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
科學理財依法監管譜寫現代財政的“五線譜”
——對江蘇省《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實施意見》的學習思考
●夏俊
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部行動綱領“破繭成蝶”,財稅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江蘇省《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實施意見》在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通過,吹響了江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進軍號,為“中國夢”江蘇篇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改革的春天已經到來,夢想就在前方。財政部門和財政人要順應時勢,勇立潮頭,主動作為,用心譜寫好現代財政的“五線譜”。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體制在治國安邦中始終發揮著基礎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字字千鈞,擲地有聲,句句從理論上深刻揭示了財政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將財政工作推上了時代前沿、改革前哨。作為新時代的財政人,要有為國分憂的家國情懷,有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堅定地站在改革第一線。
(一)確立改革新思維
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六大改革新思維統領財政工作,把改革作為解決發展中一切問題的第一反應、第一選擇、第一動力,用改革的辦法打破僵局、走出迷局、開辟新局,做改革的忠實擁護者、堅定支持者和自覺實踐者。
(二)構建改革大格局
大格局成就大事業。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是政策上的修修補補,而是一場關系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刻變革,是一次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的制度創新和系統性重構”。江蘇推出的《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實施意見》,堅持把財政工作放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大框架中謀劃,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中布局,放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大環境中實施,提出樹立“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搞活微觀市場主體、有利于建立公平統一市場、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代財政制度目標,并在十個方面作出重要制度創新,這些正是基于構建改革大格局的戰略思考。
(三)釋放改革正能量
敏銳洞悉財稅改革與其他相關改革的內在關系,超前謀劃,先發優勢,充分發揮財稅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為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政策導向、物質基礎和財稅制度保障。在江蘇新一輪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中,由財政牽頭或參與的有100多項,財稅改革釋放的巨大能量,正在成為江蘇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財政服務的主線取決于財政的固有職能以及財政所處的時代特征,大時代搭建大舞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這是新一屆黨中央對財政的全新定位,也是新時代賦予財政的重大使命。圍繞這一定位,我們可以自然地得出結論,當前國家治理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既是財政應當重點發力的關鍵所在,也是財政服務的主要方向。根據黨中央關于我國現階段正處于“三期疊加”的科學判斷,財政應著力搞好“三個服務”:
(一)服務經濟轉型
更加注重財政調控的精準發力,促進經濟走出既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又是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粗放式發展怪圈。助推創新型經濟發展,采用風險補償、產業基金、鼓勵新型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壯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創新對經濟的貢獻率。支持混合式所有制改革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打造高端產業集群和遠洋經濟航母。推動綠色發展,鼓勵朝陽產業,形成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良性互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二)服務社會轉軌
深入研究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給國家治理帶來的新情況、新挑戰,更加注重民生改善、風險防范、公開透明。在調節貧富差距和區域差異,支持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以及保障教育醫療養老改革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應采取更加靈活有效的財稅政策,切實發揮財政在社會轉軌中的穩壓器、調節閥和潤滑劑作用,讓改革的紅利轉化為社會的福利、人民的福祉,促進社會公平,化解社會矛盾,保證轉軌而不出軌。
(三)服務政府職能轉變
著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此同時,又能更好地發揮政府職能,形成既有利于搞活微觀市場又保證市場不失范、不失控的財政調控導向。加強財政政策與相關政策的配合、整合與融合,提高市場調節的協同效應、杠桿效應與邊際效益。著眼國家安全發展和戰略利益需要,調控財力集中投向市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和突出薄弱環節,支持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重要建設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今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財政工作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完成肩負的重大使命,必須始終貫穿深化改革這條紅線,不斷釋放改革創新的紅利。
(一)放水養魚聚財
發揮財政與稅收的聯動效應、合成效應,提高財政投入的經濟增加值和稅收優惠的產業牽引力,構建科學、合理、完善的地方稅體系,保持稅收的可持續增長。深入研究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積極跟進自貿區、“一帶一路”等重大區域經濟政策走向,運用財稅制度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潛能,打造稅源高地,形成新的稅收增長極。
