬單管理制度——使用收據時,必須到財政所或經管站開具收據,不得自行購買收據,如果發現購買收據,沒收全部票據資金,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建立財務交接程序和會計檔案管理系統,會計離任前,必須將之前所管賬務結清,經民主理財小組和財政所或經管站審核。
在農村“三資”管理中,“積極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要依托群眾,建立完善的反饋和監督機制,讓群眾參與其中,加強監管機制。如,建立財務公開欄,每季度公示財務狀況。同時將在一些重大投資項目的基礎上,在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并在財務資料欄宣傳公共福利性支出,讓群眾共同監督。
將村賬務清單列表于網絡上,建立專用的網絡資源,如建立村級財務事務管理網站,將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確保“三資”健康良好地運作,還可以利用網絡體系,在網絡上與村民群眾互動,建立一個村民反饋平臺,可以快捷方便地將群眾的意見匯報給上級,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對問題做出處理。
在管理中,要施行清單公開化、賬目透明化、招標規范化等原則,注重陽光運作,規范管理。村集體每個賬戶的賬單需要處理、證明、審批簽字,大支出實行村民委員會成員共同簽名的系統,要村干部人人參與監督;村財務監督小組進行同步監督;嚴格審核,拒簽不合理的賬單,并不定期地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確保資產安全。
要嚴肅財經紀律,對一些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尤其是村集體資產資源處置和財務管理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違紀案件要進行嚴肅處理,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對村干部違紀違法行為的“保護傘”,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要通過一批案件的查處,教育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增強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自覺做好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好基層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