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首詩作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 辰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開封 475001)
論王駕七絕特色
——以兩首詩作為例
王 辰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開封 475001)
作為絕句的一種,七言絕句屬于近體詩范疇。又因七言絕句短小精悍,節奏明快,便于創作,利于傳誦,故在有唐一代空前鼎盛。七言絕句發展到晚唐,呈現出以口語入詩,思想上比較貼近民間的創作特點。而王駕作為晚唐一位擅長七絕創作的詩人,雖然現存詩集中收錄其作的數量不多,但是絕大多數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尤其是《古意》和《社日》兩篇,不僅反映出七絕發展到晚唐所呈現出的態勢,而且也彰顯出王大用本人詩作的藝術特色。
七言絕句;王駕;古意;社日;特色
提到絕句,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五言絕句四句二十字,七言絕句四句二十八字,體制簡短,意味深長。然而,絕句詩有古絕和律絕之分,也就是說,絕句詩中也存在古體與近體,律絕是近體,有嚴格的平仄限制。律絕創自唐代,而古絕在律絕出現以前就大量存在于唐以前的典籍當中。
著名學者徐師曾在其《文體明辨序說》一書中有如下言語:“按絕句詩源于樂府:五言如白頭吟、出塞曲(樂府并不錄)、桃葉歌(見樂府類)、歡聞歌(樂府不錄)、長干曲(見樂府類)、團扇郎(樂府不錄)等篇。七言則如挾瑟歌、烏樓曲、怨詩行等篇(樂府并不錄)。下及六代,述作漸繁。唐初,穩順聲勢,定為絕句。”[1]108可見,絕句發源于盛漢,定型于魏晉,鼎盛于李唐。接著徐師曾又講到:“絕句之為言截也,即律詩而截之也。故凡后兩句對者是截前四句,前兩句對者是截后四句,全篇皆對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對者是截尾四句。故唐人絕句皆稱律詩,觀李漢編《昌黎集》,絕句皆入律詩,蓋可見矣。”[1]108由于絕句四句一聯,短篇小幅,精制萃造,意味深長,故被稱為“截句”,“斷句”。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章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梁余制。”[2]50故又可以稱為“聯句”,“絕詩”等等。
絕句是近體詩的一種形式。按照詩歌格律可劃分為律絕和古絕。古絕五言頗多,而七言絕少。這種絕句雖然押韻,但是平仄相對較為自由,甚至有些詩家不愿受到格律的約拘和束囿,而限制其才情橫溢與彰顯。在律絕興盛之后,古絕卻仍舊被襲用下來并且得到充分發展。而我們平素所講的七絕,則是根據每句字數多少而確定的,即七言四句二十八字。又由于七言律絕跟七言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也要講究粘對與押韻。因此,七絕的押韻可以有如下分法:1.仄起式,兩字押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式,兩字押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起式,三字押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式,三字押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53-61。與律詩一樣,七言絕句首句以平起、入韻為常見。以平仄對仗而論,絕句一般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者是截取首尾(前后)二聯,也就是完全不用對仗;或者截取中間二聯,則是完全用對仗;或者截取前半(前兩聯),則首聯不用對仗,后面一聯用對仗;或者截取后半(后兩聯),即頸聯和尾聯,也就是說,開始一聯用對仗,尾聯則不用對仗[4]1535。
關于七言絕句之所以會繁盛于李唐王朝的根源,明朝學者胡應麟在其《詩藪》中有段精辟的論述:“五七言絕句,蓋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變也。五言短古,雜見漢、魏詩中,不可勝數,唐人絕體,實所從來。七言短歌,始于垓下,梁、陳以降,作者坌然。第四句之中,二韻互葉,轉換既迫,音調未舒。至唐諸子,一變而律呂鏗鏘,句格穩順,語半于近體,而意味深長過之;節促于歌行,而詠嘆悠永倍之,遂為百代不易之體。”[5]105
七言絕句由于具有語言齊整,形式短簡,節奏明快,“言有盡而意無窮”[6]26等諸多特點,故唐代七絕創作甚眾,流傳頗廣,佳篇名章,影響深遠。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專門有篇關于王駕的小傳:“駕,字大用,蒲中人,自號‘守素先生’。大順元年,楊贊禹榜登第,授校書郎,仕至禮部員外郎。棄官,嘉遁于別業,與鄭谷、司空圖為詩友,才名藉甚。”[7]193由于王大用與鄭谷、司空圖交好,故其詩風亦難免與兩人相近。
司空圖擅長品詩評作,《唐才子傳·王駕傳》中征引其在《與王駕評詩書》中的幾句贊王詩曰:“長于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則前所謂必推于其類,豈止神躍色揚而已哉。”[7]193的確,王駕的《古意》是一首可以反映其詩作特點的七言絕句。作為一種濫觴于我國先秦時代的傳統詩歌藝術題材,征夫思婦詩可以說是蔚為大觀,源遠流長。《詩經·衛風·伯兮》、《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就是其中典型的兩首。王大用的這首七絕正是秉承征夫思婦這一傳統,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哀歌。夫君戍守在邊疆關域,婦人形單形只地待在吳地。西北風凜冽,吹打在婦人身上,使她不免擔憂起遠方的夫君,不禁潸然淚下。飽蘸相思之情的淚水與飽含眷戀之意的信箋“隨君直到夜郎西”[8]85,再通過詢問寄送的衣物是否已經收到,進一步彰顯出婦人對夫君關懷備至,體貼入微的誠摯情懷。話語至此收束,然而窮兵黷武的征戰之苦與勞燕分飛的別離之情卻躍然紙上,久不釋懷。故《雪濤小書》有評語曰:“凄惻之懷,盤于胸臆。二十八字。曲盡其苦,轉讀轉難為情。”《評注精選五朝詩學津梁》則這樣評價道:“二十八字,一氣混成,情生文耶,文生情耶?”《唐詩箋注》也同樣稱道:“情到真處,不假雕琢,自成至文,且無一字可易,幾于天籟矣。最好在第二句,絕似盛唐人語。”[9]