(二)整合資源統財
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預算法為契機,依法實施全口徑預算,積極推行中期預算和滾動預算,嚴格落實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規定,逐步提高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上繳比例。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制度,開展專項債、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投融資模式改革,探索通過市場化基金、多元化投資運營等手段保障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和結余資金保值增值。
(三)集約高效用財
實行預算編制與執行進度掛鉤,不能按期下達或無法執行的項目按規定程序收回資金,喚醒趴在賬上“打呼嚕”的沉睡資金。建立專項轉移支付管理清單制度并實行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實施全面重構的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和財政投入機制,打破地區、行業和部門壁壘,搞好財政資金配置的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跨年度優化整合。
千里長堤潰于蟻穴。沒有堅固的堤壩,水庫蓄水越多帶來的安全隱患越大。同理,離開強有力的監管,財政的盤子越大滋生的問題也會越多??茖W理財,必須輔以依法監管,切實構筑“三道防線”。
(一)教育防線
教育的目的重在觸及靈魂、提升境界、啟發自覺,解決“不想腐”的問題。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提高教育的效果:在教育的內容上,除了搞好經常性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外,也要注重用好財政文化的軟實力。應樹立財政“大文化”觀,系統展示財政領域的改革全貌,大力弘揚財政人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文化對思想行為的感化、教化與凈化作用,激發正能量,引領新風尚。在教育的形式上,要著力解決“老套路”、“碎片化”和“腸梗阻”的問題,積極運用網絡新媒體等先進傳播手段,使教育滲透到財政工作的各個方面,輻射到機關、基層的各個角落,促進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落地生根,成為新常態。
(二)制度防線
就是要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的總要求,大力加強財政領域的法制建設,切實將財權運行納入法制化軌道,解決“不能腐”的問題。要把預算法作為財政工作的根本大法,按照預算法的最新規定修訂或重構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等相關制度,構建覆蓋政府性資金運行全過程的制度體系,實現制度上的無縫銜接。要按照“政府行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凡是行使權力的節點都要依法列出權力清單,并通過流程控制的方式加以約束,凡是使用財政資金的事項都要依法制定標準規范,并實施嚴格的績效評價,切實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使管錢的不能亂分錢,用錢的不能亂花錢。
(三)監督防線
就是要通過“舉黃牌”、“亮紅燈”等手段,及時叫停財經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解決“不敢腐”的問題。在監督體系建設上,要深化財政“大監督”機制的內涵,構建人大頂層監督、審計獨立監督、財政嵌入監督、紀檢監察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五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加強工作協調、信息交流與成果共享,形成強大的監督網。在違規問題處置上,堅持有紀必執,執紀必嚴,違紀必究,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屢查屢犯、整改不力的單位,采取約談、通報、停撥資金等措施,對涉嫌違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財政干部肩負為黨委政府“管家”理財的重要職責,口袋有錢,手中有權,處于各種利益矛盾的焦點,站在反腐倡廉建設的風口浪尖,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尚的人格修養,才能抵擋住眼花繚亂的誘惑,經得起考驗。
(一)堅守政治大德
財政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作為一名財政干部,如果沒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強的黨性原則,就不可能擔當大任、成就大事。財政干部要確立“為民理財、為國分憂、為黨爭光”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為民理財,就是要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把人民的利益舉過頭頂,把解決老百姓最現實的困難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多做得民心、順民意、惠民生的事;為國分憂,就是要站在國家治理的高度,積極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以前瞻的眼光建立健全的財政保障機制,從源頭上減少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產生;為黨爭光,就是要忠誠于黨,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黨的財經方針政策,從財力上保障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的有效實施,及時把黨的陽光雨露傳遞給人民,傳導至基層,傳播到社會。
(二)講究職業道德
從財政工作的行業特征和當前所處時代特點來看,財政干部的職業道德要著力從三個方面加以強化:一是精通業務,不當門外漢。古人講:“業不精無以立身”。財政干部的職業道德首先體現在對本職業務的精通上,成為本領域的行家,爭當某一方面的專家,用精湛的技能、驕人的業績抒寫精彩的職場人生。二是當好參謀,不做思想懶漢。勤于學習、樂于思考,在財政資源配置、財政政策落實、財政改革創新和財政監督管理等方面,積極為黨委政府和上級領導出謀劃策。三是忠于職守,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集體主義榮譽感,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積極參與改革,主動承擔重任,不斷追求工作的高標準和事業成功的新臺階。
(三)鍛造做人品德
“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德”歷來是做人為官的重要衡量標準。財政干部要著力從三個方面鍛造品德:一是看清權力,低調做人。要看清財政部門掌管的資源是屬于人民的,財政干部對資金使用的建議權、監督權也是人民賦予的,要老老實實當好人民的勤務員,不要誤把公仆當主人。還要看清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不好就會傷人傷己,保證公權永遠姓公。二是看淡錢財,清白做人。財政干部手握重金,如果對錢財沒有超強的定力,稍不留神就會掉進錢眼里,成為金錢的奴隸,走上不歸路。三是看重名聲,高尚做人。保持高尚的人格操守,不為庸俗關系所累,不做影響單位聲譽、敗壞個人名譽的事,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江蘇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