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邢 煒
混合所有制實施中若干問題的探索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邢 煒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成為下一步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混合所有制作為一種企業產權組織的有效形式,有其獨特優勢,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同樣是混合所有制的各種企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對此應有清晰、準確的全面認識。本文圍繞混合所有制在操作實施中常見的運作機制、合作伙伴、出資方式、商業模式、股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法律架構、退出機制設計等問題進行分析研討,期待同行參考指正。
混合所有制 股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
企業運作機制是混合所有制的首要問題。混合所有制企業由于其投資多元化特質,與個體、私營、國家所有制企業等相比,具有獨特優勢,更具建立現代企業運行機制的基礎條件。首先,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信托管理機制。股東作為投資者的首要任務是選派成立董事會,并授權董事會負責企業的經營決策。董事會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責任主體,聘請經理層負責組織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這種基于信托管理的運行機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方向,有利于提高重大決策和經營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其次,股東合議機制。企業股東授權董事會經營決策的運行機制,雖然代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但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特別是處于創業階段的規模較小的企業,更為普遍的是股東合議決策機制,即股東之間通過溝通達成共識及時決策;若存在不同意見,再通過投票表決。這種合議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決策效率,而經理層在股東之間良好的溝通協商作用,則是企業順利運作的關鍵。再次,收益保證機制。根據公司業務特征和發展階段,股東經協商,共同委托控股股東對公司承擔經營管理責任;控股股東以保證企業依法經營和給予股東合理的投資回報為基礎,獲得公司經營決策的全面授權,降低溝通成本,有效提高了企業運行效率和經營效益。
混合所有制是以“資合”加“人合”為基礎的責權利相匹配的合作方式。是否能選擇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是企業能否就發展戰略達成一致、實現高效和諧運轉、取得經營成功的關鍵。在合作伙伴選擇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明確投資動機。是基于長期事業發展動機、中期財務投資動機、策略合作動機,還是短期投機動機?只有投資合作伙伴具有共同投資動機和理念,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具有共識,經營決策才比較容易達成一致,提高經營決策效率;二是股東間優勢互補。股東提供的資源、能力和角色要適應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形成互補合力。股東人數要保持適度,寧缺毋濫,以控制溝通管理成本;三是做好股東資信調查。對合作伙伴的股東背景、工商注冊登記信息、財務狀況、業務發展、綜合實力等資信情況,在投資合作前,要獨立開展調查,為遴選提供參考依據。特別對與公司有關聯交易的合作伙伴轉為股東的情況要重點關注,應事先達成關聯交易處置原則的清晰共識。
股東出資是企業正常經營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出資價值是否公允、到位時間是否及時,影響著混合所有制企業是否能健康正常運營。
出資資產應為企業經營所實際需要。對股權、實物資產、無形資產、專有技術等出資,首先要考慮是否為企業發展所必需,其次要考慮企業出資結構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未來經營。
出資價值應合理并經評估確認。可由投資股東方和公司共同聘請獨立第三方資產評估機構,對股東出資進行產權界定,根據資產特點和市場情況合理選用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和市場比較法等不同資產評估方法,合理選擇評估模型中的各種假設參數,使評估價值處于合理水平。若對現有企業增資,則投資方通常還會自主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進行財務審計,并參與確定最終的評估結果。
出資應及時到位。股東要按照章程、協議約定的時間及時出資到位,并辦理出資財產及其產權證書的過戶交割變更登記手續,使之由股東資產變更為公司法人財產,并按照規定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手續。出資到位后,要切實防止股東抽逃出資。
股東投資企業的基本目的是盈利。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創新業務商業模式,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實現業務運營盈利并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商業模式要與發展戰略相一致,應立足于價值鏈定位,服務于目標客戶群體,為其提供價值創造的解決方案。如何構建設計營銷方式,收入獲取途徑、方式及模型,成本結構等等,合理的價值鏈定位和可行的盈利模式,構成企業獨特的競爭策略,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商業模式,必須在所有股東、董事中形成共同認知,并由經理層有效落實推進。
通過設計合理的股權結構,實現股權多元化,充分發揮各股東的作用和積極性,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股權結構不合理,存在一股獨大情況,容易出現大股東對公司干預過多,影響公司獨立正常運營;如果股權過于分散,不易形成維護股東利益的核心力量,導致股東會、董事會運轉失效。這種出現內部人控制而損害股東利益的情況,要盡力避免。公司股權結構設計,至少要符合三個原則:一是制衡原則,股權比例保持合理分布,相對均衡,便于相互制衡;二是效率原則,股東人數應保持合理規模,便于公司高效運作;三是簡單原則,各股東所持股權比例簡單明了,便于計算。
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職責權限,應根據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公司經營規模等因素確定。而董事會人數、監事會人數及其分配原則,以及經理層人數及配置則應根據公司規模、股東數量、股權比例等情況確定。
應強化經理層向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的報告職能,確保對企業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強化董事會、監事會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的監督,推進經理層的市場化選聘等,有效激發企業活力。
股東可通過對董事、監事和經理層建立激勵機制,推進董事、監事、經理層、骨干員工持股,制訂期權、期股等中長期激勵機制,將董事、監事、經理層的收入與公司績效掛鉤,使決策層、監督層、經營者利益與股東利益保持一致,實現目標責任到位,確保企業經營效益。
契約精神、遵守規則、依法經營是混合所有制經濟正常運作的基石。《公司章程》和《股東投資協議》是承接股東意志、架構公司運作機制的法律文件,必須覆蓋企業運作的重要方面,成為股東、董事、監事、經理層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公司法律構架設計,需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權力責任與出資到位相一致。在公司法對出資實行認繳制、允許分期出資的情況下,公司章程和投資協議應對已認繳但未實際出資到位的情況做出規定,未實際出資到位部分不享有投票權、分紅權和公司清算時的財產分配權。
審批權限清晰界定。對出借資金、對外擔保、對外投資、資產處置、經營模式改變等重大決策,應明確界定董事會、股東大會的權限,必要時報股東大會審議批準。
防止公司空心化。應控制投資層級,對公司對外再投資做出限制性規定,必要時不允許公司對外股權投資。
為關聯交易設立明確規則。股東與公司的關聯交易,應當遵循程序公平與實質公平原則,不得造成公司對其利益的輸送或公司資源的浪費。與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應該遵循市場化原則,價格應當公允,信息應當透明,非關聯股東擁有審議權及否決權。
設立可操作的僵局解決條款。必須設計當公司由于股東、董事、經理層之間出現長時間矛盾的僵局解決方案,確保股東會、董事會等公司機關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按照法定程序決策和實施執行。例如存在利害關系的相關股東、董事回避表決;賦予董事長在出現表決僵局時以最終決定權;在董事會出現表決僵局時由股東會直接決議;而當股東會決議解散不能達成時,任一方有權提交仲裁,或股東可依照公司章程的具體約定直接提出解散公司等等,都是破解公司僵局的有效舉措。
投資股權退出是股東實現投資回收的基本權利和有效途徑。退出機制是將股東投資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的制度安排。為降低對企業的不利影響,混合所有制經濟企業中股東的退出機制,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公開上市、收購兼并、優先購買權和共同出售權、特別出售權、管理層或員工收購、減資回購和解散清算等。■
李正圖.2005.混合所有制公司制企業的制度選擇和制度安排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