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香
財政監督職能是國家財政的一項基本職能,其主要職責就是圍繞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要事項開展監督檢查,保障國家預算的順利執行,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財政收支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各界對財政工作關注度日益提高,財政監督在財政管理中的作用顯得愈發重要。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作為基層的縣級財政部門,面對中央、自治區、州、縣本級四級財政資金,面臨的工作任務是一方面要做好資金統籌分配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管,保證財政資金安全運行,真正發揮財政資金績效作用。如何做好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存在哪些問題?今后如何做好財政監督工作?結合工作實際,在這里做一些淺要闡述。
縣級財政監督實施的主體是縣級財政部門,它包括縣級財政機關的專職財政監督機構和業務管理機構。從目前財政管理方式來看,財政業務管理機構主要履行財政分配職能和財政資金日常運行過程,側重于財政事前和事中監督;財政專職監督機構主要履行財政監督職能,側重于事后監督和追蹤問效、跟蹤問責。從財政監督對象來看,其主要是對自身的監督和管理對象的監督。日常監督主要由縣級財政部門各業務股(科)室開展。在開展日常財政監督中,各業務股(科)室大多利用金財應用大平臺對各預算單位實施動態監管,通過大平臺及時掌握預算單位資金使用情況、了解資金流向,起到事前、事中監督的效果。此外,業務股(科)室常采用進點檢查方式開展日常監督工作。專項監督由縣級財政部門專職監督機構承擔,主要負責上級和本級財政部門下達的檢查任務,根據群眾舉報線索查處違反財經法律法規的案件,多采用進點檢查方式進行。
目前專項監督檢查已形成一套規范的程序,在縣財政管理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按照我國目前的財政管理體制,地方財政監督機構主要包括省、市、縣各級財政監督局(辦、科)和省財政廳駐各地財政監督檢查辦事處。目前的財政專職監督機構是從過去的“三查辦”逐步演變而來,1998年國務院決定取消“三查辦”成立財政監督檢查局。各省、市、縣財政部門相繼成立財政監督檢查局(科、辦)。從1999年開始,財政部開始組織財政部門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查處了一批有影響的會計舞弊案件,在打擊會計造假行為、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規范財稅政策執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過程中,縣級財政監督專職機構逐漸承擔起監督檢查主要任務,機構逐步完善,隊伍不斷壯大。
在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中,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檢查范圍涉及基層鄉鎮、站所、村隊、預算單位、企業等的財政、會計、財務等事項,監督著強農惠民資金落實情況,是保證政策是否真正落實到位的關鍵一環。近幾年隨著財政資金規模的擴大,檢查范圍、對象不斷變化,對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要求也不斷提高,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出現以下問題:
目前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主要由縣組財政部門專職監督機構和業務科(股)室共同承擔。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業務股室因工作側重點、人員配備、崗位分工等因素在財政監督方面比較弱化,出現監督“缺位”、“不到位”的現象。縣級財政部門業務科(股)因其本身承擔資金分配的任務,本著誰分配誰管理的原則,業務股室這種日常監督包含自身監督和對外監督,自我監督因缺乏外界約束,容易流于形式。業務股室采用進點檢查方式比較適合資金管理的現狀,起到很好的督導作用。但這種檢查因人員無法保障、無固定程序、記錄材料不完整,對問題定性、違反依據梳理不規范,缺乏震懾力,整改落實方面不能及時跟進,監管持久作用不夠明顯。另一方面,縣市財政部門將財政監督專職機構多數設為內設機構或下屬單位,專職監督機構無獨立執法權限,在實際工作中受到時間、隸屬關系等限制,出現監督檢查程序不嚴謹,特別在復核階段,未規定專門復核科室,多采用檢查組交叉復核的方式,造成裁判和運動員不分,不能起到真正復核的作用。處罰處理方面,專職監督機構無自由量裁權,檢查組在檢查結束前征求被檢查單位意見、整理材料后撰寫《財政檢查報告》,提出處理處罰建議,上報縣級財政部門,由縣財政部門會議研究決定,這種執法檢查與處理處罰決定分離機制,往往造成處理處罰不能切合實際、出現偏差等問題的出現。
縣級財政監督專職機構人員配備不齊,是目前較為普遍的現象。在實際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時往往抽派業務科(股)室工作人員,他們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參與進點檢查工作,時間無法保障,不能系統參與到檢查工作中,造成監督檢查工作時斷時續,檢查效果不理想。此外,業務科(股)室工作人員對財政監督檢查法律、法規缺乏系統學習,在檢查工作中容易出現偏差,造成程序不規范、定性不準確、依據不充分的現象,給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造成一定影響。
縣級財政部門專項監督以自治區、州財政部門下達任務為主,每年任務數量較小,每個縣級財政部門至少面對上百戶行政事業、社會團體、企業,相對而言專項檢查所能涉及的只是縣級財政部門管理中的冰山一角。在開展專項檢查中一般采用重點檢查方式,每個單位在兩天至七天左右,對被檢查單位提供的會計資料多采用重點查看的方式,這種時間短、覆蓋范圍小的檢查方式易造成收集信息不全面、不準確、調查不細致、分析不深入,利用效果不能充分顯現。業務監督檢查以臨時性檢查為主,多以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為主要檢查內容,因人員、時間都無法保障,檢查對象覆蓋面較小、深度不夠,效果也不明顯。當前縣級這種監督檢查現狀,不能滿足財政管理的需求。