此外,“此詩后三句均有復字,而在運用中又有適當變化。第二句兩個‘妾’字接連出現,前一個‘妾’字是第一層意思的結尾,后一個‘妾’字則是第二層意思的開端。在全句中,它們是重復,但對相關的兩層意思而言,它們又形成‘頂針’修辭格,念起來順溜,有‘累累如貫珠’之感。這使那具有跳躍性的前后兩層意思通過和諧的音調過渡得十分自然。而三、四兩句第二、第六字重出,這不但是每句中構成‘句中對’的因素,而且又是整個一聯詩句自然成對的構成因素,從而增加了詩的韻律感,有利于表達那種哀怨、纏綿的深情。”[10]1405《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則給予更高地贊譽:“周敬曰:兩地相隔而憂懷莫傳,至情至苦。末句巧。唐汝詢曰:淺而近情,宜為世賞。周珽曰:凝腕脫手,觸象敷衽,意融吻滑,妙絕妙絕。敖英曰:昔人有寄衣詩云:‘寄到玉關應萬里,征人猶在五關西。’與此詩俱婉孌沉著。”[9]
由此可見,通過對王大用這首《古意》深入、細致地解讀,我們不難得出王大用的詩作具有流暢巧思與細膩深摯的特點。明人胡震亨在分析唐代的絕句與六朝時期的差異時曾指出:“五言絕,唐樂府多法齊、梁,體制自別。七言亦有作樂府體者,如太白橫江詞、少年行等,尚是古調。至少伯宮詞、從軍、出塞,雖樂府題,實唐人絕句,不涉六朝,然亦前無六朝矣。”[5]114王大用的詩作恰能夠體現出唐代這種七言絕句的特色。
在文學史上,唐代的詩歌一般被劃分為四個時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絕句詩也同樣適宜這樣的劃分。明代學人王世貞在談及四個時期唐人七言絕句的創作特色時曾這樣寫到:“七言絕句,盛唐主氣,氣完而意不盡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氣不甚完。然各有至者,未可以時代優劣也。”[11]173
司空表圣在其《與王駕評詩書》一篇中,對唐以來的詩歌發展歷程作了如下總結:“國初,上好文章,雅風特盛。沈宋始興于后,杰出江寧,宏肆于李、杜,極矣。右丞、蘇州,趣味澄夐,若清風之出岫。大歷十數公,抑又其次。元白力勍而氣孱,乃都市之豪估耳!劉公夢得,楊公巨源,亦各有勝會。閬仙、東野,劉得仁輩,時得佳致,亦足滌煩。厥后所聞,逾褊淺矣。”[12]217王大用的另一篇七絕《社日》能夠反映這種特征。
提到社日,我們會立刻聯想到兩首與此相關的、膾炙人口的詩歌,一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觀社》:“作社朝祠有足觀,山農祈福更迎年。忽然簫鼓來何處,走殺兒童最可憐。虎面豹頭時自顧,野謳市舞各爭妍。王侯將相饒尊貴,不慱渠儂一餉癲。”[13]另一首是南宋另一大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4]185社日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代農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又可具體分為春社,秋社。“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在春分前后),秋社則為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在秋分前后)。”[15]32據《荊楚歲時記》記載:“社日,四鄰并結宗會社,宰牲牢,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祭肉)。”[16]33
王大用的這首《社日》整篇通過簡單地描摹,勾勒出一幅山明水清,景色宜人,民俗淳厚,風光秀美的迷人的村居畫卷,表現了一種“桃花源”式的農家和諧、融洽、富足、喜悅的生活場景。“稻粱肥”折射出豐收在望的憧憬,“半掩扉”說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樸實鄉風。遣詞造句,字里行間中滲透了作者濃郁的人文情懷。盡管“詩極力寫農村的太平景象,在唐末是不現實的”。[17]226但詩人這種對海清河晏盛世期望的理想情懷還是值得稱贊的。后人對這首詩有極高評價。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有言:“農圃家風,漁樵樂事,唐人絕句模寫精矣。”王闿運的《王闿運手批唐詩選》則道:“《社日》、《古意》)以下皆是名篇,而不能指其佳處。”[9]
此外,“此詩不寫正面寫側面,通過富有典型意義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細節寫社日景象,筆墨極省,反映的內容卻極為豐富。這種含蓄的表現手法,與絕句短小體裁極為適應,使人讀后不覺其短,回味深長。”[10]1403
王駕的《社日》反映了作者詩歌創作的另一個特征:典雅秀致并妙趣橫生。同樣,王大用的這首七絕也反映出了晚唐詩人七絕創作的特點。正如明朝的胡應麟曾這樣寫道:“盛唐絕句,興象玲瓏,句意深婉,無工可見,無跡可尋。中唐遽減風神,晚唐大露筋骨,可并論乎!”[5]114
通過淺談七言絕句的表征及對其興盛于唐[18]的情況的略析,試著以王駕的兩首詩作為例,進行詳實剖析與仔細觀照,從而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地得出其詩作具有流暢巧思與細膩深摯、典雅秀致并妙趣橫生的特點。
