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迪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美而睿智,意言萬象
——狄金森詩歌的美學意象賞析
盧 迪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狄金森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創造凝練、奇特和新穎的意象。而這種美學意象的運用,使她的詩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展示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從狄金森詩歌意象表現的主題以及詩歌美學意象的應用兩個方面,探討狄金森詩歌中意象的美學特征,進一步加深對狄金森詩歌的研究。
美學意象;狄金森詩歌;賞析;主題
作為一個文學批評術語,“意象”一詞崛起于20世紀的英國,和美國意象主義運動的發展息息相關。而經過若干年來的發展,意象在文學鑒賞和文學批評領域,所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普遍,成為詩歌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甚至被稱為是詩歌之魂。意象主義詩歌創造了新的節奏,將虛飾的辭藻摒棄,詩人對選材有充分的自由。這種意象的運用備受意象主義詩人的推崇。
19世紀美國著名女詩人狄金森,被稱為是“詩歌之母”,與美國“詩歌之父”惠特曼齊名。她將無限的意象蘊含于有限的詩行里,并將內心豐富的情感用意象進行表達。她擅長用象征、比喻和想象等手法,構成可以感知的、鮮明的意象,并通過身體的感覺,來描繪對詩歌的理解。在有限的詩行里,蘊含無限的意象,使抽象的意象更加具體。狄金森認為,藝術的成功在于意象后面,隱藏詩人的情緒和感情。通過意象進行暗示,將內心豐富的情感通過外部世界的描寫進行折射。詩人有深刻而超常的洞察力,將富有感染力的、深刻而豐富的寓意蘊含在簡單的詩行里。狄金森對意象主義的創作方法進行了超前的踐行。在她大量的詩歌創作中,運用各種復雜奇特、別致清新的手法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表達。
狄金森是20世紀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驅,在美國文壇的聲譽極高,是世界詩壇上最為光彩奪目的女詩人之一。她一生之中,創造了大量美輪美奐的意象詩歌,有著名目繁多的題材,而且每一首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意象。其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簡練與雜糅、意象的雋永與繁多,無不讓人稱奇。其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善于選用凝練、奇特和新穎的意象,豐富了其詩歌的美學意蘊和內涵,給讀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種美學意象的運用,使她的詩歌產生非常強烈的藝術效果,展示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情思。
在美國詩歌發展史上,狄金森的詩歌被看作是里程碑的標志。她在詩歌中營造了一個如夢如幻的極樂世界。她的詩歌格調感傷、憂郁、凝重,以不同凡響的獨特視角,構思和描繪包括愛情、死亡等在內的各種主題,將特定環境中詩人的情感進行了真實而生動的再現。在這一方面的成就,幾乎是無人企及。她不僅造詣能力極強,同時思辨能力也極強。平中見奇,是她詩歌的一大特點,在平凡的景物中,帶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有一種震懾心靈的力量。
在詩歌創作中,狄金森大量運用意象的表現手法,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在有限的詩行里,濃縮了無限的思想或意象。她詩歌的意象洗練、奇特,短短的一首小詩里,疊加了各種意象,精致巧妙、相互并置。在狄金森詩歌中,有不同主題的意象群:如瘋狂的雨夜、驚慌的小草、馬車夫、蒼蠅、陰影、落日、幽光、蜜蜂、蛇等。盡管狄金森離群索居,但她非常熱愛自然和生命。受愛默生超驗主義理論的影響,狄金森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自然山水的柔情和壯美進行了描繪,對自己充盈的青春感情極力進行抒發,謳歌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美妙,同時贊美生命的旺盛和不屈。借助于詩歌,她完善了自己的心智,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獨到的見解,將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抒發出來。她的詩風,擁有著浪漫的情懷,同時又不失簡潔和凝練,用細膩而深沉的筆觸,表達了她對美好事物的濃厚感情。
(一)譬喻類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意象是一種寄托情感的載體,而意象派的先驅狄金森一生有著豐富的情感,但她卻終生未嫁。她曾有過幾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因為無處寄托情感,她便將詩歌作為出口,以宣泄內心的情感。她的詩歌內涵豐富,意象迷人,讓人時刻感受她詩歌的意象之美,卻又令人捉摸不透。在狄金森詩歌中,反復出現譬喻類意象,幾乎俯拾即是。在她的詩歌中,曾經寫道“我的朋友/我的朋友肯定是只鳥——/因為它飛翔!/我的朋友肯定是個人,因它會死亡!/它有倒刺,像蜜蜂一樣!/哦,古怪的朋友啊!/你使我迷茫!”在這首詩歌中,她將朋友的概念泛化,可能是帶刺的動物,像蜜蜂一樣,也可能是一只鳥兒,其范圍不再局限于人類。而在另外的一些詩歌中,她將上帝比喻成父親、小孩子和銀行家,而將自己比喻成一場暴風雨、一個夏季。象征性意象是精神的一種超脫和升華,是情感的復雜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義。而這種象征意義對作者的主觀情思,用具體可感的形象進行體現。詩人在詩歌中想象可謂是毫無羈絆、天馬行空,讓人心馳神往。
(二)動態意象和視覺意象
各種豐富的動態意象在狄金森的詩歌里,可謂是此起彼伏,時而復雜紛繁、時而凝練簡單。雖然是精工細琢,但又仿佛是信手拈來,讓人回味悠長、卻又像是點到為止。正是因為具有這些特點,才使狄金森的詩歌充滿了無限的魅力,讓人癡迷。她在一首詩歌中,用寥寥數語,對一個深刻的哲理進行了闡述:“我為美而死——然而/很難適應這座墳墓/一個為真理獻身的人/這時躺在我的鄰屋——/她輕輕地問我“我為何而亡”?“/為了美”,是我的表示——/她卻說“我——為了真理——/美真是一體,我們是兄弟”——/于是像親人在夜里相逢——/我們隔墻侃侃而談——/直到青苔蔓延到唇際——/并把我們的姓名一一遮掩。”在這首詩中,真和美是合二為一的,其構思的精巧,用筆的傳神和簡練,令人稱奇。將這首詩展開細讀,其蘊含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一個為真理而獻身的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我為何而亡”。而在此處,“輕輕”兩字的運用,擬人化的情態描寫,是有禮貌的、怕打擾對方的用意。而詩之巧思在后面,“我們在夜里相逢”,這是畫龍點睛之筆,在無形之中,運用了動態的意象。譬如“青苔蔓延到唇際”,那種一直在生長的動感、接連不斷的動態,用“蔓延”兩字進行了展現,“并把我們的姓名——遮掩”,在這里,將姓名物化,采用了“遮掩”這個動態的意象,姓名像一個睿智而鮮活的個體的人。狄金森詩歌的天賦在這里得到了證明。
