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翔 林紹進
透過《預算法》修訂看專員辦支出監管轉型
●肖翔 林紹進
專員辦的業務轉型與財稅體制改革密不可分。當前,新一輪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為目標的財稅體制改革已經啟動,《預算法》也完成了20年來的首次大修,這為專員辦融入財政主體業務提供了良好契機。專員辦作為財政部的派出機構,其轉型就是要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將工作重點轉到財政部的主體業務上來,真正建立起預算管理和預算約束的反饋機制。
新《預算法》第一次將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單列作為預算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員辦長期以來承擔對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管職責,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下一步可承擔更多的職責。一是細化專項轉移支付預算。在編制專項轉移支付預算時授權專員辦分地區、分項目摸底匯總統一上報,減少分配資金與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二是試行專項轉移支付“終審”制度。地方在申請專項轉移支付時可考慮由專員辦實施數據“終審”,財政部提出審核的具體要求并進行質量考核。三是采取通過建立報表制度,約談,定期抽查,專人監管等各種方式對中央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實施重點監管。四是做好一般轉移支付上下級結算工作。
中央基層預算單位是中央本級預算的末端,是中央單位貫徹執行新《預算法》的重點環節,事關改革的成敗。專員辦作為聯系財政部與中央基層預算單位的中間環節,在完善中央基層預算約束機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是細化預算編制,完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和實施支出項目評審,真正推行零基預算。新《預算法》明確,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其功能分類應當編列到項;按其經濟性質分類,基本支出應當編列到款。下一步,建議基本支出標準適當實行省內屬地原則,由專員辦考慮省內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統籌審核;從嚴控制項目支出,對基層預算單位報送的項目支出由財政部授權專員辦進行評審后上報財政部。二是強化預算執行約束。新《預算法》明確規定,支出必須以經批準的預算為依據,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要嚴格控制不同預算科目、預算級次或者項目間的預算資金的調劑,并規定了一系列的問責、公開制度。財政部可授權專員辦按照批復的預算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調研、檢查和處理,并嚴格控制預算調劑審批。三是拓展專員辦財政國庫動態監控職能。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是預算約束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是預算編制、執行的集中反映。財政部應授權專員辦拓展基層預算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建立上下聯動的財政國庫動態監控機制。四是加強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的重點在于執行,目前對結轉結余資金的管理仍比較粗放,專員辦可結合銀行賬戶管理將結轉結余資金納入預決算審批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每年在決算時對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進行評估,由財政部業務司局組織專員辦會審,對效益不佳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提出調整建議。二是年中和年末形成預算執行報告上報財政部。按照新《預算法》規定,年中和年末財政部門須向人大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年末還要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查。專員辦可探索建立中央基層預算執行報告制度,及時反饋預算執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為財政部提供決策參考。三是建立決算審查通報制度。決算審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決策。專員辦應把好審查的第一關,在決算審查中突出規范會計信息,突出調查研究,突出邊查邊改。四是探索開展中央基層預算績效評估。新《預算法》明確規定,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對預算支出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專員辦要把預算績效管理貫穿到整個支出監管工作之中,轉變過去重違法、違紀問題,輕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做法,對無效的預算支出要及時反饋財政部并堅決予以糾正。■
財政部駐福建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