[1][明]徐師曾.絕句詩·文體明辨序說[M].羅根澤,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2][南朝·梁]劉勰.明詩第六·文心雕龍注釋[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3]王力.詩詞格律[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王力.古代漢語: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8.
[5][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近體下·絕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宋]嚴羽.滄浪詩話校釋·詩辨·五[M],郭紹虞,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7][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第九·247[M].王大安,校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8]朱東潤.歷代文學作品·中編: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搜韻網:所有詩詞·唐詩選·王駕(選3首)[DB/OL].http://sou-yun.com/PoemBookNav.aspx?b=ts hp&d=30.
[10]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11][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校注:卷四·四·二四[M].羅仲鼎,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
[12]李壯鷹,李春青.中國古代文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詩詞名句網:詩詞查詢·楊萬里[DB/OL].http://www.shicimingju.com/baidu/list/24 70948.html.
[14]朱東潤.歷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二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5]馬漢麟.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典藏本[M].栗強,箋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16][南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M].宋金龍,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17]黃肅秋.唐人絕句選[M].陳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
[18]趙輝,夏日光.概念整合理論視閾下的唐詩絕句釋讀[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90-93.
(責任編輯:鄭宗榮)
On the Writing Style of Wang Jia’s Seven-Character Poem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is Two Poems
WANG Chen
(School of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 ifeng 475001,China)
As one kind of quatrains,Seven-Character Poems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modern style poetry. Because Seven-Character Poem is characterized with shortness,sprightly rhythm,convenience to create and read,it reaches its climax unprecedentedly see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late Tang Dynasty saw its fu rther development of use of spoken language in creation and closeness to the common people in thought. As a late Tang Dynasty poet proficient in Seven-Character Poem writing,Wang Jia has created some marvelous poems, fe w of which are collected in the existing poetry anthology,with the two poems Gu Yi and She Ri as the typical example. They not only reflect the trend of Seven-Character Poems in the late T ang Dynasty,but also show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Wang Jia’ s poem.
Seven-Character Poems;Wang Jia; Gu Yi; She Ri; artistic features
I222
A
1009-8135(2014)04-0084-04
2014-05-07
王 辰(1989-),男,河南省長垣縣人,河南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唐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