色彩視覺的意象是狄金森詩歌的另一種意象。狄金森的世界里,一直都是五彩斑斕。她從小就喜歡種植花草,所以她的人生也充滿了詩情畫意。在她的詩歌中,經常出現那種濃艷的、色彩綺麗的意象,而通過使用這些意象,讓她的詩歌更加優美活潑、神采奕奕。在狄金森的詩歌中,用紅色的意象,表示監獄的流血和殘酷,預示一種酷刑,而白色作為一種廉明公正的選拔權的標準。白色的意象是圣潔的象征,這些意象精確而又簡單,所蘊含的審美的哲理,將久久回蕩在讀者心中,而對色彩意象運用的高明之處正是表現在這里。在另一首詩歌中,狄金森將大自然擬人化并運用了大自然的色彩特性。她將抽象的事物客體化,將色彩當成是大自然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對自己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想法,用色彩形象進行傳達。正是通過相互交融這種物體意象和色彩意象,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狄金森對詩歌的另一大貢獻是她摒棄了傳統詩歌過于講究韻律的特點。她的詩歌對現代派詩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講,她詩歌的出現從本質上變更了詩歌的內核和意義。她從傳統的格律詩歌的束縛下掙脫出來,伴隨著豐富的想象力,詩人的筆觸也是毫無羈絆、信馬由韁。
狄金森詩歌中濃烈的意象性格也對讀者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她的很多詩歌都成為運用色彩意象的天成之作。狄金森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鮮明的意象。她用比喻和象征、聲音和色彩,她揮灑自如地運用著各種意象,有時清晰簡單,就像一條清冽的小河,河水之中靜靜地游動著各種美麗的魚蝦。有時,她的意象非常濃烈,就像一條大河一樣泥沙俱下。她對權利的放縱和謹慎用色彩進行著體現;對那種深不可測的神秘和遙遠,用地名來象征;對小鳥飛行的姿態,用遙遠的地名來譬喻;對于生命的意義,用死亡來烘托;對動作和聲音,用顏色的意象來形容。這一切自然天成,又令人新鮮無比。而使用意象的成功也正是狄金森詩歌的成功之處,一切的意象都來自她天才般的想象力,似乎是信手拈來,然而這些也恰恰是她黃卷青燈、筆耕不輟的勞作結果。
狄金森的詩歌,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意象,她詩歌的筆之所觸,包括了宗教、愛情、生生死死以及花鳥蟲魚和自然萬物,在這些意象的背后,表達了詩人對宗教、人生和愛情的更深層的思考。她的詩歌曲折、新奇,富有奇特新穎的想象。同時,還相互交織著各種含蓄和想象的表達方式,并達到了一種出人意料的完美結果。而她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這種對意象復雜技巧的運用。分析狄金森詩歌中所蘊含的美學意象,對“意象主義”先驅這個稱號,她是當之無愧的。她的詩歌,對后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直至今天,很多當代詩人的新觀念和創作靈感,還來源于她詩歌的啟蒙。狄金森詩歌的魅力是經久不衰的。
[1]秦彩玲.解讀艾米莉·狄金森詩歌中的主題和意象[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100-101.
[2]宋海燕.狄金森詩歌的自然觀及死亡主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6):22-25.
[3]申紅.狄金森自然意象中的生命感悟[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9):121-122.
[4]劉晴.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詩的意象分析[J].知識經濟,2008(7):179-180.
[5]羅樂.比較艾米莉·狄金森與李清照作品中的孤獨情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9):104-107.
[6]鄒利華.淺析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詩歌之內涵[J].科技創新導報,2008(4):122-123.
[7]馬文超.技術進步在狄金森詩歌中的體現[J].管理工程師,2010(4):28-30.
[8]劉仲敏.愛倫·坡詩歌中的意象效果[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1):152-155.
[9]張輝.精神世界的崩潰與救贖——解析歐茨小說《中年》的死亡意象[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147-148.
(責任編輯:鄭宗榮)
Beauty, Wisdom and Rich Image Manifestations: the Appreciation of Aesthetic Images in Dickinson’s Poetry
LU D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Province, 235000)
Dickinson’s poem is characterized with condensed, dazzling and novel images. The good use of the aesthetic image has enhanced the artistry of his poems, and richly demonstrated his inner wor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 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oem from the theme in and application of images. Further studies shall be done about Dickinson’s poem.
aesthetic imagery; Dickinson poems; appreciation; theme
I106.2
A
1009-8135(2014)04-0096-03
2014-05-03
盧 迪(1981-),女,安徽淮北人,碩士,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英美文學。-96-