目前各鄉鎮財政所人員分布不均衡,大多人員緊缺,七站八所除條管站所財務均在鄉鎮財政所核算,在財政監督方面比較薄弱。
第一,進一步理順財政管理體制,明確職責分工,將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結合,建立起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由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專職機構牽頭,制定綜合監督檢查工作方法,整合財政部門人力資源,統籌安排,將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統一安排,明確分工,提高監督檢查覆蓋率。由各業務股室和專職機構共同充分利用金財應用平臺進行全方位監督,業務股室對歸口管理的資金明確其報批程序、使用范圍,對金額較大、超范圍、超標準、流向不明的資金有重點地進行進點檢查,切實做到事前預防,事中監督。專職監督機構牽頭擬定本部門年度監督檢查計劃,組織實施涉及重大事項的專項監督,對業務股室分配資金監督情況進行再監督。一方面,督促業務股室做好分配資金開展監督工作(落實一定比例或重點管理單位監督檢查);另一方面,指導業務股室日常監督規范化,使檢查做到程序規范、定性準確、依據充分。業務股室積極配合專職監督機構開展專項監督,專職機構充分利用業務股室日常監督成果,對在日常監督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重點單位首先考慮列入專項監督檢查對象。專職機構將專項監督結果及時反饋給業務股室,使業務股室更全面掌握相關資金動態,根據監督結果完善相關財政政策,進一步規范管理資金。
第二,強化財政監督人員業務學習。近年來,隨著財稅改革的不斷深入,會計、財務知識不斷更新,在這種情況下,財政監督人員必須加強業務學習,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著力加強對財政法律、法規的學習,掌握《財政監督檢查辦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相關規定,不斷提升財政監督水平。各級財政部門應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對財政監督檢查人員每年進行一次輪訓,更新其業務知識,適應財政監督工作的需要。
第三,對財政監督檢查法律、法規體系進行統一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處理處罰體系。截至2010年9月底,現行有效的財政法律和法律問題的決定9件,財政行政法規和法規性文件91件,財政部門規章113件,財政部規范性文件2000多件,涵蓋了預算管理、收支管理、財務及資產管理、會計管理、財政監督等財政工作的各個方面,財政法律制度框架體系基本形成。但財政系統缺乏對財政法律、法規的歸集、整理。建議由區、州財政監督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對現有的財經法律、法規進行統一整理,將財政監督檢查范圍、存在問題、處理處罰依據等進行集中整理,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處理處罰體系,以便于財政系統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更便捷、更規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強化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動態監督。采用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按照《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規定,遵循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原則,督促縣本級和各預算單位不斷完善、細化預算,嚴格執行預算,推行預決算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不斷加強財政部門對黨政機關預算編制、執行等財政、財務、政府采購和會計事項的監督檢查。
第五,充分利用金財工程,提高財政監督水平。利用金財工程信息系統所采集的預算資產等數據和信息對財政監督提供應有的技術支持。縣級財政監督檢查日常監管工作中缺乏專門財政監督軟件處理和分析數據,監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建立臺賬和事后檢查上,嚴重制約了監管作用的發揮。通過建立綜合財政監管信息平臺,使縣級財政監督能充分利用金財工程和各業務股室的數據采集渠道,持續、動態匯總分析基層單位的資產、財務、會計等財政管理信息,實現對財政資金的動態實時監控和財政數據的綜合利用,及時發現和糾正基層單位資產管理、財務會計核算等方面的問題,為財政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并積極為基層單位提供政策、信息、培訓服務,有效提升基層單位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第六,發揮鄉鎮財政監督職能。一方面,開展縣鄉上下聯動財政監督檢查。由縣鄉財政業務股室和專職監督機構聯合鄉鎮財政所開展鄉鎮聯動監督檢查,每年選取檢查重點對鄉鎮財政資金實施有效監督。另一方面,由縣財政部門授權鄉鎮財政所對鄉鎮財政資金進行監督。每年定任務、定項目授權委托鄉鎮財政所對鄉鎮機關及村隊財政、財務、會計事項進行監督。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把財政監督列為十大監督之一,充分顯示了財政監督的重要性,縣級財政部門應當進一步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加強經常性督促檢查,開展重點檢查、暗訪等專項活動,保證財政監督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適應縣級財政改革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